劉玉一
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頒布,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完成了從宏觀政策到教育實踐的全套設計,力度之大、決心之堅,必將大幅推動全社會教育觀念與教養模式的進化升級。少兒出版人,作為向廣大少年兒童提供豐富多元的課外讀物以健達其身心的廣義教育工作者,所提供的文化產品,是學校教育的輔助與補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資源。教改當前,少兒出版能否吃透精神、及時調整,投身新的兒童精神糧倉建設,既關乎孩子的明天,也關乎少兒出版業的未來。筆者認為,少兒出版擁抱教育改革,以下幾點值得重視與探討。
第一,“雙減”政策與素質教育辯證結合,給少兒出版提供了更廣泛地服務少年兒童成長與發展的歷史機遇。天下苦應試教育、學科培訓久矣。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通過文化與思想的傳承,實現人的發展,激發人的創造力,而以重復、超前、重壓為特征的應試教育既降低了兒童有限生命的使用效率,也不符合兒童認知發展規律,極大磨損了兒童對學習探究的興趣,方方面面都與教育本心背道而馳。“雙減”政策及時剎車撥正,引導學校、家庭和孩子分出時間精力,回歸素質教育,以廣博、趣味、探究、創造為特征的素質教育內容將會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少兒出版業能否高質量、引領性地承接住這些需求,是機遇,更是挑戰,需要系統性、創造性地提出應對之策。
第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更新實施細則,為少兒出版開拓創新指出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兒童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他們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決定了他們將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少兒出版人應進一步提升使命感和責任感,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添磚加瓦。“堅持德育為先”,包含道德與法治,兒童法治讀物成為亟待開發的新品類;“提升智育水平”,科學教育備受重視,教學模式更新換代,新理念新思維新形式的科學讀物亟待研發;“加強體育美育”,藝術課程比重大大提升,而美感熏陶是少兒出版當仁不讓的重任,需要出版人更有堅守,為兒童把好審美口味的第一道關;“落實勞動教育”,重視知識與勞動、實踐的結合,從小培養少年兒童的工程技術能力,這更是少兒出版可開拓的新領域,需要出版人解放思想,創新內容與出版形式乃至媒介載體。
第三,語文成為占比最重的學科,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少兒出版的原創發展與中國表達刻不容緩。最新課程標準概括語文核心素養包含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課程主題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反映世界文明優秀成果、科技進步、日常生活特別是兒童生活等方面。對過去十五年大量引進、學習世界優秀兒童讀物的中國少兒出版來說,當下正是依托中華悠久文明與現代發展成就,融合全球文明成果,借鑒世界眼光與資源,全方位發展中國原創少兒讀物的最好時機,讓我們的孩子充分感知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與獨一無二,樹立正確的文化自信觀,為中華文化的獨特與優秀而自信、驕傲,也讓帶有獨特文化屬性的中國少兒讀物在世界舞臺拔尖而出,亮出中國身影。
第四,跨學科主題學習成為重要學習模式,多媒體和互聯網成為兒童學習資源的重要來源,少兒出版的跨界勢在必行。兒童、青少年完整人格和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未來人才需求與當下教育發展瓶頸之間的核心矛盾。出版者應著重關注兒童、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跨學科領域的突破培養和訓練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跨學科通識類讀物、問題性探究類讀物將成為少兒出版的新風向。而跨媒介融合出版,給孩子提供五感皆可體驗、互動的多媒體讀物,能夠實現時間與空間的自由轉換,主動拉長教育時限,將成為少兒出版的破圈新嘗試。
總而言之,少兒出版與教育息息相關,緊跟國家教育政策,深入研究教育內涵與外延,守正出新,是少兒出版業保持活力、踐行使命的有效路徑。
(作者系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總編輯)C9C8CBD0-8360-4652-9070-FA8AC580F7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