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慧智 劉君昂
摘 ? ?要:多花黃精是傳統的中藥材,近年來,市場對其需求量不斷增加,但野生黃精的產量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林下培育仿生黃精是最好的市場補充。文章闡述了多花黃精的形態特征及生物生長習性,研究了多花黃精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介紹了多花黃精林下種植技術,其中包括土壤選擇、育種方式、栽培技術、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以期為多花黃精林下種植技術提供支持。
關鍵詞:林下種植;多花黃精;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9-0046-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67.239 ? ? ? 文獻標志碼:B
1 多花黃精概述
1.1 多花黃精簡介
多花黃精系百合科黃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名貴中藥材。多花黃精在我國種植分布廣泛,以西南地區種植最多、品質最好,其入藥歷史悠久,是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補虛藥。多花黃精以地下莖塊入藥,現代醫學分析指出,多花黃精根莖具有黏液質、淀粉等有效物質,具有殺菌消炎、降血糖、調節免疫系統等功效。
1.1.1 多花黃精形態學特征
多花黃精屬多年生草本,葉片呈橢圓形,根狀肥厚,通常為連珠狀或結節成塊,直徑為1~2 cm,莖高50~100 cm,通常具有10~15片葉,葉互生,橢圓形,少有稍作鐮狀彎形,長8~18 cm,先端尖至漸尖?;ㄐ驗閭阈?苞片微小,位于花梗中部以下;花被為黃綠色,全長18~25 cm,裂片長約3 mm,花絲長3~4 mm,花柱長12~15 mm,漿果為黑色,果實直徑約1 cm,每顆果實內含種子3~10顆。花期為4—6月,果期為8—9月,成熟到藥用期為3~4年。
1.1.2 多花黃精生物學特性
多花黃精的生長周期特征明顯。3月中旬至4月下旬是吸收營養的重要階段,4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吸收營養與生殖發育同時進行階段,6月上旬至10月下旬是果實逐漸長大成熟的生殖發育期,10月下旬至次年是莖塊生長的重要階段。這4個階段的劃分,重點結合了多花黃精與眾不同的生長特點,每個階段的多花黃精生長發育對肥料的需求存在差異。合理把握其生長原理,可促進塊莖迅速生長、管理花果的數量,實現多花黃精優質管理。多花黃精適合生長在海拔800~1 200 m、無霜期為250 d以上、年平均濕度為75%以上的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均適合人工培育多花黃精,尤其在長江以南、秦嶺以南的地區林下培育多花黃精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3 多花黃精的效用及資源分布情況
多花黃精的干燥根莖在中醫理論中記載為“黃精”[1],可入藥,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2]?!侗静菥V目》中記載,黃精性味甘平,具有補氣養陰、健脾益腎的功效,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精血不足、口干食少、肺虛燥咳以及內熱消渴等病癥。
黃精類型較多,通常根據形狀與味道進行分類。依形狀可分成姜形黃精、雞頭黃精與大黃精3類,其中,姜形黃精的原植物為多花黃精,多花黃精主要產于湖北、貴州、江西、重慶、安徽等地區,可見多花黃精適合我國大部分地區種植。
1.2 多花黃精市場現狀
多花黃精生長周期長,種植前3年為投入期,主要支出包括種子費、人工費及水電費,按30 cm×40 cm的株行計算。每667 m2可播種3 800~4 200株,收獲4 500~5 000 kg,市場價格為18~20元/kg,一個生長期種植戶可獲得6.6萬~8.5萬元。
2 林下經濟
2.1 林下經濟的含義
林下經濟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態環境遵循可持續經營原則,以開展復合經營為主要特征的生態友好型經濟,包括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3]。
2.2 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性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的《全國林下經濟發展指南(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總面積達4 666.67萬hm2,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1.3萬億元,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達1 000家。目前,全國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達4 000萬hm2,林下經濟總產值達9 563億元,因此林下經濟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可知,我國現有林地2.84億hm2,豐富的林地資源為發展林下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物質生活方面,人們認識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對營養保健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食療重于藥療”導致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對林下優質藥材需求增幅較大,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市場保障。
2.3 林下藥用植物種植
發展林下藥用植物種植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添林業附加值、促進經濟林產業和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發展、開辟農民增收渠道、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具有重要意義。Duru等(2015)認為積極開展林下種植可以改善當地環境的舒適性和恢復力,這一觀點得到廣泛認可。
林下藥用植物復合經營是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模式。利用林下空間種植藥用植物,可以有效實現林地生態資源最大化利用,獲得綜合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最大化。中藥材具有較高且穩定的經濟效益,多數中藥材植物喜陰,在林下種植藥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林下種植多花黃精處于初始階段,具備成本低、田間種植技術易于掌握、利潤空間大等特點。在林下種植多花黃精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推廣農村產業革命、拓寬人民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支撐。
3 多花黃精林下栽培技術
3.1 栽培地選擇
多花黃精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高,其抗寒能力優良,喜陰、濕潤肥厚的林間或山地。在林下種植多花黃精,應選擇土質疏松、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種植地無病蟲害的地塊,林分透光率應為30%~40%。種植時應首選蔭蔽的環境下,如果不在林下種植,需做好遮陽工作。
3.2 整地
在種植之前,應調整林分透光率,開展林地撫育間伐工作,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落葉、雜草等。深翻土壤30 cm左右,使底層土與表土混勻,增強土壤透氣性。種植帶寬約1 m,壟高15 cm,每壟間距應在0.5 m以上。深翻時需加入有機肥,施用量為2 000 kg/667 m2。有機肥料最好選擇農家肥,例如,將腐熟的雞糞、豬糞與牛糞以1∶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均勻施撒在土壤中,不僅可以節約種植成本,還有利于多花黃精根系的生長,并有效鎖住水分。
3.3 種苗選擇
多花黃精的繁殖方式有兩種,即根狀莖繁殖與種子繁殖。
3.3.1 根狀莖繁殖
將長勢喜人、冒出頂芽、3~4年地下莖選為育苗種子,在每年的3月或10月15日前,將優質的莖塊按照其節段切成塊,拌上草木灰進行殺毒,避免腐爛,晾曬1~2 d后對種子進行集中催芽處理。先用赤霉素浸泡種苗30 min,然后將種芽移到育芽房(北方地區可選擇溫室大棚),將其整齊擺放于砂床,覆蓋厚度為5 cm的細沙并澆水,保持濕度為40%~50%,溫度控制為23~26 ℃,堅持每日觀察,當胎葉完全展開后,用45%復合液態肥對其根部進行噴灑,間隔15 d噴灑1次,待種苗形成新芽后,在育苗房進行分株移植。
3.3.2 種子繁殖
在每年8月多花黃精果實成熟后,選擇生長健壯、3~4年生多花黃精植株作為采種母株。選擇根莖較粗壯、單個質量為20~40 g、擁有1個以上健壯萌芽的根莖作為后備育苗種。采用沙藏方式保管種子,將1顆種子與3份沙土混合,放置于背陰位置40 cm深度的坑中,保持充足的水分。次年3月中下旬取出種子,按照行距10~15 cm的標準均勻播種。
3.4 種苗種植
種苗種植時間一般為3月中下旬或10月中旬。此時應篩選備選種子,采用條播的播種方式種植。在種植帶挖溝,確保溝深為10 cm,種莖栽培距離為20 cm,在種子表面施腐殖肥,覆蓋2 cm厚的土并壓實,然后澆水,保持覆蓋土壤濕潤,之后在其表面覆蓋一層草簾,以達到良好的保濕效果。當多花黃精出芽達到50%左右,可撤去草簾,當多花黃精苗長至7~10 cm即可間苗。多花黃精種植密度應為3 800~42 00株/667 m2,種植時種苗的芽頭應朝上,以便于后期種子發芽生長。同時,在種植帶邊緣設立排水溝,防止土壤積水,造成種莖腐爛。
3.5 田間撫育
3.5.1 清除雜草
為避免雜草與多花黃精搶奪養分,應定期對多花黃精田進行人工除草。一般在每年的4月、6月、7月、9月各開展1次中耕除草工作,但禁止使用除草劑除草,因為使用除草劑,會使多花黃精失去藥用價值。除草后要及時澆水,確保土壤水分充足。
3.5.2 追肥
多花黃精的追肥要堅持“多次少量”的原則,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施量為50~100 kg/667 m2,以確保幼苗生長健壯。4—5月施1次混合有機肥(農家肥、草本灰按2∶1的比例混合),施量為2 000 kg/667 m2,同時留種的地塊要施過磷酸鈣15 kg/667 m2,以確保果實飽滿,待冬季來臨時,施混合農家肥2 000~3 000 kg/667 m2。
3.5.3 摘花去頂
摘花、除蕾的目的是提高多花黃精的產量。多花黃精最重要的部分是根狀莖,其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與食用價值。多花黃精開花結果會使營養物質流入生殖器官,此過程時間較長,會吸收較多的營養成分,因此多花黃精冒出花蕾后應立即將其摘除,進而防止養分流入生殖器官,促進養分向地下根莖處沉淀,為新莖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
多花黃精常在每年的4—5月開花。為了促進地下莖的生長,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浪費,需分批摘除盛開的花朵,并剪除頂芽,減掉頂芽后的多花黃精株高不得超過1 m。向葉面噴施葉面肥,促使葉面進行光合作用,便于向根系輸送營養,提高營養轉換率,使根莖快速膨大,提高多花黃精的產量。需要注意的是,摘花去頂應在晴天進行。
3.5.4 水肥管理
多花黃精適宜種植在濕潤的土壤中,但其怕澇,大水漫灌會造成爛根現象,因此需采用噴灌或滴灌技術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摘花去頂后可適當追肥,最好用農家肥,例如發熟好的雞糞、獵糞,從而加快根莖生長。多花黃精是多年生藥材,從生長到采收通常要3~4年,其藥用價值越高,市場價格越高。所以在后期管理方面,應以施農家肥為主,同時做好清除雜草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在生長期間要注意對多花黃精土壤的管理。
3.6 病害防治
3.6.1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 根腐病。根腐病在高溫高濕天氣、土壤含水量過高的環境下易發生,因此確保種植地的通風性尤為重要。多花黃精感染根腐病后,植株葉片會逐漸變黃,地下根莖表面出現白色菌絲。發病初期可向植株根部噴灑30%甲霜·噁霉靈1 000倍液,每日噴施兩次,早晚各1次,用藥1~3 d,即可完全根治根腐病。同時,需及時拔除發病的毒株,并將生石灰施入病穴內進行消毒處理。
2) 莖腐病。莖腐病通常發病于苗期,土壤含水量過高容易引發莖腐病。多花黃精感染莖腐病后,植株會出現黑色斑點,隨著病情加重,斑點會在植物莖部不斷擴散,最終導致植株莖部失水死亡。發病初期種植人員需立刻拔除病株,噴灑68.75%的氟菌·霜霉威25 mL兌水15 kg。如果土壤濕度過大,可適量撒草木灰對土壤進行消毒。
3) 炭疽病。炭疽病主要為害多花黃精葉片。發病初期葉片邊緣會出現紅褐色病斑,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漸變成黑褐色。防治炭疽病可向葉面噴灑80%福美雙500倍液,早晚各噴施1次,用藥1~3 d,即可完全根治。
4) 葉斑病。葉斑病主要為害多花黃精葉片。高溫高濕、通風差的環境易發生葉斑病。多花黃精感染葉斑病后,葉片邊緣會出現棕色病斑,隨著病情加重,葉片逐漸枯黃。發病初期可向葉面噴灑50%多菌靈600倍液,每日噴施兩次,即可完全根治。
3.6.2 主要蟲害及防治措施
1) 地老虎。地老虎主要為害多花黃精幼嫩根莖。對于成蟲可以采用黑光燈誘殺或以2.5%的敵百蟲粉2~2.5 kg/667 m2與細沙75 kg/667 m2攪拌均勻后向多花黃精開溝的方向撒施1次即可;幼蟲可采用3%辛硫磷顆粒劑與沙土混勻撒施或開溝施用1次。
2) 金龜子。金龜子主要為害多花黃精葉片。防治幼蟲可以撒施100億/g白僵菌,使用前與細沙混勻溝施或撒施于作物根部;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4 多花黃精采收及保管
一般在春季或秋季的晴天采挖多花黃精根莖。采挖時挑選個大飽滿的根莖,割去多花黃精的地上部分,但要保持根莖的完整性。體積較小的多花黃精不予采挖,應留作當年種子,并在采挖處重新補種新的根莖。采收后應清理須根,用清水洗滌干凈后在蒸籠中蒸20 min左右,蒸透心后,烘干或曬干。之后給予分級,以塊大、飽滿、肥厚、色黃、截面顏色是半透明的為上乘之選,并放在通風干燥處或冷藏保管,做好防鼠及季節性害蟲的相關工作。
5 結束語
在野生黃精不斷減少的大背景下,人工林下種植黃精得到大范圍推廣,大部分農戶開始發展林業產業,根據現階段的開發狀況可知,我國林下資源的開發利用率較低,黃精林下種植發展前景廣闊。同時,相比于其他名貴中藥而言,多花黃精的種植成本低、投資少、可操作性強、成活率高、價格親民。積極發展多花黃精林下種植,可以改善野生黃精產量較低等問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2]丁彥春.中藥黃精的效用分析與炮制進展研究[J].光明中醫,2021,36(15):2647-2649.
[3]蔣紅星.林下經濟釋義[J].林業與生態,2018(8):26,22.
[4]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發布[J].北京測繪,2021,35(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