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燕
摘 要:出版是文化生產的重要環節,是實現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中華文明是全國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人民共同創作的,做好新時代出版工作,尤其是扎實做好地方出版工作,打造豐富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傳承地方文化成果,是新時代出版人的重要職責。在國家、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充分利用地區優勢和地理優勢,深耕地方出版,不斷完善選題論證機制,做好地方主題出版、特色出版,以周邊國家為重點加大出版走出去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廣西出版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地方出版 地方文化 廣西出版 高質量發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傳承好中華文脈、建設好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第一次以黨中央文件形式全面部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提出了“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更為堅實,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的總體目標。[1]出版是文化生產的重要環節,是實現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中華文明是全國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人民共同創作的,做好新時代出版工作,尤其是扎實做好地方出版工作,深入挖掘中華優秀文化精髓,打造豐富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傳承地方文化成果,是新時代出版人的重要職責。
一、做好新時代地方出版工作的必要性
(一)地方出版是我國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2020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共有出版社586家(包括副牌社24家),其中中央級出版社219家(包括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7家(包括副牌社11家)[2],地方出版社占比超過50%。單就主題出版而言,自2015年主題出版重點選題開始評選以來,2015年至2021年,全國共申報12821種,入選808種,其中地方入選392種,占比達48.5%。地方出版是我國出版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對推動我國出版業繁榮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8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地方出版社立足本地、面向全國,要把出版具有本地特色的圖書,滿足本地讀者特別是農村讀者的需要,作為經常性的重要任務。”[3]要求地方出版社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圖書,壯大出版實力。地方出版工作者應自覺擔負起時代的重任,用好地方出版資源,不斷推出高質量的文化產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貢獻。
(二)傳承地方文化是繁榮中華優秀文化的必行之舉
地方文化與整個中華民族文化是一種從屬關系,地方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形成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華民族文化離不開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重要的出版資源,地方出版作為我國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遵循國家出版的大方向和總目標,為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獻力。2021年4月,中宣部印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明確了國家古籍保護及數字化工程、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等23類工程,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1年12月印發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要求,要“實施一批重大出版工程。圍繞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服務經濟社會各領域高質量發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 規劃實施若干體現新時代文化成就、代表國家文化形象的重大出版選題, 推出一批具有長遠意義、代表國家水準、產生世界影響的傳世精品”。大力推進地方出版工作,傳承地方文脈,是我國出版業積極響應文化強國戰略、繁榮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行之舉。
(三)出版業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至2019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1351億元增長到了44363億元,7年間增長了23012億元,其占GDP的比重也從3.63%增長到4.5%。2020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9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未扣除價格因素,下同),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4.43%,比上年下降0.07個百分點。雖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文化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較上年有所下降,但總體而言,文化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大的。而出版行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文化產業增長,乃至國民經濟增長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如《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指出,2020 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營業收入超過1.6萬億元、資產總額超過2.2萬億元、凈資產超過1.1萬億元,數字出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出版業在文化產業中的地位更加凸顯。做好地方出版,無論是持續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還是積極探索與旅游等其他行業的有機融合,培育出版業新增長點,亦或是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條件,以文化搭臺,通過出版交流促進對外貿易,均能有力地帶動地方經濟增長。
二、廣西出版業壯大地方出版的有利條件
(一)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高度支持
在文化強國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國家高度重視地方文化資源開發,大力給予項目和資金支持。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民族文化強區實施綱要(2012—2020年)》討論稿正式發布,提出在2012年至2020年,把廣西建設成具有時代特征、壯鄉風格、和諧兼容的民族文化強區,成為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文化中心、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樞紐、中國文化走向東盟的主力省區,[4]推動廣西文化事業繁榮發展。近年來,廣西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先后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廣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積極推動支持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出臺了《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關于實施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的通知》等,多措并舉推進民族文化強區建設。
以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為例。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印發《關于實施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三年規劃”),決定從2019年起實施三年規劃,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萬元,三年一個周期安排不少于1.5億元專項資金對廣西文藝創作給予扶持,不斷提高廣西文化供給質量。在“三年規劃”的支持下,廣西成功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并于2020年6月舉辦第一批扶持項目成果展示活動,展示包括舞臺藝術作品、文學作品、圖書等共182件作品。其中,不少獲“三年規劃”扶持的圖書在業內獲得重要榮譽獎項,社會效益突出,如由黨建讀物出版社與接力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入選中宣部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目錄等,展現了廣西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顯著成效。
(二)占據少數民族地區優勢和地理優勢
廣西具有得天獨厚的少數民族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這為廣西出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12個世居民族在此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厚的民族文化資源為廣西出版提供了深入挖掘的空間,如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組織出版的“我們的廣西”叢書集中展示了廣西具有代表性和標志性的自然和人文遺產。
廣西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之一,海上絲綢之路多姿多彩的文化遺產為廣西打造特色鮮明的出版精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合浦海絲研究系列、《廣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等圖書,就是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掘好、利用好豐富文物和文化資源重要指示精神,基于完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內容保護和開發而用心打造的。
廣西還是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大力發展向海經濟。”[5]“十三五”期間,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版權貿易總數從2016年的3808項增加到11282項。[6]2019年,在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版權貿易中,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盟國家位列我國版權輸出數量前十。[7]2020年,東盟首次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8]廣西出版可充分利用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有利條件,大力推動出版走出去,促進廣西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把獨特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三、深耕地方出版,推動廣西出版高質量發展
廣西出版傳媒集團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立足廣西,面向全國,持續發展壯大出版主業,多年來打造了一批具有高顯示度、高辨識度、高美譽度的好書。2021年,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7項大獎,獲獎數在地方出版集團中居前列。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堅持走專業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出版之路,深耕地方出版,做優做強出版主業,著力打造廣西出版品牌,為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貢獻力量。
(一)把好選題關,在出版源頭上下功夫
起好頭才能開好局,選題論證是保證圖書內容質量的第一關口。廣西出版傳媒集團高度重視選題論證工作,不斷完善選題論證機制。自2018年至2021年,已連續四年走出廣西前往北京組織召開集團出版規劃研討會,凝聚國內知名專家力量為集團選題把關,借助一流專家前瞻性的眼光、國際化的視野和豐富的學養幫助集團各出版單位結合自身優勢找準出版方向、提升選題質量,提高集團出版規劃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切實可行的選題規劃既要考慮內容,還要與市場和讀者需求相結合。2021年年底在廣西南寧召開的集團年度選題論證會,又突破性邀請廣西新華書店集團發行人員參與研討,堅持立足市場優化選題結構,加強集團選題策劃的市場意識,做到抓精品、抓特色又抓效益。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做好地方主題出版
主題出版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全面貫徹黨中央精神,緊緊圍繞重要時政節點,密切關注重要事件,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守好、用好地方主題出版資源,精心打造了“我們的廣西”叢書、“文化廣西”叢書、“湘江戰役叢書”、“廣西紅色傳奇”系列圖書等一批既具有全國意義又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題出版物,積極發揮黨和國家宣傳思想文化的主陣地、主力軍作用。
“文化廣西”叢書是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出版精品。該套叢書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策劃,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旗下6家圖書出版單位聯合廣西民族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共同出版,包括文學、藝術、風物、遺存、史傳5個系列和1部綜合性專著共32種圖書,幫助讀者全面系統地了解廣西優秀傳統文化。“文化廣西”叢書等地方主題出版物的出版,既緊跟文化強國的大政方針,又凸顯了廣西特色,擴大了廣西文化在全國的影響力。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四史教育”重大決策部署,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加強對廣西紅色文化的挖掘與整理,打造了“湘江戰役叢書”、“廣西紅色傳奇”系列圖書等紅色精品,用力、用情講好廣西紅色故事。《湘江,為你守候》是中宣部2021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全書收錄了發生在廣西興安、灌陽、全州等地100多個動人事跡,再現湘江戰役的艱辛歷程,彰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廣西紅色傳奇”分為成人版和學生版,均講述了發生在廣西的黨的故事,既有助于讀者了解廣西的紅色文化,又傳承了紅色基因。
(三)立足專業,走特色化發展之路
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旗下六家圖書出版單位在主題出版、文學、藝術、教育、科技、少兒等專業領域各有側重,集團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管理機制,強化引領,指導各出版單位立足自身專業優勢,在最有資源積累、最有品牌特色的領域做精做專做深。
以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為例,理、工、農、醫是科技出版社的傳統板塊,怎樣才能從同質化中突破重圍,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呢?多年來,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深挖廣西文化資源,在傳統醫藥、動植物研究、文化遺產等領域出版了大量精品圖書。其中,在豐富和完善我國民族醫藥體系方面,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深耕不輟,推出了《廣西少數民族醫藥文庫(第一輯)》、《中國壯藥原色鑒別圖譜》(壯文、漢文)等具有重要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的圖書。《壯醫藥簡明讀本(壯漢雙語)》《壯醫藥治療學》《中國瑤醫藥文庫(第一輯)》入選“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壯醫經筋學》《壯醫解毒七療術》《壯藥學基礎》《中國-東盟傳統醫藥文庫(第五輯)》列入“十四五”時期國家民文出版項目庫入庫項目,以上出版物均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既可以促進廣西少數民族醫藥的傳承發展,也可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
(四)以周邊國家為重點,加大出版走出去力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做出重要指示,要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要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9]《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行高水平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10]。“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讓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是新時代出版人應盡之責。近年來,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發揮廣西毗鄰東盟的地理優勢和自身出版優勢,通過版權輸出、海外建社與搭建平臺等多種模式,大力實施出版走出去戰略,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堅持以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為抓手,立足地方資源,持續打造“東南亞國家語言辭書”系列工程、“絲綢之路上的東南亞文明書系”“中國-東南亞銅鼓叢書”“中國-東盟文學互譯出版工程”等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的出版物,講述具有特色的中國故事。如廣西出版傳媒集團聯手廣西作家協會于2020年正式啟動“中緬當代文學互譯出版項目”,該項目是“中國-東盟文學互譯出版工程”第一期重點項目,目前已完成首批緬甸文學作品《如愿》《雨夜霧夢》等的翻譯出版工作。該項目將有計劃地選擇一批中緬兩國當代文學精品在兩國翻譯出版,通過文學加強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文化交流。同時,集團積極推進海外文化陣地建設與文化交流平臺的搭建。繼2016年創辦中國少兒出版社第一家海外機構——接力出版社埃及分社后,集團大力推動廣西美術出版社成立日本編輯部,又啟動設立廣西教育出版社老撾代表處,努力搭建一個深度輻射東盟國家的交流平臺。借助南寧的地緣優勢,集團還重點打造了“中國-東盟文化港”“中國-東盟文化信息網”“中國-東盟版權貿易服務平臺”等基礎平臺,為推動廣西成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樞紐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壯大出版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新時代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關鍵還是在人才。廣西出版傳媒集團高度重視出版人才培養工作,多舉措齊發力,全面提高集團人才培養質量。
近年來,有針對性的新員工業務培訓班、編輯業務培訓班、營銷人員培訓班、版權培訓班等常規培訓和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優秀審讀報告評選活動持續開展,切實增強了集團出版人才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同時,集團大膽創新,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為有效提升優秀編輯人才的選題策劃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已啟動首席編輯試點,為打造集團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繼2020年“社長總編輯談做書”系列沙龍活動后,又于2021年舉辦了“骨干編輯談做書”系列沙龍活動,組織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編輯分享做書經驗,從不同領域、不同專業、不同角度對編輯工作進行多方位展示,兩個沙龍活動既為集團各出版單位搭建了一個出版業務交流平臺,又營造了熱愛學習、力爭上游的濃厚氛圍,大大激發了集團出版人才隊伍活力;2021年還開創性組織首屆廣西書籍設計大賽,并舉辦首屆廣西書籍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激發廣西書籍設計人才學知識、練技能的積極性。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始終堅持人才為本,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隊伍結構,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出版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OL].[2022-02-0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71322.htm.
[2]2020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R].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3]方厚樞.中國當代出版史料[A].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7:253.
[4]廣西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民族文化強區實施綱要》[EB/OL].(2012-02-10)[2022-02-05].http://district.ce.cn/zg/201202/10/t20120210_23063082.shtml.
[5]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習近平總書記廣西考察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EB/OL].(2021-04-29)[2022-02-05].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429/c64387-32091264.html.
[6][7]魏玉山.“一帶一路”國際出版合作發展報告(第二卷)[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20:9.
[8]商務部新聞辦公室.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談 2020年全年我國對外貿易情況[A/OL].(2021-01-14).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sjjd/202101/20210103031081.shtml.
[9][10]魏玉山.“一帶一路”國際出版合作發展報告(第三卷)[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21:8.
(作者單位系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