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本文闡述KLI(知識關聯標識符)產生的背景,以及KLI在知識服務領域的應用需求,并結合其在“i施工”平臺的應用實例,簡要討論KLI在專業知識服務領域的應用模式,以期進一步推動傳統出版與知識服務平臺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關鍵詞:ISLI KLI 專業知識服務 項目應用實踐 i施工
為了應對數字化發展的新形勢,指導傳統出版單位的融合發展,2015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將建設一批技術先進的新型文化企業。同年底,為進一步促進知識關聯標識符的應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開展了名為ISLI/KLS(Knowledge Linking Service)的課題研究工作[1],通過對關聯標識符(KLI)標準在知識服務領域的應用方法研究,更好地連結知識、資源與服務,為專業知識的傳播開拓更多便捷路徑。
一、KLI在專業知識服務領域的現狀
在信息大爆炸時代,海量知識碎片充斥網絡,各類信息魚龍混雜,如何快速、準確、精煉地搜索到有效信息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在融合發展的大環境下,ISLI技術應運而生。
2015年5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了《國際標準關聯標識符(ISLI)》。[2]國際標準發布后,2016年8月《國際標準關聯標識符(ISLI)》中國國家標準發布,標志著ISLI標準進入了全面的應用推廣階段。[3]2017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關于實施〈中國標準關聯標識符(ISLI)〉國家標準的通知》,標志著以關聯標識符(KLI)為核心的信息產業應用技術將為互聯網時代下的新聞出版行業帶來深刻變革。
KLI作為信息與文獻領域中唯一可被識別的實體之間關聯的標識符,不僅可以標識相關實體之間的關聯關系,還可以實現諸多復合功能的應用。[4]它通過對每一個包含關聯信息(元數據)的標識符進行注冊來實現,且不改變被關聯實體的內容、所有權、訪問權和已有的標識。[5]
在知識服務領域的實際應用過程中,KLI可以用于解決一系列問題,例如學科交叉領域知識的重復性獲取、分散性橫向關聯知識的檢索以及各大門戶平臺資源的整合。在龐雜的各學科知識體系中,信息之間往往由于缺少關聯而不便于獲取,極大降低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因此迫切需要更加精準的知識服務,以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KLI能夠實現各平臺的關聯知識整合,構建更高級別的資源服務平臺,為終端用戶提供更加系統、準確、全面的知識服務。
基于其關聯的方向性,KLI可以廣泛應用于專業知識服務領域,其“知識元—知識元、知識元—資源、資源—資源、資源—知識元”四種基礎應用模式可以對數據信息進行詳細編碼、高效篩選和精準關聯,極大地提高了知識檢索、傳播的效率。
用戶在信息檢索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KLI橫向關聯各學科知識,在龐大的數據庫中快速獲得檢索內容的一切相關知識,還可以將知識關聯到不同的知識來源,這種由知識到內容資源的高效對接,為用戶提供了獲取原始信息的更多可能,從而提高了知識服務的準確率和效率,使知識服務同時具備了縱向的深度和橫向的廣度。與此同時,來自不同平臺、擁有不同類型版權的資源也可以實現相互關聯,優化信息的引用路徑,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借助KLI,知識服務的應用方式更加多元化,信息服務平臺的使用效率與內容資源管理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整個系統架構將更加完善,大大提升了專業知識服務領域的用戶體驗。
二、KLI在“i施工”平臺的應用分析
下面以“i施工”平臺為例,對項目進展與成果進行分析,簡要探討KLI在專業知識服務領域中的應用。“i施工”平臺的全稱是建筑施工專業知識資源庫與信息服務平臺,是基于知識標引的建筑施工專業知識資源庫與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是在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立足于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優質的出版內容資源,使新聞出版與科技有效融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一次探索和實踐。
本項目定位為打造施工領域的多終端交互型知識服務平臺,目的是幫助建筑施工專業領域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更快地提升知識水平,更好地學習和吸收先進技術,更便捷地與其他各方進行交流溝通。作為內容產品,本項目主要建設任務包括內容數據建設和產品系統建設。
建工社出版了大量建筑施工類圖書,為構建建筑施工領域知識體系和知識關聯關系,本項目選取《建筑施工手冊(第五版)》和《中國土木建筑百科辭典》進行結構化及知識化加工,基于KLI開發建筑領域的知識服務產品“i施工”,面向近10萬家建筑施工企業提供全方位、多類型的專業領域知識服務,支撐4000余萬建筑施工從業人員在工作任務、技能提升、學習深造等場景下的專業知識服務應用。
截至目前,項目已經完成“i施工”知識服務產品開發和知識體系建設,完成了知識元—知識元、知識元—資源、資源—資源、資源—知識元等關聯方式的編碼化。通過知識關聯標識符注冊解析系統申領ISLI編碼超80萬個,實現了知識與內容資源關聯關系的編碼化。通過ISLI編碼建立傳統出版物與數字內容之間的知識關聯,促進傳統出版物銷售,產生經濟效益。
和普通的內容產品有所不同,“i施工”的產品目的是向讀者提供關聯、智能的深度知識服務,因此傳統的資源建設的數據成果已無法滿足產品數據對于關聯的需求,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組織梳理和知識化加工,形成知識資源(包括知識體系和知識化資源)。知識資源有知識體系的支撐和關聯,可以有效地組織分散的資源,滿足讀者對專業資源深度閱讀需求。其中基礎數據建設通過結構化加工技術,將出版社的原始電子排版文件及紙質資源轉換為可供內容產品使用的基礎數據,并將所有的結構化資源按照內容結構做了細粒度的拆分,將整書拆分為更小的知識單元——章或節,將長視頻拆分為更小知識單元的微視頻,以便更準確地提供知識。利用ISLI編碼將知識體系的標簽標引到拆分的圖書章節或視頻中,形成知識化資源,進而通過內容中隱含的共同知識,實現不同資源的聚集和整合,更便捷用戶學習和利用內容。
三、KLI未來應用展望
KLI使得出版單位原本傳統的知識資源生產方式得到改變,各知識資源間得到有效鏈接。可以說,KLI是促進融合出版、實現出版單位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相信隨著KLI在數字出版領域應用的不斷擴大,可以大幅度提升出版單位對各類內容資源的管理能力,對用戶而言,可以擴寬學習的范圍,增加知識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滿足用戶精準、高效獲取知識內容的需求,為專業領域用戶提供基于知識關聯的專業內容資源服務;對出版社而言,有助于帶動傳統數字資源的銷售,實現了數字出版的融合發展。同時借助KLI也會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行業的技術迭代與應用,催生出新的產品形態,探索出新的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1]馮宏聲.出版的未來與ISLI標準的應用[J].出版參考,2017(04):5-9.
[2]張凌.當我們談論ISLI時,我們在談論什么[J].出版參考,2017(04):10-13.
[3]趙海濤,周長嶺,李文燕.ISLI在知識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出版參考,2017(04):14-17.
[4]左美麗.ISLI在出版領域的應用綜述[J].出版參考,2016(08):9-11.
[5]馮思然.關于ISLI標準應用推廣工作的思考[J].出版參考,2017(04):20-22.
(作者單位系中國建筑出版傳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