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
摘 要:本文從選題策劃、組稿、辭書編纂、辭書編輯出版等方面系統回顧了《漢語方言學大詞典》的出版歷程,闡述作為編輯如何在當代發揚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提升編輯力,以匠人般的執著和堅守打造精品圖書。
關鍵詞:編輯力 精品出版 工匠精神
盛世修典,是一個國家文化繁榮的標志。漢語方言紛繁復雜,作為第一部既講方言又講方言學的詞典,其編纂難度和編輯出版難度可想而知。本文從選題策劃、組稿、辭書編纂、辭書編輯出版等方面回顧《漢語方言學大詞典》的出版歷程,闡述如何以工匠精神激勵自我,提升編輯力,打造學術精品和出版精品。
一、選題價值的判斷力
編輯對于選題價值的專業眼光,首先體現在對選題內容的專業性、權威性的判斷上,《漢語方言學大詞典》無疑具有突出的社會價值和出版價值。
我國語言資源豐富,地域文化多姿多彩,祖國各地的漢語方言正是中華文化多姿多彩的具體表現和載體。解釋、描述漢語方言的面貌,把方言現象和特點公之于世,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了解漢語方言,無疑是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而有意義的一環,也是建立文化自信、加強鄉土文化體認的重要橋梁。改革開放以來,各種類型的方言詞典層出不窮、碩果累累,如李榮主編的《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42卷本),許寶華、宮田一郎主編的《漢語方言大詞典》(5卷本),李榮、張振興主編的《中國語言地圖集》,曹志耘主編的《漢語方言地圖集》。
在展現、揭示方言面貌之后,要進一步認識漢語方言,解釋方言現象,必不可少的是掌握漢語方言學科的基本知識。漢語方言學專科辭書,正是基于大力開發漢語方言資源,推動漢語方言研究工作,全面認識漢語方言,普及漢語方言學科知識的需要。《漢語方言學大詞典》采用了不同體例,內容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真正成了第一部集漢語方言學學科詞典和漢語方言本體現象描述的工具書。
因此本選題具有突出的社會價值和出版價值,其價值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各地漢語方言是由古代漢語發展演變而來,本詞典中的54個漢語方言代表點的方言概況、字音和詞匯的對照描寫,正是一手的漢語方言語料,為揭示漢語歷史發展軌跡提供科學的印證。
(2)通過對大量漢語方言特征的發掘和對漢語方言學科研究的梳理,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語言學的建設,建立符合國情的語言學科理論體系提供重要依據;為方言學科的教學及方言教材的編寫提供豐富翔實的方言語料和方言學理論依據,以保證方言教學的質量。
(3)詞典中大量的方言事實和方言學研究的成果,可以為與方言學密切相關的社會學、文化學、民俗學、人類學、歷史學、方志學、移民學等眾多學科提供生動的案例和相關數據。
(4)為國家制定語言政策,實行漢語規范化和推進社會通用語提供較詳盡的方言學依據。
(5)在漢語方言文獻、地方文學的解釋和研究過程中,發揮橋梁和應用工具的作用,從而為保護和弘揚各地優秀的地方文化盡力。
其次,選題的價值保障還體現在主編的學術權威性和作者團隊編撰實力上。
《漢語方言學大詞典》的主編是當代著名方言學家詹伯慧教授和張振興教授,他們一南一北,是漢語方言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兩位先生在方言學領域深耕多年,著作等身,具有強大的學術影響力。早在2006年之前,暨南大學方言中心名譽主任詹伯慧教授已經著手籌劃這個項目,卻因資金缺乏、編纂人員組織困難等種種原因塵封多年。直到2013年,廣東教育出版社領導獨具慧眼,建議雙方合作準備充分的項目陳述材料向相關部門申請支援。暨南大學和廣東教育出版社分別向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出版基金進行項目申報。果然選題獲得學術界和出版界專家的一致認可,作為“漢語方言大型辭書編纂的理論研究與數字化建設”項目成為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還入選了2014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二、編纂出版的組織力
作為第一部方言學的專科型詞典,《漢語方言學大詞典》的編纂難度可想而知。業內人士也知道這難度之高,仿若蜀道,主編詹伯慧先生、張振興先生卻沒有“以手撫膺坐長嘆”,大家齊心協力,迎難而上。兩位先生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出版社精干的編輯團隊也咬緊牙關,勵精圖治。
出版社和主編共同制定了較為周密的詞典編纂流程表和編輯出版程序,即使編寫人員遍布全國,雖然項目內容繁雜、歷時較長,但在整部詞典的編纂過程中,方言學詞條內容編纂和方言點字詞的收集編排均得以有序組織推進。兩位主編和編纂組的專家們多次表示,詞典的編纂順暢推進,出版社編輯團隊功不可沒。
為了促進項目的有序、高效推進,出版社提供了以下主要保障措施。
1.編纂人員形成層級組織
得益于主編詹伯慧和張振興共同主持項目。他們在學界積極動員,盡可能地發動了全國各地方言學界老中青研究人員參與詞典的編撰。從新疆到海南島,從云南到福建,國內到海外,二百多名研究人員,同心協作,通過線上線下,默默團結在以詹伯慧和張振興為主編的編纂團隊中。而且這部詞典的副主編是時任暨南大學方言中心主任甘于恩教授和“長江學者”山西大學喬全生教授。這些少壯派的方言研究團體是大詞典的中堅力量。詞典編寫成立了編委會和主編組,暨南大學漢語方言中心還專門配備了該項目的專職工作秘書。參與編寫的編纂者分成了多個項目小組,各組均有項目負責人,在主編組統一部署下穩步推進工作,包括書稿的收集、逐層審讀、處理書稿問題等。
2.利用審稿工作會議落實、協調編纂工作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由出版社牽頭召集編寫組審稿工作會議,每次會議編輯都做好充分準備,會議目標明確,成果顯著,為書稿編寫和審稿工作的順利開展起了良好的指導、溝通、協調、推動作用。
召開的大型審稿工作會議有6次,每次會議由主編審稿組和各編寫組匯報工作進展情況,編輯也對出版社的工作進展進行匯報,并針對目前進度提出具體編纂或改進建議。接下來是具體的條目審稿工作,與會人員對收錄的書稿條目目錄進行梳理,對條目內容和體例進行審閱和研討,討論解決存在的相關問題,制定下一階段各項任務的完成時限及工作流程,最后形成會議決議,供項目組遵照執行。
編輯團隊與主編及相關作者的溝通協調會議基本保持每個月召開一次。同時通過網絡,與主編及全國各方言組的負責人溝通,加快編寫進度,解決書稿編寫中的問題。
3.層層把關的編纂及審讀方式
編輯團隊和主編組明確了書稿分批交稿和分層把關審讀的工作方式,分散與集中審讀相結合,分批與統一審讀相結合。對于條目編寫細則、收條規則、范圍、樣條格式做了明確規定。明確了各項目組負責人制度,要求各項目組對于收上來的書稿進行統稿和初審;成立了不同方言片區審稿委員會,如粵語組、閩語組、西南官話組、吳語組等;再由各審稿委員按不同方言片區對書稿進行交叉復審;最后上交到主編組,由主編組按照樣條和辭典體例修改訂正條目,在知識性、科學性方面進行統稿把關,并從內容和數量上平衡各方言點的條目。
三、精耕細作的專業編輯力
任何出版物的生產都離不開編輯的勞動,但由于出版物的種類不同,編輯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辭書的編纂和后期的編輯工作量非常大。當編者把方言學詞條交到編輯手上時,這些稿件還僅是未經雕琢的“璞玉”。編輯團隊必須不畏艱難,精耕細作。
1.不同性質條目的多次初審
由于出版時間有限,大詞典的稿件都是陸續交來,陸續審讀,上卷詞條達10批之多(還不算后來在審稿過程中發現的必須補充的重要條目)。條目按照各方言區及不同的條目性質分類提供,初步審核后,進入審稿程序。經過各分組負責人再提交到審稿組。而下卷的原始稿也是幾十個方言點的語言特點概說文件、字音文件和詞匯文件,不是表格的對照形式,需要重新設計表格。
作為專業性學術詞典,書稿的統稿是一個相當費時費力的事情。編輯小組特別設計了編輯校對的注意事項和體例要求,在編輯和校對的全過程環節進行把關,完善書稿內容。編輯的審稿按方言區和詞條性質分成了兩關,先初審,條目大部分收齊之后,按音序排列,再次初審。審稿的過程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如一個條目,就可能涉及眾多的人物、著作、出處等。不少人物、著作、術語等條目都是在審讀的時候發現缺漏,不斷更新補充的。同時還需要按照樣條和辭典體例修改訂正條目,在知識性、科學性方面進行統稿把關,各方言點之間的條目選擇需要也在內容和數量上進行平衡。大詞典審稿、通讀、統稿達10余次之多。
2.筆畫索引、音序目錄、分類目錄的制作和檢查
為了方便讀者檢索詞條,大詞典設計了音序目錄和分類目錄,還設計了筆畫索引。由于內容的不斷調整,這些目錄需要不斷修改,在書稿定稿之后,還經過了數十次的一一核查,才能保證不出差錯。分類目錄更是如此,因為不同角度的分類可能需要把條目放在不同類型下面。因此大詞典的索引和目錄幾易其稿,不斷核查、修訂。
3.不可或缺的專項檢查
在稿件通讀的同時,編輯又對條目從不同角度分別進行專門檢查,發現問題,逐一解決。《漢語方言學大詞典》內容龐雜,全書的專項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大詞典的專項檢查近60項之多,下面僅列舉幾項。
(1)政治性錯誤專項排查。條目涵蓋各地語言學專家和國內外重要語言學著作,這方面的排查工作是為了避免部分人物或著作有涉及國家主權問題,或行文中出現政治性內容描述不準確等問題的出現。
(2)歷史朝代和地名的核查。主要查核歷史朝代的準確性,因為個別公元紀年和朝代紀年出現不一致情況。條目中提及的今地名是否因行政區劃變動而應作相應修改或說明;所注今地名是否準確等,如書稿中出現“卓蘭”記為“桌蘭”的情況。地名與今地名不一致的情況較多出現在方言大區的條目,需對條目內出現的地名在政府官網進行逐一核對。
(3)大條和小條之間內容的統一、前后關照的問題。許多相互有聯系的條目,受到編撰者現有資源的限制,存在著條目間內容種種不統一、不對應之處,例如有的大條和小條關于同一個方言分布情況的不一致,人口數量的不一致。
(4)譯名檢查。查核外國著作外語名稱是否合符規范,核查外國著作、人名的漢譯是否正確、在不同條目間是否統一。比如人物條“雷卻利”,還有另一譯名“賴嘉祿”,而該人物在不同條目中有時是“雷卻利”,有時是“賴嘉祿”,容易引起讀者混亂,需排查并在人名后標注該人物的其他譯名。
(5)圖片和地圖的檢查。這方面工作主要包括:檢查圖片是否符合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的要求;檢查圖片是否分辨率低、有污漬、有黑邊等;檢查圖片與釋文內容是否一致,根除張冠李戴,比如排查過程中有發現著作條《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就誤用為《普通話閩南方言常用詞典》封面圖的情況。由于地圖較為敏感,有個別條目引用的地圖資料比較陳舊,在排查后,只能刪除。
(6)參見系統檢查。為方便讀者較全面地理解條目所述內容,大詞典根據需要設計了參見系統,主要有“見某某條”和“參見某某條”兩種,有效避免了書稿條目內容的重復和矛盾問題,使行文簡潔。檢查時,主要查核各種形式的參見標志是否符合體例規定,能否準確表明參見的性質;本條內容是否確實相對不完整,需要參見其他條目;參見標記所指向的參見對象是否存在,兩者的字面形式是否一致,參見頁碼是否準確;有關條目內容是否確實存在對應關系而可參見;具有對稱、從屬關系的條目之間是否建立了相互呼應的參見;等等。
(7)國際音標符號檢查。本詞典使用國際音標進行語音標記,除請語音學專家進行音標的專項排查,編輯團隊還做了大量核查工作。詞典一般采用通用的標示,對于同一個字或詞的多種語音或多種義項也盡量收錄,這增加了專項檢查的工作量和難度。編輯們一一核對,前后比照,逐字硬摳,排查出不少標注有誤或不規范的音標。由于這些符號大多需要造字,在轉成PDF文件或下印文件時最容易丟失,這也是編輯需要重點排查的工作。
(8)表格檢查。對行文中出現的表格的表名、表頭、表體進行專項排查,確保表格與表名相對應、表格與行文內容相符、無表體缺失等。
(9)參考文獻檢查。由于參考文獻的格式多種多樣,為保證全書統一,需對格式不一致的參考文獻進行統改,統改過程中尤其注意外國文獻的引用格式。參考文獻中出現的著作名稱、作者名稱不正確的情況,需一一核實。
四、全流程科學管理以及應急處理的決斷力
《漢語方言學大詞典》既是一本專業性、學術性很強的圖書,又是體例上要求很嚴謹的百科型辭書。涉及內容龐雜,編寫過程復雜,歷經從原始數據采集、處理,語音詞匯整理,條目編寫,編委審稿、定初稿,編輯審讀、加工,校對,排版,修定,通讀,專項檢查,印制等環節。編輯團隊在全流程的管理上需要付出更多心血。
編輯一開始就切入項目,就內容和主編深入溝通,制訂了審稿、排版分步走的方案,下卷字音表、詞匯表成熟的部分先核音、排版、編輯校對;上卷條目部分內容成熟后交由分區負責人統稿、分區編委會復審、主編組終審,內容分步進入出版社審讀、排版,再把書稿返回編寫組交叉審稿修改,出版社編輯再次審讀修改,再進入編輯、校對環節。書稿400多萬字,從初始的原稿,到最終的成稿中間經歷了多次更換、修訂、重組。
好書多磨,一波三折。2016年7月,原本已經排好版的下卷遭遇了重大挫折。由于下卷的字音表和詞匯表部分書稿交稿比較早,部分字詞內容參考了李榮主編的《現代漢語方言詞典》42卷,以為內容比較成熟,先行進入了編校排版。但編輯在審稿中發現42卷本的各卷選擇的常用字詞不一致,如代表A地的某詞典收錄了A地某些常用字和詞,但代表B地的某詞典又收錄了B地另一些常用字和詞,與A地無法比對。我們的詞典采用對照表的方式,如果僅參考這些詞典內容,表格中可能出現很多缺漏,且無法比對。要使表格相對完整,需要重新找這些方言點的作者補充內容,然后再需要手動把字音和詞語錄入,因為書稿全部已經排版,等于要從頭開始錄入,重新進行編校。更令人頭疼的是,這個時候還發現字音表和詞匯表的表頭設計也有問題,需要重新調整順序,這是一個重新搭建大廈的過程。這個時候我們猶豫了,改還是不改?一切推倒重來,時間上非常緊迫,還可能有新的錯誤,排版那邊也存在技術困難。但如果不改,將出現基礎性的一些問題,還可能會被學界詬病。經過多次會議討論,與詹先生和張先生兩位主編磋商,又與排版部進行溝通,研究對策。這時“以一份匠心,做一本好書”的信念激勵著我們,即使再難,也要迎難而上。受詹先生和張先生委托,劉村漢教授從廣西專程過來,和我們并肩作戰。我們把原來的書稿每個字音、每個方言詞全部編號,打印,逐條手動剪下,按新的表頭和順序粘貼,再逐頁核查,補充新的字音、詞語,最后排出了一份新的字音表和詞匯表初稿。編輯們再重新審讀、編輯、校對……
歷經多次的內容推倒、補充、修訂、核查、核校,大詞典終于顯出了它的美麗面貌,形成了最終的樣子:大詞典上、下兩卷,合計465萬字。上卷以條目的形式出現,包括人物條、著作條、方言條、術語條等,合計近3000個條目,為百科詞典的體例,內容包括漢語方言學學科方方面面;下卷選取54個方言點,包括概說、字音對照表、詞匯對照表,對方言點的現象進行比照。
2017年9月,在大詞典新書發布會上,時任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會長劉丹青教授評價:“《漢語方言學大詞典》是一座由老中青三代學人共同筑就的學術豐碑,規模空前,內容豐富,其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將隨著歲月的流逝得以彰顯。”
《漢語方言學大詞典》出版后獲得多項榮譽:2018年國家出版基金評審特別優秀獎、2018年第五屆全國優秀圖書審讀報告優秀獎、2019年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9年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2020年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21年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正式獎。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默默耕耘,終有所獲。眾多的獎項是對《漢語方言學大詞典》的學術價值和出版意義的高度認可,是對出版社編輯團隊付出的心血和執著精神的鼓勵和認可,更是對學術之樹長青的方言學專家們最好的致敬。
參考文獻:
[1]詹伯慧.漢語方言學大詞典與漢語方言學科建設[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9).
[2]劉丹青.漢語方言學史上的又一座豐碑[J].學術研究,2018(1).
[3]張振興.鴻篇巨著,助力漢語方言學科的蓬勃發展[M].//南方語言學(第15輯).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9.
[4]詹伯慧,張振興.漢語方言學大詞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系廣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