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摘要】文章探討了關注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升,加強學校、家庭及社會的聯系與互動,明確與構建科學的閱讀分級體系,注重閱讀方法的實踐與訓練,重視閱讀測評的評價功能等五個提升中學生閱讀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策略
在如今這個倡導“全民閱讀”的時代,閱讀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相對于傳統語言教學,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思維。
新的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了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問題。 “語文素養”可用四個主題詞來概括:語言、思維、文化和審美。語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日常“聽說讀寫”背后都指向思維能力,文化是語文學習的內涵,語文能力的運用要合乎審美的需要。這四個方面加在一起,就是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特征。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中的關鍵素養。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就是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力及表達能力。語文素養是有主從關系的,其中起到提綱挈領作用的是閱讀能力閱讀技能,簡稱閱讀力。閱讀的核心素養,就是通過閱讀來堅實理解與運用的基礎,從而提升思維能力提升,促進表達力的提升,提升生活中運用能力的基本素養。
一、中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的重要性
無論是小學提倡的群文閱讀,還是初中強調的大閱讀概念,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們都接受了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理念,但是大部分老師混淆了閱讀素養和閱讀能力的概念,從而使教學又回到了考試的原點,沒有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一)閱讀素養提升是閱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事實上,“閱讀能力”如今已越來越偏應試,主要指的是解碼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這也是在考試中最常考察的兩項基本功。當我們一味地強調閱讀能力時,一種“偽閱讀素養”就應運而生了:一個學生的解碼能力很強,閱讀理解能力也很強,但他就是不愛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強,也許是因為家長的督促或老師的作用,但是出了校園,就沒了可持續性的閱讀發展。
可以說這種教育是失敗的,我們最終是希望學生能夠有一個可持續性的發展。學校教育可能只是教給孩子技巧,給他創造環境,但是出了校園,孩子卻不讀了,這就有些本末倒置。
(二)閱讀素養提升能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位置
“閱讀素養”的具體體現,在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活動中的主人翁精神及主體位置。學生在各類文本的閱讀中建構意義,提升書面語言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書面的表達能力。學生通過閱讀交流獲得快樂,通過群體體驗獲得成功,有利于形成閱讀習慣,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
閱讀習慣與閱讀的態度、行為,是學生閱讀與建構閱讀意義的能力,是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在現代社會,閱讀習慣與閱讀的態度、行為對提升學生潛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語文閱讀素養是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中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策略
基于中學生的閱讀情況調研,筆者認為可以圍繞五個方面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一)關注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升
學生應該通過閱讀交流獲得快樂,通過群體體驗獲得成功。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不要讓問題難住了學生的閱讀,不要拘泥于學到了什么以及考試會考到什么,至少讓大部分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不排斥閱讀。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區分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從而認識到只有提高閱讀素養,才能形成持續的閱讀習慣,成就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加強學校、家庭及社會的聯系與互動
教師的閱讀教學目的不限于校內,在課堂上主要傳授的是閱讀的技巧和方法,目的是為了校外的閱讀,這樣才能促進思維的發展。一方面,閱讀的課堂教學要研究學生閱讀的能力提升、習慣養成與情感體驗的深化。另一方面,閱讀教學跟不同學科的融合,課內外的融合,學校與家庭閱讀、社區閱讀的融合等,都是研究的重點。如果閱讀僅限于課堂和考試,沒有什么實際的能力,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學習的能力。
(三)明確與構建科學的閱讀分級體系
遵循學生語言學習規律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階段,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認知、思維水平的不同,構建科學的閱讀分級體系,有針對性地為選擇階梯式、系統化的書籍。通俗地講,就是學生可以閱讀對應其閱讀理解能力的書籍,在讀懂的基礎上提升閱讀力。分級閱讀中的關鍵在于“分級”二字,也就是說,要為每個孩子找到合適難度的書,同時培養能力、激發興趣,最終形成持續閱讀的習慣。
課程改革以來,分級閱讀在各個層面和范圍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橋梁書”“階梯閱讀”產品,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的分級閱讀產品等,在出版、分級閱讀標準研究等方面均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兒童分級閱讀書目,科學的系統的分級閱讀,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
(四)注重閱讀方法的實踐與訓練
目前,在中國的學校,閱讀教學還是比較傳統,這里面當然有考試的反撥作用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因素。而在課堂上,老師們也往往沒有太多發揮的空間。另外,大部分老師還沒有接觸到比較新的閱讀教學理念,更別提接受系統的培訓了。解決孩子的動機和興趣問題,培養孩子自己提出假設和疑問的探索欲望,而不是僅僅讓孩子被動地去接受。因此,除了有鼓勵閱讀的大環境以外,好的閱讀教學方法也很必要。例如:拼圖閱讀,也叫做合作閱讀。
有些文本比較長,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處理,那就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組,每組負責一個部分。之后各組抽一個人形成新的小組,小組成員可以互相告訴對方自己讀到了什么。這種分組閱讀法很適合高年級,或者是比較長的文本。另外還有持續默讀,讓學生每天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安靜閱讀,這是一種完全獨立的閱讀,老師不會干預。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已經形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能夠進一步鞏固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甚至會很自然地習得一些詞匯。不同于純粹灌輸式的學習,其增長的不僅僅是語言,更是整體語文能力的提升。
(五)重視閱讀測評的評價功能
閱讀測評是閱讀效果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測評的重點由記憶理解為主,向綜合分析、評價能力轉向,以閱讀素養作為評價的重點,多種的閱讀材料,都可以進入測評素材當中,這樣,解放了老師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傾向于在高階閱讀力中進行發展提升。測評的評價功能的改變,也會促進學生課外閱讀作業的變化,讀整本書,課外自由讀書,也可以成為有趣的作業形式。整本書閱讀和研學旅游日記分享,也可以成為閱讀評價的一個抓手。
語文課程改革已經深入融合到課堂當中,語文閱讀素養的提高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關鍵。實踐過程中也會面臨不同的困難,如果老師把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閱讀能力上,不關注閱讀興趣的激發,也培養不出愛讀書的孩子,也不可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思考的幾種提高閱讀素養的思路,探究還不夠全面和深入,今后可以在閱讀測評和閱讀分級體系上做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建榮.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高考,2021(8):49-50.
[2]吳旭文.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J].課外語文,2021(6):31-32.
[3]鄧文英.核心素養目標下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江西教育,2020(36):37.
[4]李漢文.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21(3):135-136.382668AB-2AFA-48D3-8288-3E2059AC8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