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身處互聯網時代的科技出版社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應對市場變革,需要在內容基礎上更注重提高展現形式、拓展營銷渠道、創新服務模式。目前,直播行業的崛起拉近了作者與讀者、出版社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為出版社轉變營銷方式、精準對接市場、擴大品牌影響力進而促進雙效益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徑。本文將從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編輯直播人才的培養內容、編輯直播人才的培養方式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本文能對出版社培養編輯直播人才,促進崗位融合,提高綜合實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直播 復合型人才 編輯素養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身處互聯網時代下的科技出版社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信息的快速傳播削弱了很多專業科技出版社的“獨家”優勢,要想得到更好的生存與發展,不但要繼續對內容深耕細作,更要在展現形式、營銷渠道、服務模式等多方面下功夫,聚焦社交這個痛點、癢點、沸點的集結體,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服務模式創新。
作為推動商業模式變革和社會發展的一股新力量,直播行業的崛起拉近了作者與讀者、出版社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為出版社從粗放的營銷方式向精細的營銷方式轉變、精準對接市場、擴大品牌影響力進而促進雙效益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徑。
在這種背景下,培養出版社自己的編輯直播人才,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對壯大出版社復合型人才隊伍、規劃職工個人職業生涯都大有裨益。
本文將從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編輯直播人才的培養內容、編輯直播人才的培養方式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人導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對干部最大的激勵是正確用人導向,用好一個人能激勵一大片。編輯直播是出版社應對社會進步新局面、探索自身發展新模式的重要舉措,對編輯有較高的要求,在選用和培養上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干事創業的需要出發,圍繞目標任務,樹立重品德、重才干、重擔當、重實績、重公認的用人導向。直播面對大眾,是出版社與外界連接、對外展示的窗口,編輯直播人員必須政治信念堅定,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和社會公德;要解放思想、開闊視野,要不斷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謀劃新思路;要勇于接受挑戰、勇于攻堅克難,不要以一時的得失論成敗。出版社要正視直播的效果,不要把銷售額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放眼長遠才能受益更多。
二、編輯直播人才的培養內容
(一)對圖書內容的了解
編輯具有了解圖書的天然優勢,更容易抓取圖書的亮點,能夠精準提煉圖書賣點,筆者建議關于圖書內容方面的培訓著重引導編輯直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直播圖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解決的是什么問題,理論深度方面更有優勢還是案例實操更有優勢,解決了哪些其他圖書內容所沒有解決的“人無我有”問題,是探索學科前沿問題還是關注時代熱點,等等;作者的背景如何,在行業中的地位怎樣,職業經歷怎么樣,主持策劃了哪些具有影響力的重大項目,獲獎情況怎么樣;圖書本身的獲獎情況如何,各類排行榜中的排名怎樣,被哪些著名的公眾號、微博等媒體列為推薦圖書;專家推薦語、在什么場合推薦過等。“展現優質內涵+外部名家背書”,雙管齊下,將圖書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盡情傳遞。
(二)對出版社品牌的樹立
出版社編輯直播的目的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提高圖書售賣量沖銷售業績,二是擴大出版社的品牌知名度。在這個定位的前提下要在編輯直播人才的培養上多下功夫。很多專業科技出版社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早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優勢,在行業中享有很高聲譽,是出版社寶貴的無形資產,通過對出版社品牌的深入培訓讓編輯直播人才本人及所售圖書的市場競爭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無疑給圖書大大賦能,能很好地增強直播效果。
(三)編輯市場意識的培育
與營銷人員不同,編輯對圖書更有情懷,情感方面更容易打動對方,然而相對容易忽略圖書作為商品的可競爭性。面對目前多變的市場環境,在編輯直播人才的培養中要引導編輯做好市場調研,特別是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競品,從而在宣傳和銷售圖書的時候更好把握所售圖書填補的市場空白點和滿足的讀者需求點。
(四)編輯語言表達的強化
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語言組合去表達會得到不一樣的效果。直播面對的群體可能來自五湖四海,學歷、經歷多種多樣,作為主播,語言表達上準確易懂是很重要的前提,要把事情說明白,這樣才能抓住抓好直播簡單直接的優勢。如果能有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風格,無疑是錦上添花,通過營造直播間輕松愉快的氛圍,在傳達內容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吸引人來到直播間并在直播間停留,甚至會讓觀看人群自發地介紹給身邊人。
(五)編輯應變能力的培養
與錄播視頻不同,直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想要應對自如,需要綜合能力的提升。比如,評論區的知識提問需要主播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文化素養,不但要掌握圖書本身的知識還有對外延問題的見解。面對一些結合時事熱點、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問題等,需要培養直播編輯的思辨能力、預判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另外,有時會有一些突發的小狀況甚至不愉快,需要編輯有較高的情商,機智化解矛盾,恢復和諧氛圍。
(六)編輯平臺操作的基本功
如今的直播平臺很多,抖音、快手、淘寶、京東、B站……不同的平臺操作有相通性,但也有自己不同的地方,在直播之前,直播編輯需要對平臺操作進行研究,以免在直播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技術問題。直播前的路演和調試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角度可以讓直播編輯以良好的狀態展示在鏡頭前,對于時尚類題材圖書的直播更是如此,部分領域的直播觀看人群大多數都是女性,對外形和觀感的要求較高,對于直播編輯新手而言,打造良好的“形象”非常關鍵。
三、編輯直播人才的培養方式
(一)內部培養
企業得到人才的最佳方法是靠自己培養,不論是通過感情留人還是待遇留人,都要給人才創造好的成長環境、搭建職業發展的舞臺,要挖掘企業自身的資源,培養認同本企業愿景、價值觀的職業化人才。直播編輯人才的內部培養主要可以從內部崗位知識學習和相關崗位輪崗兩方面入手:
與出版、營銷等其他崗位同事的經驗交流與學習。編輯直播人才要融合編輯本身的知識經驗,還要向出版、營銷部門學習,加深對圖書出版前后的整個過程的了解,結合如今的出版融合發展趨勢,對數字出版、知識服務等方面也應該有所涉及。編輯在前期一般都做過選題調研,如果再能很好地結合封面設計思路、印刷特點與亮點、圖書營銷需求、當前市場行情、融合發展計劃與方向,將有利于豐富編輯的思維體系,能夠在直播中更好地主導圖書的營銷和宣傳。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安排一定時間的輪崗。讓直播編輯真正到直播上下游關聯部門的相應崗位去實際體驗,不但能夠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上實操經驗,更有利于在直播中更好地把握產品優勢、找準市場定位。
(二)外部借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部借鑒主要是指到本單位之外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參觀學習。可以采用會議交流的方式進行信息的共享和觀念的碰撞以求得更適合自己的直播路徑。還可以直接到做得好的直播間實地參觀,包括硬件的配置、機位的架設、燈光的亮度等,場景的布置也因賣貨型直播、場景型直播、教學型直播等的不同而不同。
另外,外部借鑒還包括專業之外的探索學習。信息“大爆炸”及信息高度綜合性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兩大特征。隨之而來的是現代人從事某一工作崗位或某一行業時,原有的專業知識儲備是必要的,同時對其他專業學科知識的掌握也很重要,有些時候甚至是贏得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條件。所以外部借鑒的時候可以考慮擴大外延,而不僅僅是鎖定在自身的行業當中。
(三)團隊建設
編輯直播人才隊伍建設,不只是培養主播而已,更需要相關人員的配合。比如:根據主播人設、圖書內容、產品受眾來撰寫直播策劃案;為了直播的順利進行,需要配備場控人員負責直播間軟件的操作、商品臨時的上下架、發送優惠信息、改庫存、改價格,注意對直播間節奏的掌控;要有活動運營,了解各大平臺的活動信息,跟蹤活動執行,等等。針對團隊建設也可以設置體系化的培訓管理流程,不斷優化團隊結構、提升團隊的執行力。
(四)復盤,再出發
直播互動性強,直播過程中直播間內的流量通常不是很穩定,仔細觀察會有一定規律,評論區感興趣的話題也對今后同類型的直播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流量大的直播會對進一步分析出版社的選題結構有一定的參考作用。直播后復盤,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有利于提高后面直播的成功率。
綜上,筆者認為,直播編輯人才無疑是一種比一般的編輯人才能力更為綜合的人才,是根據互聯網時代要求、將多種知識儲備和綜合能力有機融合的復合型人才,需要知識復合、能力復合、思維復合。培養編輯直播人才是出版社構建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運用和延伸,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提高其從業技能水平,開拓其創新精神,不但能為出版社帶來經濟效益的提高,更能滿足出版社高質量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提高出版社綜合實力,增強出版社的社會效益,實現雙效益提升,助力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筆者呼吁,為推動直播行業的規范化、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懇請整個社會都給予重視:建立準入機制,建立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規范行業狀態;企事業單位、各類院校等在教授直播知識和帶貨技巧的同時,強化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有關部門根據職責范圍進行必要的日常監管和跟蹤服務,提升整個直播領域的整體素質,引領網絡直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系中國建筑出版傳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