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劍飛
摘 要:圖書出版質量是出版行業繁榮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是出版社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線。本文結合工作實踐,以叢書的視角對出版質量的提升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叢書出版質量所面臨的問題,并提供了較為可行的解決思路。
關鍵詞:叢書出版 出版質量 內容質量 重點項目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做出新的擘畫。中宣部積極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對高質量精品力作的出版資助力度逐年增大。如何提高圖書項目特別是叢書項目的出版質量成為助推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叢書質量問題分析
叢書項目出版是出版社的重要工作之一,相較于單冊圖書,叢書的內容質量在以下幾方面更容易出現問題。
1.作者水平參差不齊,寫作質量不統一
作者水平是圖書寫作質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叢書寫作中,能保證每個分冊作者的高水平是非常不易的。以科技類圖書為例,經常會看到在同一學術類著作叢書中各分冊的寫作質量有好有壞,寫作水平有高有低,有的分冊撰寫嚴謹、論據清晰、文筆流暢,充分反映了作者長期進行科研工作的優秀成果;有的分冊寫作隨意、文字拗口、內容不實,使叢書整體質量下降一個檔次,甚至個別分冊還有拼湊、抄襲之嫌。這往往反映了叢書主編在組織策劃叢書時對所有分冊作者了解不夠,整體把控不到位,導致叢書整體內容質量不理想。
2.體系性、邏輯性不強,交叉重復較多
叢書一般是對某一領域的系統總結,所以對體系性、邏輯性有一定的要求。以教材類圖書為例,市場上一些針對專業類課程的教育類叢書,雖然大都以專業名稱作為叢書名,但各分冊邏輯性、系統性不強,側重點不明確,未沿一條邏輯主線進行撰寫,無法準確反映該專業各階段的學習內容,整體缺乏完整性。同時,叢書各分冊之間內容橫縱交叉,顆粒度不一致,銜接不合理,重復性內容較多,反映出叢書設計思路不清晰,思考欠周全。
3.格式、標準不一致,前后矛盾
叢書與單行本圖書不同,不僅要保證各分冊自身格式和標準的統一,還要保證叢書整體的統一。以工程技術類圖書為例,這類圖書一般在層次結構、公式圖表表述等方面都較為復雜,當作為叢書出版時很容易出現一致性問題。例如層次設計、序號使用、題號圖號表達等體例格式不統一問題,雖然作為單冊圖書是符合出版規范的,但從叢書整體上看就顯得不夠嚴謹;再如名詞術語表述不統一問題,每一位作者都有其習慣的表述方式,尤其對于一些非標準類名詞術語表述,不經意就沿用到圖書寫作中,單獨來看可以理解其表述的含義,但各分冊之間出現同一內容表述的差異化就會帶來歧義或矛盾,尤其一些翻譯詞匯,會對讀者的閱讀產生不好影響。
二、叢書質量提升路徑
叢書的撰寫與出版具有參與人數多、耗費時間長、每個分冊的寫作和出版工作很難步調一致等鮮明的特點,這就對圖書出版工作造成很大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叢書的出版質量,需要從作者和出版社兩端下功夫。
1.激發主編主觀能動性是決定叢書質量的前提
叢書的策劃與撰寫,主編是核心,一般具有行業的代表性和權威性,這就會導致兩種結果:其一,主編如果有時間有興趣,他會主動承擔起圖書出版前的組織和撰寫工作,編輯一般承擔輔助角色。主編經過在內容結構上的盡心梳理、在分冊作者選用上的精心安排,以自身的權威性和影響力短時間內聚集起領域內最具專業性的作者隊伍,再輔以出版社的高質量編校工作,最終能夠呈現出一套具有時代意義、體現行業發展的精品力作。其二,主編如果有興趣但沒有時間,或者干脆沒有興趣,編輯為繼續推進項目就會考慮諸如由主編掛名,編輯以主編的名義邀請相關作者參與寫作等方式完成圖書策劃組稿任務。這種形式的編寫組沒有約束力,沒有強有力的領導者,圖書編寫內容不可控,編寫時間不可控,最終容易導致編輯為了能夠盡快完成項目,降低出版要求,甚至只要作者能夠交稿,不再把關內容質量;導致成書表面光鮮,內容價值卻不高,甚至個別圖書還存在版權問題。
因此,叢書出版,選好一位德高望重,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較高影響力,且真正有責任感、有情懷的主編是至關重要的。主編的主觀能動性是決定叢書質量特別是內容質量的關鍵因素,而內容質量恰恰又是叢書價值的核心體現。
2.組織專家集中評審是決定叢書質量的基礎
叢書出版,有時編輯為了省事或考慮成本,并不愿召開叢書大綱和書稿評審會,直接接收各分冊成稿編輯出版,這種出版方式很難保證圖書的內容質量。除了一些開放性的叢書,大部分叢書都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各分冊之間、分冊各章節之間、各章節知識點之間都具有關聯性,不對大綱和初稿進行集中審讀很難保證叢書的體系性和完整性。
集中召開評審會,邀請專家及各分冊作者對叢書整體架構、思想邏輯進行探討和確定,保證了叢書的完整性;對叢書各分冊的內容結構、章節層次設置探討和確定,保證了叢書的系統性和統一性;對叢書各分冊表述方式、名詞術語的使用方法等進行探討和確定,保證了叢書的學術性和嚴謹性。
同時,召開集中評審會,向各分冊作者所表達的是編委會和出版社對叢書撰寫和出版的重視態度,會對作者的寫作起到督促作用,從客觀上有助于提高作者寫作質量和完成進度。
3.指導作者規范寫作是提高叢書質量的根本
無論是單行本圖書還是叢書,指導作者規范寫作對提高書稿質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使作者能夠提交一本符合出版社定稿要求的書稿,就成為編輯工作的核心。我們應該將書稿的編輯工作前置到作者寫作過程中,提前與作者溝通寫作規范,讓作者了解圖書編輯出版的基本流程,理解寫作規范對提高圖書質量的重要性。
對作者的寫作進行規范,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一是規范書名、署名順序和著作方式;二是統一各分冊整體架構(包括內容簡介、序、前言、目錄、正文等),統一章節序號使用方式,統一圖、表、公式編號方式;三是統一各分冊章節內容結構、體例格式,包括緒論、小結、參考文獻等;四是統一各分冊專業術語表述方式及使用規范等;五是統一各分冊書稿的字體字號、行間距、字間距等。
對以上內容進行規范,可以有效減少定稿修改工作量,同時加強叢書整體性,提高叢書整體書稿質量。
4.加強“三審三校”是提高叢書質量的手段
與單冊圖書一樣,加強“三審三校”是有效提高叢書編校質量的手段。但與單冊不同的是,審讀人員以及排版校對人員,在對分冊書稿進行審校的同時,還要考慮叢書整體情況,要從叢書的高度開展審校工作。這對審讀和排校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固定審排校人員。叢書往往是成體系的,各分冊的內容形式、結構、名詞術語用法等都具有統一性,各分冊內容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和銜接性,同時版式設計等也具有一致性。這就要求參與叢書審讀和排版校對的人員熟悉叢書整體情況。因此,應該在叢書第一個分冊進入出版流程前,就固定審排校團隊,由專人負責,開展叢書的編審排校工作,盡可能排除因信息不通暢造成的編校質量問題。
(2)撰寫審排校規范。雖然有固定的審排校團隊,但由于叢書各分冊書稿一般不會在同一時間進入出版流程,周期少則一兩個月,多則一兩年,這就會造成即使團隊成員也很難準確記住前一分冊書稿的審排校要求,產生編校問題。這就要求在叢書進入出版流程前,就書稿的基本情況制定叢書審排校規范,將叢書的共性問題、叢書的整體要求、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等以文字形式進行規范,以備隨時查看。
(3)對階段工作進行總結。叢書的審排校工作往往都是逐步推進的,周期較長。在這一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或需要作者介入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在叢書的整個出版周期內,定期召開審排校會議,對審排校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以備后續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三、結語
叢書的高質量出版,離不開作者與出版社的高度配合。優秀的作者團隊保證圖書寫作高水平,專業的出版團隊保證圖書編校高質量,有效的溝通機制保證圖書出版高效率。多方配合,高效開展工作,最終才能打造出一套具有時代印記的高質量精品力作。
(作者單位系國防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