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瑩
【摘要】本研究調查了小學六年級學生現有理想信念的情況,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通過組織課堂教學及專題活動兩方面論述,共分為六點。旨在通過六年級語文教學活動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讓學生初步形成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理想,增強對國家、社會、家庭的責任感,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積極性上進心,提升自身道德水平。
【關鍵詞】理想信念教育;策略;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
一、研究背景
(一)時代背景:黨對理想信念教育的一貫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黨員干部和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并多次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提出“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重要部署,就要首先認識強化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二)學科背景:語文課程兼具人文性及工具性,肩負著強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2版)》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人類文化載體的語文,其語言文字、文學作品中飽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是對學生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材料。課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內容,六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二單元《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和下冊教材第四單元《金色的魚鉤》等系列課文,都是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經典教本,是“文道結合”的有機產物。
二、小學六年級學生的理想信念現狀
現今六年級學生成長在較為優越的物質環境下,在社會、家長的呵護下成長,相對缺少勞動。剛剛進入青春期,六年級學生處于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對自己、對社會認識不深,理想信念較為松動。
因此,在六年級階段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意義非凡。教育者應該針對學情,根據教育規律,采用六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和策略,促使他們身心素質和道德品質全面、健康發展。
三、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一)通過課堂教學強化理想信念教育
1.利用課本資源,聚焦革命英雄形象
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抓教材人物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是面對國內外形勢發展的緊迫需求,也是中小學生全方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保障。我國語文教育向來注重樹立理想信念教育,希望通過革命領袖人物、英雄人物的事跡讓青少年傳承理想信念。六年級上學期語文教材中的第二組課文以 “重溫革命歲月”為專題進行編排,教師應找準其中的革命英雄形象,為強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積累材料:《狼牙山五壯士》描寫五位戰士為掩護部隊和民眾轉移,把敵人引上狼牙山的懸崖,最后寧死不屈以身殉國的英雄事跡;《金色的魚鉤》通過描寫長征時期老班長不顧自身安危做魚鉤給傷病員釣魚吃的感人事例,展現了老班長為代表的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2.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樹立理想信念
通過深挖教材,結合教學內容,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因素,要有方向、有步驟地對學生強化理想信念教育,達到教學與育人的雙重功效。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內涵,有意識向“理想信念”拓展,讓教材人物鮮活、具體,使學生進入情境,深刻領悟人物的理想信念,升華學生的情感,讓理想信念融入學生靈魂,并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國家號召及個人實際情況,樹立理想信念。
3.結合作業強化理想信念(課前作業、課后作業)
布置作業不僅是引領學生預習、鞏固教學效果的方法,也是對學生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通過設計課前和課后作業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其不但豐富和擴展了語文課堂中所滲透的理想信念教育內容,而且可強化學生作為當今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所應持有的政治立場、理想信仰、思想情懷及核心價值觀念,指點學生應當如何去不懈奮斗,方可使自身早日實現成為一名先進共產戰士的夢想。因此,教師要根據學情巧妙地設計作業,充分發掘和創新作業的理想信念教育意義。采用“講故事、朗誦、演講”等口頭作業、“素書言志”小練筆和紅色勵志電影觀后感作業、“制作手抄報、參加社區志愿服務、參加家庭勞動”等實踐性作業相結合的形式,讓六年級學生的理想信念在實踐鍛煉和知識輸出中得到熏陶和強化,進一步深化道德修養和理想信念,培養學習自信心和力爭上游的進取心。
(二)通過組織專題活動強化理想信念教育
1.觀看紅色勵志影片
當代青少年在“讀圖文化”的浸潤下成長,影視藝術作為豐富的視覺文化代表,是六年級學生最容易理解及接受的學習方式。紅色電影和勵志電影是教育色彩濃郁的電影類型,大多取材自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真實戰斗經歷和人物形象,是特殊的歷史時期特殊的社會形態下形成的產物。就正如《奪冠》是一部以“中國女排”幾代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改編的紀實電影。2019年10月,中國女子排球隊以11連勝的完美戰績再次衛冕第十三屆女排世界杯冠軍,讓世界見證了從不被看好到享譽全球的中國的崛起,深深吸引著關注國際關系的六年級學生。這類取材于相應時代正能量的代表性事件和人物的勵志電影,能夠震撼青少年學生的內心世界,引起感情的共鳴,從而喚醒孩子潛意識中的理想信念的種子,以達到強化學生理想信念的作用。
2. 把黨建文化融入語文專題活動
豐富多彩的語文專題實踐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而且其因“身臨其境、在做中學”的特質,成為了最吸引六年級學生學習的學習方式,是感染學生心靈、強化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在語文專題活動中,依托黨和歷史的資源,把黨建文化深刻地融入到具體的語文專題活動當中,是強化學生崇高的理想信念的有效策略。在小學六年級“紀念革命先烈”的語文專題活動中,我們把共產黨建黨100周年 “新時代好少年紅心向黨”主題系列教育活動和本語文專題活動結合起來,帶領我校六年級及一年級少先隊員代表來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舉行“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緬懷先烈活動暨一年級入隊儀式。師生們在園區寬闊筆直的大道上緩緩前行,仰望著高聳巍峨的紀念碑,聆聽著革命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紛紛低頭默哀,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立志追隨不屈的革命戰士,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3.召開專題活動分享會
豐富多彩的語文專題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的思想認識。但教師還應該及時帶領學生進行總結,召開以學生為主體的分享會,最大程度地鞏固知識、提升認識,增進活動成員間的了解和共融,抓住學生個體間互相強化理想信念的教育機會。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嘗試組織專題活動過后的總結和心得分享會。例如在進行 “《紅巖》專題閱讀”過后,召開一次以學生為主角的“《紅巖》閱讀分享會”。學生們自由組成小組,選擇喜歡的方式,在師生面前分享閱讀后的心得——有的小組自導自演,用情景劇的方式出演“江姐獄中告別”的慷慨與不屈;有的小組精心準備材料,給我們梳理出《紅巖》一書的主要線索和藝術特色;有的小組慷慨陳詞,用激情的演講講述自己閱讀《紅巖》后的綿延思緒;有的小組別出心裁,決定用詩朗誦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紅巖”英雄的贊美與歌頌……
豐富多彩的分享匯報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使學生對紅色經典的理解提升到新的高度,更讓六年級學生心中“堅強不屈、愛國立業”的理想信念得到進一步強化。
【參考文獻】
[1]田麗娜. 習近平新時代黨建理論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21.
[2]李曉東. 習近平理想信念重要論述研究[D].湘潭大學,2020.DOI:10.27426/d.cnki.gxtdu.2020.001209.
[3]孫鐵龍. 語文教學策略 30講[M].山東文藝出版社:, 2013.06.
[4]馬學才. 淺談小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
[5]殷芝英. 黨員教師在教學中怎樣融入紅色基因教育[N]. 云南經濟日報,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