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摘要: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尚未形成科學而獨立的思維方式,未能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十分需要教師的引導,必須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活動,助力其學科素養的穩步提升。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學,應以學生學科素養的培育為主,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學策略,設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認知需求,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特意從幾個方面出發,展開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的評價研究。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評價研究
![]()
引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需要摒棄傳統觀念,對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育有著正確的認識,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有效創新教學形式,強化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后,形成和諧而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實踐工作不斷推進的過程當中,深入挖掘學生潛能,引領他們走上個性化的發展道路,學生的未來發展前景將一片大好。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很難一蹴而就,展開全面的評價,實行針對性指導,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職責所在。
1、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家校合力
健康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首位追求,不僅要求小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還需要小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學習知識的同時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很多家長與教師常常只關注學生學科的成績而忽略了他們的心理訴求,忽略了他們的心理問題,如一些學生無法面對失敗和挫折,間歇性地感到煩惱沮喪等。學生心理問題越多,學習狀態越不穩定,甚至存在抵觸學習的情緒和嚴重的厭學現象,更容易陷入思維困境,從而錯失最佳的發展時機。因此,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素質教育階段最重要、最關鍵的一項教學工作。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充分體現出國家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如部編版一上《開開心心上學去》《手拉手交朋友》等相關課程主題的設置,從社會生活中提取素材,增進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理解,促進其良好心態的形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其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給予心理疏導,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適當幫助。此外,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適當地批評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的行為,但過多地批評會造成學生一定的心理問題。所以,當學生取得進步時要多對其進行表揚,面對學生的失誤也要予以鼓勵,給學生最積極的心理暗示,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發展和良好心態的養成。教師也要建立起和學生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形成學校與家庭的合力,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學校應大力開展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引導和幫助,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使用媒體技術,共享信息資源
當下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教師必須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共享信息資源,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情感、探究積極性等,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使學生具備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如在部編版上《上學路上》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家長參與課程教學,與學生共同記錄“上學路上一周見聞”,包括路程遠近、交通狀況、公共設施使用受損情況、途經傳統建筑名居等,最后與學生共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形成《上學路上一周見聞報告》,使學生初步形成價值認知、公共意識、媒介應用等學科素養。
3、課堂以生為本,審視教學目標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應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審視教學目標。如教學部編版一上《校園的號令》時,教師需要喚起學生的規則意識,使學生根據鈴聲、廣播等,開展有意義的學校生活,并自覺遵守學校作息時間,初步適應學校生活的制度化要求。設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學校生活,學會遵守規則,了解各種號令,根據不同的號令做不同的事情。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班級日志,發現好的行為表現和出現的問題,然后教師可以展示《中小學生守則》,讓學生一起交流想法,合作制定班級規則,讓學生全部參與進來,加深學生的小主人意識。當教師的思考維度由教什么、怎么教,提升到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后,課堂教學策略的安排明顯就會出現多種選擇,教師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重新審視制定教學目標,才會發現這是一條追本溯源的以學生為主體的通達之路。
4、打造良好氛圍,完善教學方案
教師在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后,也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情,為他們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制定與完善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提供學生最需要的幫助,讓小學生熟練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之后通過激烈的討論,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成為課堂“主人翁”,其邏輯思維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將得以整體的提高。
5、安排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發展
根據現在“學以致用”的教學標準來說,任何課堂所得到的知識,最后一定要在實踐活動中得以有效應用,才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從而真正的獲得知識。雖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思想構建課堂,但其實學生在這門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的是最多的。教師應積極把握住這個特點,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的小事,借此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部編版一上《家中的安全與健康》單元內容的教學中,筆者會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科素養的基本內涵,安排適當的實踐活動,讓班級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很好地發展,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建立更加優秀的思想品質。此外,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的實踐經驗越豐富,對于他們的創造性發展來說大有助益,學生成為高素質人才之后,盡顯主體優勢,將創造出精彩人生,不斷提升自我價值,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結束語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實際教學中圍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成長環境等,引導他們有效學習理論知識,不斷地提升學科素養,學生們才能突破自我、走向成熟,最終作為高素質人才融入社會,并為社會現代化建設做出很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姜春玲.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J].中國教育學科,2021(10):107-107.
[2]張靜.探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培養核心素養[J].魅力中國,2020(05):235-236.
[3]龔紅麗.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J].好日子,2021(36):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