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遠虎
摘要:逐步發展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首先需要教師保持良好的發音,不斷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糾正小學生口語交際錯誤。其次還需要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全面優化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具體過程,逐步奠定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基礎。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具體問題,細致分析了全方位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具體方法。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民族地區小學高段口語交際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
![]()
引言:許多小學生完成學校安排的學習任務后就忙于看電視和玩游戲,甚至有些小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而不愿意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長此以往將會導致他們不善言辭,口語交際能力差。而現在的大多數家長,希望孩子贏在所謂的“起跑線”上,給學生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學生的課余時間大部分都用在了學習或特長的培養上,無疑更是減少了其口語訓練的機會。另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短時間內不能看到效果,因此許多語文教師不愿意在這方面付出時間與精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口語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民族地區小學高段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當下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所存在的問題
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直接影響。雖然素質教育理念提出了許多年,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他們的標準。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時只重視傳授教材知識,很少關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是否具備這方面的能力。語言表達方式可以分為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方式兩種,學生們的口語表達主要是課堂教學中的交流互動,范圍較窄。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主要以讀寫為主,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也局限于課堂教學中,而且方式也比較單一,以習題訓練為主。不論是時間還是專項口語練習其實都非常有限,并不能保證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進行練習,教師也不能對每個學生進行細致精準的點評。除此之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受學校的學習環境影響以外,還與社會、家庭以及學生的自身情況有關。
二、民族地區小學高段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一)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口語交際平臺,創設良好教學環境
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首先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搭建適宜的口語交際平臺,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口語交際平臺不斷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適應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環境,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口語交際平臺之上,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必須要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口語交際平臺之上展示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其次,教師需要為小學生創設良好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氛圍,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之中,幫助小學生理解口語交際具體教學方式以及相關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小學生通過自主鍛煉以及課堂教學等形式,不斷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語言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學習標準化口語表達技巧,熟練掌握普通話表達方式。
在小學語文教材以及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均存在著口語交際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小學教材以及課本內容,為學生們提供一個較為全面的口語交際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小學教材以及課本之中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們講授口語交際以及語言表達的相關技巧,不斷引導學生結合相關教學內容,逐步提高學生自身口語交際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創設相關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氛圍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滿足學生的能力發展需要,采取靈活多變的語言表達方式,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口語交際教學的實際意義,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活動。
(二)巧用比賽形式,提升交際興趣
小學生好勝,求知欲望強。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根據所學的內容給學生創設各種不同的語境,利用辯論、復述、分享等各種不同的比賽形式,來調動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材或生活中找一些與學生生活比較接近的插圖,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思考如何講述畫面的內容,或者延伸表達的范圍。如這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這里有哪些好玩的?其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風景?你見過類似的景觀嗎?利用有趣的比賽形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他們在表達中提高能力。
(三)通過問題引導,強化交際能力
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給學生們豐富的想象空間,從而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如在進行《最后一頭戰象》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問他們是否看過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當有的學生表示看過時,教師就可以邀請該名學生將文章的內容講述出來,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可以就文章的內容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如針對文章開篇“西雙版納曾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這句話,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西雙版納在哪里?有誰去過西雙版納?威風凜凜是什么意思,誰能用它造句?等等。再如教材中要求學生理解“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四人一組或六人一組的形式進行溝通交流,再從小組中選出代表總結發言。在學生表達想法后,教師可以適當點評,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如果自己是大象的主人,在大象臨死前要回象冢時你會怎樣做?隨后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意見將其分成兩組進行辯論,為學生提供辯論平臺,通過辯論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從而強化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結論:口語交際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能在交際中學會文明地與他人溝通和交往,從而實現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歐美玲.基于生活視野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09):55.
[2]張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路徑研究[J].新課程,2021(34):51.
[3]王玉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探討[J].新課程,2021(34):82.
[4]馬進林.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讀寫算,2021(24):101-103.
[5]李錦霞.例談小學低段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2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