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班主任都應該用愛和智慧去去發現身邊的故事,把每一個問題都轉化為教育的契機。立足兒童中心,看見資源,看見未來。
——題記
[教育故事]
挑戰書誕生記
黃某某,一個可愛熱情的小男生,他會在早晨的教室里開心地對我說:“老師,今天我想送你一首歌當做禮物”,“老師,聽說今天您生日,我想為你朗誦一首古詩”……
一次中午用餐后,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非常嚴肅地責問他:
“你這個學期一直上課都很不認真。原來老師很喜歡你的,可現在,你上課老是管不好自己,再這樣下去,老師們都要不喜歡你了?!?/p>
“我知道我傳染了不好的習慣——我生病了——”
說這話時,黃某某的眼圈都紅了。我原想朝他開炮一通的話也堵在心口說不出來了。我想起了開學初,孩子媽媽跟我說過的話:這孩子暑假去溫州看了醫生,有注意力重度障礙。我想:這孩子怕是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了,心里估計也是挺難受的。他平時多么喜歡我這位班主任啊,我要是此時嫌棄他,對他小小的心靈打擊太大了。
于是,我的語氣軟了下來,說:“知道自己生病了,傳染了壞習慣,那我們就一起努力把它給治好。好不好?”
孩子使勁點點頭。
事后,我認真翻閱了相關資料,對兒童注意力障礙做了深入了解。
并結合黃某某是個很有英雄主義情結的小男生,喜歡迎接挑戰的個性特點,我給他創設了一個像“打小怪獸”一樣的情境,為他量身訂制了一份挑戰書。一周一張,每周總結。我還告知各任課老師和他的家長,要積極配合。我相信,教育應該是有教無類的,如果每個老師都能做到因材施教,那么每個問題孩子就都能得到幫助。
一封“絕交信”
我忘不了那天晚上,我居然在微信里收到一封“絕交信”。那是一張皺巴巴的紙條,通過拍照發給我,皺巴巴的紙片上寫著:“我要和潘彬彬絕交?!?/p>
隨后,家長馬上發微信給我說明了情況,經過一番交流,我總算是明白怎么一回事兒了。這事全是因為那四項競賽的四面小紅旗引起的。
那段時間剛接手一年級,學生行規還沒養成,時常收到行規罰單,眼看著小紅旗一面面減少,一向淡定的我有點按捺不住了。我決定對這幫一年級的熊孩子不能太溫柔,得好好立立威,殺雞駭猴幾個,讓他們長長記性。于是,我就在班級里宣布,以后誰四項競賽做不好被扣分,就罰抄課文。果然,有幾個孩子被罰以后,扣分情況明顯少了很多。而這個馬某某就是因為眼保健操沒有認真做,被罰了。
一年級孩子寫字速度本來就慢,他又尤其慢,放學后只顧著玩兒,一直到了晚上他突然想起來罰抄的作業還沒完成,一方面怕會被我批評,可是另一方面他覺得太難寫了,罰得委屈。就這樣在又害怕又不想寫的思想斗爭中,他坐在小書桌前掙扎了很久。最后越想越不服氣,決定不跟我好了,于是就有了開始那一幕。
這件事令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一個學生問題往往能反映出班級管理上的大問題,“絕交信”事件看似孩子的任性,實際上反映出了我在班級管理上的問題: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學生缺乏把“要我做”變成“我要做”的動力,粗暴的壓制只會導致反抗。
之后,我認真思考、鉆研,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研究出了一套適合從小學低段開展到高段的激勵機制——基于“毛蟲超市”的班幣評價機制 ,受到了全體學生的歡迎。
教育的魅力從“共同遭遇”開始
在我20多年的教育生涯里,那一次的“失竊案”影響了我的教育觀。
那天課間的時候,毛某某跑進辦公室跟我說,他帶來訂報的20元錢丟了。
我叫了班里幾個學生來了解了情況,基本確定這事跟謝某某有關。
正在這時,又一群學生風風火火奔來?!袄蠋煟衬乘麄儙讉€在圍剿謝某某,謝某某說自己被冤枉了哭著背起書包說要回家了,班里現在正鬧作一團呢。”
我急急趕到教室,結果看到了一個極具戲劇化的場面,一群學生拉拉扯扯,結果那錢竟從書包里掉出來了,這下可好,證據確鑿,謝某某一下就坐地上大哭起來,大家也紛紛指責。一看這架勢,我趕緊讓大家回到座位,平定下來。我知道這事已經鬧大了,不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了,處理不好,會影響到班級的風氣,影響到全班孩子,同時也影響到謝某某今后的形象。
我問孩子們:“針對今天這事,針對謝某某同學,大家有沒有要說的?”發言得人不少,多是指責類。而此時謝某某干脆停了哭聲,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我知道該我出場的時候了,“同學們,聽了剛才你們說的,老師都覺得你們說得很有道理,偷錢的確是件很不光彩的事,可光指責并解決不了問題,我們班里任何一個同學發生的事都是我們大家的事,我們大家除了指責,有沒有誰站在謝某某的角度上來想想問題呢?”接著,我就跟孩子們講起自己小時候因為羨慕別人有零花錢,有一回也鬼使神差德從爸爸那兒偷錢,結果事情敗露被爸爸狠狠教育的事。我還對孩子們說:“我爸爸告訴我,要永遠記住,偷偷摸摸的決不能干。要做一個高貴的有自尊的人。這事藏在我心底,一直鞭策著我。同學們,讓我們大家都擁有顆寬容的心來容納曾經犯過錯誤的人,好嗎?”孩子們一片掌聲。
這時候,謝某某哭了,說:“對不起!我拿那錢是因為我也想訂報,我也想看報,可我媽媽不讓我訂。”我很高興他勇敢地跨出了這一步。我過去把泣不成聲的他摟入我懷里,“同學們,你愿意原諒這么兩個曾經犯過錯的人嗎?”“愿意!”回答聲是那么干脆,統一。先前火藥味煙消云散。此后,那孩子再沒犯過這樣的錯誤了。
反思這件事,我想,我的那番話之所以能打動孩子們,是因為我懷著同理心試著去換位思考,以一個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了謝某某,感染了全班孩子。而不是象其他成人那樣以一個高尚、權威的身份出現在孩子面前。
[教育反思]
挑戰書誕生記---每一朵花都有它的香味,每一株樹都有它的價值!可愛熱情的黃某某小男生,卻有注意力重度障礙,身為班主任的我認真翻閱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創設了一個像“打小怪獸”一樣的情境,為他量身訂制了一份挑戰書,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讓黃某某散發他獨特的馨香。
一封“絕交信”---真正讓我們生氣的不是學生的行為,而是我們的解讀!“時常收到行規罰單”、“眼看著小紅旗一面面減少”“好好立立威,殺雞駭猴幾個,讓他們長長記性”這樣解讀,帶來了“宣布以后誰四項競賽做不好被扣分,就罰抄課文”的行為。然而,當我們追尋行為背后的原因,考慮到“一個學生問題往往能反映出班級管理上的大問題,‘絕交信’事件看似孩子的任性,實際上反映出了我們在班級管理上的問題: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于是創設了適合學生身心特征的“毛蟲超市”,問題迎刃而解。
教育的魅力從“共同遭遇”開始---懂學生比愛學生更重要!教師越強硬,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越會激發學生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自然地啟動“全副武裝”的防御。然而,在同理心的溫暖包圍下,學生反而慢慢地卸下“盔甲”,敞開心扉,互相接納,彼此包容!美的教育悄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