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君 蔣云秀 楊施展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兒內呼吸科,廣東中山528415
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而因兒童機體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極易發生支原體肺炎,產生咳嗽、發熱等癥狀,且隨病情進展可引發重癥肺炎,危及患兒生命,需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方案[1]。在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過程中,除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外,還需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以促進患兒早日康復[2]。氣道護理是一種防治結合的護理模式,可保持機體呼吸道通暢,保證患兒生命安全,促進疾病康復[3]。預警護理通過評估機體生理參數等指標,快速識別潛在風險,指導臨床醫護人員及時采取措施防止風險事件的發生[4]。由此,考慮將上述兩種護理模式聯合應用于支原體肺炎患兒護理中或可收益。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預警護理聯合氣道護理在支原體肺炎患兒中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經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兒內呼吸科收治的102 例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患兒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1 例)與觀察組(51 例)。對照組中,男28 例,女23 例;年齡1~10歲,平均(6.87±0.71)歲;病程3 d~3 個月,平均(1.24±0.19)個月;家屬51 例。觀察組中,男26 例,女25例;年齡1~11歲,平均(6.94±0.75)歲;病程4 d~3 個月,平均(1.31±0.24)個月;家屬51 例。兩組患兒及家屬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5]中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伴有氣促、呼吸困難癥狀。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性疾病;②伴有先天性肺部疾病;③對相關治療藥物不耐受;④合并精神系統疾病;⑤心、肝、腎功能異常。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氣道護理:①呼吸環境:責任護士需加強病房環境管理,定期通風、消毒,為患兒提供清新、干凈的呼吸環境。②清潔口腔:責任護士依據患兒口腔情況,選擇合適的漱口液清潔患兒口腔,減少口腔細菌滋生,預防感染。③排痰:責任護士指導患兒家屬幫助患兒正確、遵醫囑按時按劑量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定期為患兒進行翻身、叩背(翻身2 h/次,叩背4 h/次),以促進排痰。干預1 周。
1.2.2 觀察組 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預警護理:①成立預警小組。首先成立預警護理小組,由1 名護理組長、5 名責任護士、1 名專科醫師組成,護理組長作為小組組長,負責人員安排與調動,并制定護理計劃。②知識宣教。責任護士向患兒家屬發放疾病知識宣傳手冊并進行講解,使患兒家屬對疾病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緩解家屬緊張不安感。③預警評分:由專科醫師參照相關文獻[6]設計預警評分表,主要包含患兒的意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血氧飽和度等項目,各項目計0~3 分,患兒單項分值為3 分或總分值>4 分視為預警狀態,總分12 分,分值越高風險程度越高;責任護士實時監測并記錄上述項目指標,專科醫師根據預警項目指標變化情況對患兒病情進行預警評分。④實施護理干預。責任護士根據患兒預警評分對患兒實施護理干預,避免風險事件在不知情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生。預警評分4 分或短時間增加2 分、≥4分或任何一項為3 分時:護理組長保證患兒床邊有專人護理,動態監測患兒意識、呼吸、體溫等指標,患兒出現呼吸異常時,及時為患兒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患兒高熱不退時,給予物理降溫,若干預無效,通知主治醫師、總住院醫師處理,必要時做好床旁搶救、轉運PICU 準備。預警評分2~3 分時:責任護士間隔2 h 檢查患兒意識、呼吸、體溫等情況,考慮是否存在疼痛、發熱、電解質紊亂等狀況,若存在異常,及時通知護理組長或專科護士。預警評分0~1 分時:無需專人護理,責任護士每日查房2 次,并告知患兒家屬注意事項,指導患兒家屬正確用藥。責任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動作保持輕柔,注重與患兒及其家屬的交流,滿足患兒合理需求,取得患兒及其家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干預1 周。
①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記錄兩組患兒護理期間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緩解時間。②并發癥:記錄兩組患兒護理期間畏寒、頭痛、皮疹、消化性潰瘍發生情況。③滿意度:干預1 周結束時,應用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Cronbach′s α 信度系數為0.861,重測效度為0.824),要求患兒家屬對護理模式,包含患兒的護理服務質量、護理效果等內容,總分為100 分,將評分>90 分視為非常滿意,75~90 分視為比較滿意,<75 分視為不滿意,問卷現場填寫收回,回收率為100.00%。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干預期間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癥狀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的比較(d,±s)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的比較(d,±s)
組別咳嗽發熱呼吸困難觀察組(n=51)對照組(n=51)t 值P 值4.76±0.59 6.34±0.72 12.122<0.001 2.21±0.33 3.18±0.41 13.162<0.001 4.86±0.57 6.03±0.64 9.749<0.001
觀察組干預期間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兒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n(%)]
觀察組干預1 周時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兒童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均可誘發支原體肺炎,患兒主要表現為干咳、發熱等癥狀。由于支原體肺炎患兒氣道會產生較多分泌物,可引起氣道堵塞,加重患兒病情,因此需在治療過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7]。氣道護理通過一系列防治措施,可促使機體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控制病情發展[8]。但支原體肺炎可引起肺氣腫、呼吸衰竭等多種并發癥,單一氣道護理效果不佳,需聯合其他護理方案共同干預。
預警護理是通過評估患兒病情以確定其預警等級,責任護士依據預警等級實施相對應的護理干預,以促進患兒康復[9]。本研究將預警護理聯合氣道護理應用于支原體肺炎患兒中,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期間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癥狀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期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預警護理聯合氣道護理在支原體肺炎患兒中可縮短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分析原因在于,氣道護理中責任護士為患兒清潔口腔,可減少口腔細菌滋生,預防感染,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10]。且氣道護理中責任護士指導患兒家屬輔助患兒霧化吸入治療,可促進痰液稀釋、排出,促進病情的恢復;責任護士定期為患兒進行翻身、叩背,可促進患者排痰,縮短臨床癥狀緩解時間[11]。預警護理中專科醫師設計預警評分表,對患兒的意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血氧飽和度等項目進行評估,可有效、快速估測患兒可能會出現的風險事件,利于責任護士針對性進行護理干預,及時為患兒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降溫等,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12]。同時預警護理中責任護士為患兒家屬發放疾病宣傳手冊、滿足患兒合理需求,有利于維持患兒及其家屬良好情緒,使患兒及其家屬積極配合護理進展,有利于促進病情康復,進而縮短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13]。因此,將上述兩種護理方案聯合應用于支原體肺炎患兒中可進一步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干預1 周時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預警護理聯合氣道護理可提高支原體肺炎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這是因為預警護理聯合氣道護理可有效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而家屬因患兒病情的快速恢復產生較高的滿意度。同時預警護理中責任護士通過發放疾病知識宣傳手冊的方式,使患兒家屬對疾病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緩解患兒家屬緊張不安感[14-15];且責任護士動作輕柔,注重與患兒及其家屬的交流,滿足患兒合理需求,使患兒及其家屬有良好的護理體驗,因而具有較高的滿意度[16-18]。
綜上所述,預警護理聯合氣道護理可縮短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且患兒家屬具有較高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