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微 梅馨蓮 鄒 靜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康復科,江西九江 332000
神經(jīng)源直腸指由于控制直腸各項功能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或者直腸周圍神經(jīng)受到某種損傷,從而引發(fā)的直腸功能障礙,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便秘,嚴重者表現(xiàn)為大便失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1-2]。相關報道顯示[3],給予神經(jīng)源直腸患者直腸功能訓練可明顯改善患者直腸功能,促進排便恢復,有利于患者預后。近年生物反饋療法逐漸受到臨床關注,該療法為一種認知行為療法,其通過安全性高、無創(chuàng)、操作簡便的直腸肌電生物反饋儀刺激患者肌電活動,以達改善盆底肌肉活動,加快相關癥狀康復的目的[4-5]。基于此,本研究將直腸肌電生物反饋儀干預與直腸功能訓練相結合,探究其在神經(jīng)源直腸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神經(jīng)源直腸患者的護理提供有效的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接收的60 例神經(jīng)源直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觀察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30~63 歲,平均(43.47±5.73)歲;功能障礙分型(符合羅馬Ⅲ診斷標準[6]):Ⅰ型12 例,Ⅱ型9 例,Ⅲ型9 例。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齡30~63 歲,平均(44.21±5.79)歲;功能障礙分型:Ⅰ型11 例,Ⅱ型10 例,Ⅲ型9 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標準:①入選患者滿足中脊髓損傷標準[7],且存在球海綿體反射陽性或其他提示脊髓休克期結束的情況;②國際胃腸組織的世界胃腸病學組織(Organization Mondial de Gastroeneterology,OMGE)[8]指南中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腸道功能障礙;③受試者或親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臟器功能不全或腸道占位性病變;②有精神疾病;③有嚴重并發(fā)癥。
對照組行傳統(tǒng)直腸功能訓練:①定時排便:確定恰當排便時間,維持排便習慣。早期取左側臥位排便,后期取坐位,利用重力促排便;②盆底肌訓練:收縮提肛肌2~6 s,行腹式深呼吸并收緊盆底肌群5~10 s,呼氣松弛,以用力咳嗽、屏氣等延長壓迫直腸時間,反復10~15 次;③手指直腸刺激環(huán)形運動(Digitalrectalstimulation,DRS):左側臥位使雙下肢稍屈髖屈膝,中指戴套經(jīng)肛門以直腸壁順時針行牽拉轉(zhuǎn)動,并夾緊上提肛門,30~60 s /圈,10~15 min/次,每次間隔2 min;④腹部按摩術:餐后1 h,操作者平臥以手掌按結腸走形按摩,避開膀胱,4~5 次/d,5~10 min/次,連續(xù)干預4 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直腸肌電生物反饋儀行干預: 應用PHENIX USB4 法國杉山盆底康復治療儀行生物反饋。干預前,患者放松并將腸道糞便排空。于診療室,取左側臥位,置入電極于肛門。后取端坐位,指導患者同時行盆底肌訓練,關注肌電曲線,向患者轉(zhuǎn)述自身肌群控制情況。隨后行腹式呼吸,讓患者完成收縮肛門外括約肌活動,1 次/d,20 min/次,每兩周評估1 次,連續(xù)干預4 周。注意電極棒專人專用,每次干預后清洗干凈。
干預1 個月后應用Bristol 糞便性狀評分量表(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9]評估患者糞便性狀分型。量表共包括7 種類型,包括Ⅰ型羊糞球狀、Ⅱ型麻花狀、Ⅲ型香腸狀、Ⅳ型香蕉狀、Ⅴ型棉花糖狀、Ⅵ型軟稠狀、Ⅶ型液態(tài)狀。分型越低表示患者糞便腸道傳輸時間越長。
干預前后應用神經(jīng)源性腸道功能障礙量表(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10]評估腸功能,量表共包括10 個條目,包括分項目有平均排便時間與次數(shù)、排便時伴不適、頭痛或大汗、手指幫助排出、排便與排氣失禁情況、服用瀉藥、服用止瀉劑或治療失禁藥物、肛周問題、總評分等,量表總評分47 分,評分越低表示腸功能越好。
干預前后應用Barthel 評分評估日常生活能力[11],量表共10 個方面,總分100 分,其中能夠完全獨立進食10 分,獨立洗澡5 分,完成修飾5 分,獨立穿衣10分,自己控制大便10 分,獨立控制小便10 分,自己上廁所10 分,獨立完成床椅轉(zhuǎn)移15 分,自己平地行走15分,獨立上下樓梯10 分。輕度、中度、重度依賴評分范圍為61~90 分、41~60 分、≤40 分。
干預后護理人員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評分比較:參照本院護理質(zhì)量檢查考核評價表評估護理質(zhì)量,質(zhì)控項目包括理論知識水平、護理工作態(tài)度、護理人員安全管理、護理差錯行為、護理文書書寫質(zhì)量,由科室護士長進行質(zhì)控檢查并評分,每項指標滿分100 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護理質(zhì)量越高。調(diào)查表具有較高信效度,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42。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并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糞便癥狀分型整體良好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兩組患者NBD、Barthel 評分優(yōu)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NBD 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BD 評分與排便困難程度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BD 評分與排便困難程度的比較(分,±s)
注 NBD:神經(jīng)源性腸道功能障礙量表
組別NBD 評分Barthel 評分觀察組(n=30)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對照組(n=30)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17.65±3.98 12.11±2.84 6.206<0.001 34.12±4.75 62.12±3.62 25.679<0.001 t 干預前組間比較值P 干預前組間比較值t 干預后組間比較值P 干預后組間比較值17.96±3.87 14.08±4.22 3.712 0.001 0.306 0.761 2.121 0.038 34.36±4.23 59.77±3.58 25.115<0.001 0.207 0.837 2.528 0.014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理論知識水平、護理工作態(tài)度、護理人員安全管理、護理差錯行為、護理文書書寫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護理人員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護理人員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例數(shù)理論知識水平護理工作態(tài)度護理人員安全管理護理差錯行為護理文書書寫質(zhì)量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30 30 85.76±11.39 78.89±9.57 2.529 0.014 83.76±11.24 75.37±10.58 2.977 0.004 83.89±8.53 76.13±10.55 3.133 0.003 84.37±11.83 74.96±10.22 3.297 0.002 85.87±10.59 77.32±9.27 3.327 0.002
神經(jīng)源直腸功能障礙患者由于排便系統(tǒng)與神經(jīng)中樞聯(lián)系障礙,導致胃結腸反射欠佳,影響機體腸道蠕動,加之內(nèi)容物中水分被過多吸收,從而導致患者發(fā)生頑固性便秘。早期有效的腸道管理訓練及神經(jīng)反饋調(diào)節(jié)可有效促進神經(jīng)源直腸功能障礙患者腸道和排便功能康復。
表1 兩組患者糞便癥狀分型的比較[n(%)]
王煥利[12]研究結果表明,電生物反饋儀可促進神經(jīng)源直腸患者更好地恢復排便功能,提高患者腸道蠕動能力、胃結腸的反射能力及自主排便能力,改善盆底肌肉的擴張和收縮能力,可讓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糞便癥狀、分型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后觀察組NBD 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仿。既往研究表明[13-14],直腸肌電生物反饋儀通過在給予患者電刺激同時,經(jīng)外部通道和反饋通道行生物反饋干預,反饋儀可將人體肌電、腦電等意識不到的身體信號放大,將其轉(zhuǎn)化為可視聽信號如圖像、聲音等,并借助多媒體幫助患者觀察自身盆底肌肉收縮情況,指導患者有意識的通過“動作-反饋-學習-再動作”過程反復訓練,以此形成反饋通路,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反射,逐步解除患者的盆底肌肉痙攣,從而改善患者排便功能。其次,生物反饋干預具較強趣味性,其動畫程序畫面、聲音和音樂可一定程度提高患者配的度,讓患者在干預過程中能夠堅持,從而提高干預效果,改善患者胃結腸的反射能力,盆底肌肉的擴張和收縮能力及Barthel 糞便癥狀分型水平[15-16]。本研究將直腸肌電生物反饋儀與直腸功能訓練相結合,明顯降低了不能正常排便帶給患者的痛苦,促進Bristol 大便性狀分型好轉(zhuǎn)。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表明使用直腸肌電生物反饋儀結合直腸功能訓練,可提高護理質(zhì)量。分析其原因,直腸肌電生物反饋儀的使用,提高了患者訓練配合度,加快患者恢復,可一定程度調(diào)控護理人員心理彈性,從而促進護理工作效率與質(zhì)量提高。
綜上所述,直腸肌電生物反饋儀聯(lián)合直腸功能訓練應用于神經(jīng)源直腸患者效果良好,可顯著改善患者腸道和排便功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