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
【摘要】 民族文化對于現代設計而言,既是一種取之不盡的文化寶藏,同時也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食糧。皖、贛、蘇三省憑借其人文、歷史、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民族意蘊,已經給予現代設計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和借鑒意義。陶瓷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風雨,是實用與審美完美結合的產物,是火與土的涅槃藝術品。本文著力于研究皖、贛、蘇三地民族文化創意對于陶瓷產品設計的借鑒意義,再結合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分析其優勢與意義,提出客觀的開發策略。
【關鍵詞】 文化創意;陶瓷設計;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TB47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0-007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0.021
基金項目:本文系景德鎮陶瓷大學2021年江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弘揚民族文化的陶瓷產品設計開發》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S202110408043)。
現如今,將文化創意轉化為設計案例已經成為一個緊跟時代潮流的指向標。中國優秀地區的傳統文化也應該以一個更新穎,更活躍的方式去傳承。安徽、江西、江蘇三地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新時代,如何將這些文化以陶瓷產品的媒介去激發和創新,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本文以陶瓷產品為例,對這三個省如何通過陶瓷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參與優秀文化創新進行思考,以便更好地響應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推動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其創新性發展和創造式轉化。
一、新時代環境下陶瓷藝術傳承的文化價值
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陶瓷文化已經隨著時間的積淀和本身不斷地發展與進步,變成了響應社會發展一種新穎的傳承方式。從原始陳舊的陶與瓷,到如今“百家爭鳴”豐富的陶瓷市場,這種文化的積累不僅靠工匠的精神文明注入,以及自身對于社會人文歷史的理解,也見證了各個時期與年代的風雨歷程的傳承。
華夏幾千年的陶瓷文化既奠基了優秀藝術的基石格調,也開創了傳統文化的先河,讓陶瓷這一華麗的人文縮影成為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瑰寶。
如今的社會大環境下,人們對于一件作品優劣的衡量標準也不僅僅局限于作品本身所使用的材料和手段,更注重的是其能否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和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雖然陶瓷藝術只是一個簡單的媒介,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其也承擔了拓寬人們的藝術視界,滿足人們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的責任,所以在其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和設計者們不得不思考,能否讓觀者通過這件作品看到作者的內心,了解作者所想要表達的目的。如今的陶瓷市場,已經能夠看到許多成功的陶瓷設計產品和優秀的陶藝作品,他們風格迥異,各有千秋。不管是通過社會生活習慣來表現主題,還是藝術家通過新鮮事物、人文歷史而產生的靈感,都能通過這些元素對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共鳴。
文化既需要傳承,也需要創新,“一枝獨放”終究“不是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藝術和文化不僅相輔相成,而且是相互成就的。藝術是民族文化底蘊的反映物,民族文化又往往被它的藝術表現形式所反映出來。千年的陶瓷文化和古今匠人的努力,給如今的陶瓷藝術創造了非常優秀的氛圍,新時代下的我們不僅要努力傳承,更需要加以創新,為陶瓷藝術創作創造更好的環境,讓更多的人了解陶瓷文化,從而加入到陶瓷藝術創作的行列。
二、皖贛蘇三地傳統文化對于陶瓷文創的借鑒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經過五千多年的歷史積淀,我國擁有了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這些華麗的文化寶藏,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擁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
(一)探究徽州文化對于文創設計的啟發與思考
作為安徽徽州文化中最重要代表之一的新安畫派,在中國十七世紀的畫壇氛圍中大放異彩。明末清初之際,在徽州生活的一大批徽藉畫家在實地調查和考究當地人文歷史之后,揮墨紙筆,抒寫情懷,以此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灑脫和對徽文化的深切熱愛,其在繪畫風格上,趨于文靜素雅,清幽賢淑。以漸江為代表的優秀畫家在那個時代,用自己的紙筆體現了整個徽州文化的良知和自己的一片赤誠,其所形成的高尚人格和超脫的畫技在極大程度上充實了中國美術的寶庫。
同樣作為傳統藝術之一的陶瓷藝術,在其裝飾和繪畫上,也可以借鑒新安畫派鮮明的繪畫特征,將傳統藝術和現代因素相結合發展。作為徽文化背后所蘊含的民間傳統藝術思想,也是中華文化在歷朝歷代的更迭中所產生的一種獨有的文化精神。在陶瓷繪畫中,重要的不僅僅是材料和表現手法,更重要的是強調陶瓷繪畫藝術所特有的藝術美和獨特價值觀。融入這些民間藝術,讓陶瓷繪畫呈現出不同的韻味氣息,不僅能促進傳統文化的發展,宣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也能呼吁社會對于這些傳統藝術進行保護與傳承,讓人們更加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
徽派建筑,以其硬朗大氣,筆挺率直的藝術特征區別于其他建筑文化,是徽州獨具特色的建筑派別,在人文歷史與藝術設計上高度統一。在選址上,徽派建筑依山而建,自然大方;在布局上,靈活多變;在材料的應用上,以木構架為主,磚石為輔,白墻青瓦的特色讓一座座建筑寶藏顯得更為樸實素雅。也正是因為其精彩的設計,影響了后世整個中國建筑設計基調,其嚴謹的布局,素麗的材料與豐富人文精神為我國建筑歷史涂上了厚重的一筆。
而徽派建筑的造型特點也能應用于陶瓷產品設計中。造型是所有器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器物制造也是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陶瓷產品作為一種占有一定空間的器物,就其外觀形態上來看,由最先的點線面結合,到如今各種精彩的造型表現形式——不管造型的好壞,其表現的審美特征所折射出來的設計感官是好的。作為硬朗率挺的徽派建筑的造型特點,在運用到陶瓷造型上也能產生特有的藝術之美,在各國的各種大型的陶瓷設計比賽中,不缺運用直硬線條來表現特征的獲獎作品。總之,不管是陶瓷陳設作品還是日用瓷作品,硬朗的造型特點也能和大眾產生獨特的共鳴,讓作者的情感通過此作品表達。
一件好的陶瓷文創作品,無論是在繪畫裝飾還是在造型藝術上,靠的不僅僅是其所展現出來的給予大眾消費者的視覺沖擊,更為重要的是其背后所產生的情感表達和價值觀的導向,畢竟,文化創意、文化內涵才是根本,創意只是附加在文化上的附著物。傳統徽州文化,這個極具內涵的內容IP,加上好的設計理念,定能碰撞出強烈的火花。
(二)從“紅色江西”談“紅色設計”
紅色文化是歷史,是傳承,更是每一代人見證新中國發展的重要依據,也是中華民族能夠樹立文化自信的基石和底氣。江西作為我國重要的紅色文化圣地,在這廣袤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共和國的搖籃——瑞金,打響第一槍的始發地——南昌,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歷史和寶貴的紅色歷史寶藏,更為重要的是,這片紅色土壤彰顯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艱辛的路程,同時也是我們勝利的豐碑。縱觀整個江西,紅色文化已經成為其顯而易見的“代名詞”,作為新時代中國新青年的我們,更要珍惜這些紅色資源,繼承先輩遺志,帶著理想努力奮斗。
對于紅色文化產業鏈蓬勃發展的今天,紅色因素已經被賦予了更高更深層次的藝術價值。通過調查市場不難發現,近年來,以紅色元素為寄托的文化創意產品,在繼承文化要素的同時,也在加大對市場的探索,越來越多,越來越潮流的產品也在逐漸浮現市場。
在如今的社會大背景下,如何將紅色文化因素與大經濟時代下的數字媒體相結合,已經成為當前紅色文創開發的重要探究難題。作為新時代下的紅色文創產品,消費者在購買其衍生品的同時,也能讓中國紅色元素得以繼承和發揚。在設計作品時,也應該結合新時代互聯網與數字化媒體這個大平臺,實現紅色文化多渠道,多種方式的發展,給人更深層次的影響力和價值導向。
如今的社會,從來不缺好的設計師,缺的是好創意,將紅色江西的紅色文化提煉出來,與陶瓷產品相結合,不僅能夠解決其傳播方式單一化的難題,開拓新市場,也能讓陶瓷藝術作品的內涵得到了跨時代的提升,擴大陶瓷設計思維的新風向。以一件優秀的作品去響應紅色江西所映射的紅色市場,適應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大眾的知、情、意、行產生影響。
(三)從設計的角度看多文化結合的江蘇
江蘇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它擁有著近千年吳文化,金陵文化,維揚文化,徐淮文化等多種文化匯至交流的歷史發展路程。縱觀中國的千年文化史,自古以來就有南北差異之分,在魏晉南北朝之際,北朝文化開始對南朝文化有所接納,而這兩大文化從地理位置上看,以長江為交點,江蘇就位于這兩大文化的交點上,于是便開始了江蘇文化多種形式繁榮發展的局面,促進了本地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作為江蘇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的金陵(南京)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作為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文化底蘊深厚,經濟實力強盛。從歷史上看,中國為使南北文化交融三次南遷,南京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吸收了大量中原地區的主流文化;從文化角度上看,南京有著極為細膩優雅的江南文化,同時也結合了吳文化的特征,從而形成了自己獨具鮮明特色的文化商圈,對人類歷史產生了深遠廣泛的影響。
對于現代設計而言,它不僅影響著人們衣、食、住、行等生活要素,也是現代科技、人文歷史、經濟文化的結合產物。一件文創產品的誕生,既要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還要符合大眾審美的潮流風范。作為集大成文化發展的江蘇,更應該響應大時代環境下藝術設計氛圍的引領,將自身傳統文化理論融入陶瓷文創設計實踐,將符號學,能指——所指方法等理論融入設計思考過程,實現設計理論的實際運用。在吸收借鑒敘事學的理論基礎上,將敘事學的分析方法運用到造型設計之中,探究其在陶瓷產品設計中的內容與特征、不同空間組合方式產生的結構效果、空間知覺與符號學理論所構建深層的意義。指導開發出創意產品,賦予產品厚重的歷史感和情感屬性,在江蘇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下,為現代陶瓷文創設計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
總之,現代文創設計,設計理念與文化要素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文化點綴設計,設計反應文化。無論現代設計如何推陳出新,傳統文化發揮的作用永遠不可忽視。我們要以現代設計的審美和精神狀態為基礎,以極具內涵的傳統文化為基石,結合市場和設計圈大風向進行藝術創新,利用安徽、江西、江蘇等地的文化思想轉化為設計思維,為現代陶瓷文創設計增磚添瓦。
三、文創設計傳承文化的開發策略
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如今的社會環境下,想要更好的傳承,重視傳統文化,要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社會的人文氣息,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早已是不可割裂的關系,他們相互交融,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一)構建良好傳承文化的體系
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一筆富裕的瑰麗寶藏,要想更好地將其傳承下去,構建良好的傳承體系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對于現有的傳統文化,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拾其精華,棄其糟粕;另一方面,要積極挖掘優秀文化背后的思維價值,借助陶瓷文創設計這一媒介,將其背后所體現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展現給民眾;另一方面,對于外來文化的融入,要有一顆廣闊的胸懷,吸納利于中華文化發展的外來文化,做到與時俱進。
(二)營造優秀文創設計的社會風氣
一件優秀的文創設計作品,除了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價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所反映的文化價值,設計者要積極地將所了解的民族優秀文化因素和現代因素相融合,在現有的文化體系下不斷進行創新性改造,注入新鮮顯著的文化活力,更新舊有的文化系統。
作為現代設計而言,將設計因素融入傳統文化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它能夠變相地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從而讓更多人通過陶瓷文創更加了解傳統文化。要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靈活運用,鋪好新時代新文化創新改造的基石,讓傳統文化賦予現代元素的意義,從而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以開辟出更大更有價值的文化空間。
(三)打響中國文創的品牌號召力
現如今,在國際文化發展大背景下,各國的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是否強盛評估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個國家是否強盛,早已從19、20世紀的軍事實力對抗擴大為經濟、文化等因素相發展的局面,各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的滲透也已經開始影響各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經過五千年的文化發展,已經積累了極為豐厚的文化寶藏。新加坡政府官員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中國能夠重新崛起,到那時,日本和美國都將深受中國的影響。所以說,作為新時代的文化創新設計,必須要在扎根本民族文化發展傳承的同時,不再墨守成規,積極地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加以改造,才能構造一套適應世界發展的中華民族文化體系,從而打響中國文創品牌號召力。
四、結語
總之,對于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設計開發,在傳承的同時,要采取多樣式變相開發,另外,在開發優秀的民族陶瓷文創產品時,需要對原有文化進行深加工和思維價值的挖掘,要融入新時代社會大環境下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從而響應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通過陶瓷文創這一渠道,積極地促進陶瓷行業繁榮發展的同時,還要打造屬于本民族文化文創內容的影響力,講好中國文化故事,樹立中華民族自信。
參考文獻:
[1]孫斌.陶瓷文創產品開發的藝術性再探[J].美術大觀,2021,(03).
[2]徐庭麗.陶瓷博物館文創設計開發中文化內在性的體現研究[J].陶瓷,2021,(04).
[3]陳維燈.傳承保護民族文化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N].重慶日報,2021-12-8.
[4]馬艷.和而不同 美美與共——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傳承[N].中國工業報,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