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予菲

保羅·中曾根
保羅·中曾根位于美國米德堡的辦公室很簡樸。他在工作場所的布置,避開了美軍上將辦公室里通常懸掛張貼的牌匾、旗幟與照片。辦公室一角的暗門后,卻別有洞天。乘一小段電梯下行,便能到達他所指揮的美軍網絡部隊作戰室。
2016年11月8日,美國第五十八屆總統大選投票日來臨之際,那個作戰室里上演過一場大戲。中曾根指揮“阿瑞斯”網絡作戰部隊發動了一場數字攻擊,目標是“伊斯蘭國”的網絡與通信渠道。
隱蔽作戰室里,屏幕和立式辦公桌環繞,機械鍵盤敲擊聲噼啪作響。突然,美軍黑客們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阻礙。在試圖入侵目標賬戶時,安全問題彈出:“你的寵物叫什么名字?”鍵盤聲驟停。直到一名分析師突然轉身,對身后的人大喊:“1-2-5-7?!彼炔患按忉專骸拔乙呀浻^察這個家伙一年了,他所有的密碼都是這串數字!”果然,密碼起作用了。代號為“發光交響樂”的網絡攻擊正式開啟。
在第一天的頭幾個小時,“阿瑞斯”一個接一個地阻斷賬戶、刪除文件、重設系統。中曾根后來在一次訪問中告訴一名美國記者:“行動剛開始60分鐘,我就知道我們一定能成功?!彼难凵耠y掩得意。
那場大選的贏家是特朗普。2018年,中曾根被特朗普任命為美軍網絡司令部司令,兼任國家安全局局長。從此,他掌管著整個美國網軍“黑客帝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網絡軍隊的國家。美網軍規模龐大,對全球互聯網資源的掌控力“無與倫比”。中曾根一聲令下,網絡戰士按下鼠標,開啟監聽、封鎖技術,就可讓對手國家網絡癱瘓,陷入危機。
很長一段時間內,就像歷任網絡司令部司令一樣,中曾根行事低調,極少露面。即便走在人頭攢動的大街上,也很少有美國人能認出他。然而,2022年6月1日,中曾根一反常態高調亮相,發表聲明:“在這輪烏克蘭危機中,美國曾對俄羅斯發起多輪網絡攻擊?!?h3>“前出狩獵”瞄準俄軍
在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中曾根接受了英國媒體《天空新聞》的采訪。他毫不諱言:在2021年12月美方就向烏克蘭派遣了網軍,并在當地停留了3個月,以支持烏克蘭。但聊到具體細節,中曾根遮遮掩掩:“我的任務,就是為美國總統和國防部提供一系列選擇?!?/p>
這番高調表態,讓人們想起今年2月以來,俄軍將領遭到的暗算。
3月8日,俄第四十一集團軍參謀長維塔利·格拉西莫夫被傳“陣亡”。格拉西莫夫身經百戰,曾參加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等。正是這樣一位猛將,卻倒在了沖突爆發之初?最先站出來發布其“陣亡”消息的,是烏克蘭媒體。為證實這一信息來源,烏軍甚至承認其在美國支援下攔截了俄軍網絡電話,偷聽了士兵的交談。不過,這條消息后來被俄方證明不實。
另一名戰死的俄羅斯高級將領,引發了更多猜測。俄媒稱,6月初,在烏克蘭頓巴斯某條公路附近,53歲的俄軍少將羅曼·庫圖佐夫正率領部下向烏軍據守的一個地點發動進攻。他拿起層層加密的對講機,與后方連線通話。沒說幾句,烏軍炮火就“精準”襲來。庫圖佐夫倒地時,手里還緊緊攥著那部對講機。此后,烏方再次披露,俄軍信息系統正遭美軍攻擊,俄軍將領被美軍衛星鎖定。烏軍還一再表示,感謝美國的數字情報支持。
除正面交火戰場外,民生等隱蔽戰場同樣“硝煙四起”。6月9日,俄羅斯外交部國際信息安全司司長克魯茨基赫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包括俄國家機構、基礎設施,以及俄公民個人數據存儲等正遭受網絡攻擊。他直指烏克蘭及其背后的美國官員“應對此負責”。
事實上,俄烏沖突前,俄羅斯國家電網系統就已被美國網軍植入惡意代碼。2019年,《紐約時報》捅出了這則爆炸性新聞。美時任總統特朗普對此急忙否認,怒懟該報道“簡直是叛國行為”。有專家表示,白宮這番惱羞成怒,難道不是欲蓋彌彰?

上圖:俄軍少將庫圖佐夫(左一)。下圖:美國網絡作戰部隊。(資料圖)
“中曾根此次發聲,是俄烏沖突以來,美政府首次承認發動網絡攻擊。美國此前堅稱不直接介入俄烏沖突,如此操作無疑打臉。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美國根本不希望俄烏停戰?!鼻迦A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者孫成昊告訴《環球人物》記者。2018年中曾根上任伊始,就提出“前出狩獵”行動。所謂“前出狩獵”,指通過向海外派遣網絡戰精銳部隊,進行針對性防護,并主動追擊,以達到威懾目的。“中曾根此次親自‘下場,主要目的是‘威懾俄方:我的戰爭工具箱里,還有待啟用的秘密武器。在具體部署上含糊其辭,則是為了不留把柄,讓俄羅斯拿不出證據,以此抵御國際輿論壓力?!?/p>
對美國高調承認發動網絡攻擊一事,俄羅斯的反應非常激烈。在俄外交部的一份聲明中,克魯茨基赫寫道:“請放心,俄羅斯不會對挑釁行動置之不理。我們將根據我國法律和國際法衡量并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h3>用鉛筆手寫記事
劣跡斑斑的中曾根,這一次站到了聚光燈下。
他是第三代日裔美國人。1905年,中曾根祖父從日本移居美國夏威夷。1927年,中曾根父親埃德溫出生。
1941年,14歲的埃德溫在夏威夷瓦胡島首次面對戰火。12月7日清晨,他正捧著一碗牛奶泡玉米片大塊朵頤,窗外突然傳來戰機轟鳴聲。埃德溫猛地抬頭,看到日本零式戰機從自家房屋頂上飛過。他一臉好奇地站了起來,朝門外張望,瞄到戰機內的一名飛行員,“那人系著頭帶,戴著護目鏡”。沒過多久,瓦胡島軍用機場傳來“轟”的爆炸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遭日軍狂轟濫炸。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288E1F88-8C13-417B-B59C-60454995F16A
數年后,埃德溫成為一名美陸軍情報官,娶了一個白人女孩。埃德溫時常跟中曾根回憶起那個清晨見到的日軍飛行員。不難想見,混跡美國官場,埃德溫最苦惱的,大概是其日裔身份——總讓他被疑不夠忠心。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中曾根長大后也成為美軍情報員。2001年9月11日,一個晴朗的星期二,剛結束海外服役回到美國本土的他,正在五角大樓里做文書工作。美國航空77號班機突然撞進了五角大樓。1個小時后,中曾根撤離。走出五角大樓,他駐足回頭,看著空中的滾滾黑煙,意識到:“數字情報工作太重要了?!?/p>
中曾根成了一名“美國網絡戰士”。2013年,他擔任美國陸軍網絡司令部副司令。當時的米德堡(美國國安局總部所在地)正面臨其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國安局爆出驚天竊聽丑聞,前雇員斯諾登的泄密文件每周都在更新。在一間沒有窗戶的保密會議室里,中曾根與同事一同做戰略復盤,反思的不是竊聽背后的美網絡霸權,而是“該如何整頓這支隊伍”的問題。

2022年3月8日,中曾根(右)在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發言。

2018年8月2日,中曾根(右二)等美情報機構高級官員出席白宮記者會,就“外國干預美選舉”問題發言。
往后一路順風順水。2018年,中曾根坐上了美軍網絡司令部一把手的位置,成為美軍40余名最高軍階指揮官中僅有的幾名少數族裔成員之一。
辦公室里的那間隱蔽作戰室,中曾根會不定時出現。當團隊匯報最新情況,或提案攻擊途徑時,他總是仔細聆聽,思考的時候,還會微微撅起嘴。
與中曾根本人一樣,其身后的“黑客帝國”也鮮少露面。自網絡司令部成立至今,絕大部分美軍網絡行動都處于保密狀態,幾項被公開的或只有寥寥數語報道,或被包裝為一場場“正義的行動”。比如2019年6月,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擊落了一架美國無人機。作為“回應”,美軍網絡司令部攻擊了伊朗軍事通信網絡。
美軍粉飾下,一切“太平”,幕后卻是一次次瘋狂襲擊?!都~約時報》就多次披露,中曾根曾暗中派美國黑客前往俄羅斯、伊朗、黑山、愛沙尼亞、立陶宛、馬其頓和烏克蘭等國家。還有美媒報道,短短任上幾年,他對美國對手發動的網絡攻擊次數,遠遠超過了此前所有網絡攻擊次數的總和。2019年,一名相關官員在一次匿名采訪中說:“我們不再詢問總統,‘(在某段時間內)應該發起兩次還是三次網絡攻擊?而是直接問,‘加到10倍量,可以嗎?”特朗普聽后,“點了點頭,露出滿意的表情”。
對美政府的狂熱效忠,幫助中曾根消解了其日裔背景的身份烙印。特朗普入主白宮的頭幾個星期,曾憤怒地在推特上點名美軍網絡司令部,懷疑有人泄密。然而不到半年,收到中曾根的成績單,特朗普就開始對他們另眼相看了。特朗普繼續在推特上懟天懟地,毫不收斂,還炒了美防長的“魷魚”,卻對中曾根一直“客客氣氣”,很是滿意。
頗受白宮肯定的中曾根,在此次俄烏沖突中代表美網軍走向前臺。美網軍赤裸裸的戰略擴張背后,他依舊“低調”。大抵是因為自己身處網絡空間,深知數字世界的不安全性,中曾根堅持用鉛筆記錄。無論走到哪,中曾根都會帶一支大號黃色鉛筆。身邊助理也熟知他這一喜好,只要跟在他身邊,就會備好一支削尖的鉛筆。

美軍網絡司令部首任司令亞歷山大(左二)為中曾根(右二)授星。

中曾根在美軍網絡司令部與屬下交談。
上世紀90年代,美國為伊拉克與全世界上了第一堂“網絡實戰課”。
海灣戰爭爆發前,美軍暗中派人將病毒植入芯片,再找法國牽線,把電腦賣給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對伊軍事空襲前,隱蔽的病毒被激活,伊拉克的預警指揮通信和火力控制系統陷入癱瘓。美軍“戰斧”巡航導彈不費吹灰之力,就摧毀了伊拉克的前沿陣地。
嘗到甜頭后,美國與以色列合作,正式拉開了現代網絡戰爭的帷幕。2010年,伊朗人在他們的核主機中,發現了一種“震網”蠕蟲病毒?!罢鹁W”一時登上全球媒體新聞頭條。面對輿論指責,美國黑客最初裝聾作啞。后來中曾根參與討論“如何善后”,贊成“折中”處理,辦法是公布它,但含糊其辭。
作為世界上首個網絡“超級破壞性武器”,“震網”感染了全球4.5萬個網絡系統,伊朗60%以上的電腦因此癱瘓。時任美國國安局局長基思·亞歷山大帶著這張“耀眼”成績單,來到奧巴馬的辦公室。匯報完畢,他離開白宮,春風得意。那場談話,大概是圍繞著美國網軍部隊擴充戰略而進行的——同年,美軍網絡司令部正式成立,亞歷山大任第一任指揮官,中曾根是其核心智囊團成員。孫成昊如此分析:“于美國而言,網絡司令部的成立是一場軍事革命?!逼浜螅绹θ琳?,為發起大規模網絡攻擊做進一步準備工作。
2018年中曾根入主網絡司令部后,勾勒出了新的“戰略藍圖”。除以威懾為目的的“前出狩獵”行動外,他還野心勃勃地強調“主動出擊”。那支由中曾根指揮的“阿瑞斯”網絡作戰部隊,便是以希臘戰神命名。
美軍網絡司令部成立后,美國采取主動攻擊的調門不斷升高。2015年,美國國防部公開宣示將防御性網絡戰略轉變為進攻性網絡戰略,同時將俄羅斯、伊朗等國列為潛在對手。2018年白宮授予美國國防部長在網絡空間開展攻擊性網絡行動的權力。網絡作戰兵力也在不斷擴充。2018年5月,美軍網絡任務部隊擴充到6000余人。今年4月,中曾根又宣布新建10余支網絡任務部隊。同時,美國發動網絡攻擊的領域進一步擴張,除正面戰場外,還在持續完善水電、核電等大型民生領域的數字戰場部署。“以上種種,無不暴露其推行進攻性網絡戰略的野心?!睂O成昊說。

美軍網絡司令部徽章。
為給網絡攻擊正名,美國還不忘時刻散布“遭到黑客攻擊”的言論。一出出“賊喊捉賊”的戲碼不斷上演。毫無證據的論調無疑是在為擴充網軍實力制造借口,無不揭露美國奪取網絡世界霸權的野心。
一場網絡戰爭的破壞力能有多大?美國專家曾給出答案:威力不亞于核武器。只要輕輕點擊鼠標,頃刻間,對手的軍事、電力、金融、交通設施,都將遭受毀滅性打擊。當然,面對記者的質問,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琳·讓·皮埃爾的答復照例是搖頭否認:“不,我們不這樣認為。”
人物簡介
保羅·中曾根,1964年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美國陸軍上將,第三代日裔美國人,現任美軍網絡司令部司令兼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288E1F88-8C13-417B-B59C-60454995F1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