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焦富娟北京石油學院附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
北京石油學院附屬第二實驗小學地處海淀區清河鎮,緊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和東升科技園。學校成立10年,現有千余名學生,來自五湖四海。
校長焦富娟2015年調入這所學校。“我們的孩子來自祖國23個省市,要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關愛,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
焦富娟看學生的目光,一直是欣賞的。她看見每個學生身上的光芒,并一直在發現、放大他們的光芒。
教學樓樓道張貼著學生們做的手抄報,每個樓道盡頭都有一個特色小站,包括體能小站、藝術小站、智匯小站等。教室溫暖明亮,圖書、電教設備一應俱全……
學校成立前,這里是一個活動中心,只有幾間平房。2014年,新教學樓拔地而起,但遺留了一些問題。焦富娟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努力讓校園規整精致。她在學校開拓了小蜜蜂種植園,學生可以體驗種植。學校還修建了小水池景觀,更換了新花池,環境越來越好。
去年暑假,學校翻修了操場,鋪上草皮,孩子們在操場上玩得更歡了。學校還進行了教學樓外立面改造、南平房改造、地下管道全面改造……
焦富娟希望通過校園環境建設,營造一種氛圍,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感受到無處不在的關愛。
石油二小大部分學生是非京籍,家長對學校了解不多。焦富娟認為,讓家長信任學校最好的辦法是以誠相待,主動讓家長了解學校、了解老師。
自2016年8月起,學校每學年都會開展“一年級新生全員家訪”活動。在假期,老師們主動聯系家長,約好家訪時間,挨家挨戶地走訪。老師們自帶鞋套,拿著筆記本詳細記錄孩子及家庭情況。
家訪讓老師和家長、孩子無拘束地交談,零距離溝通,老師們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情況,也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傳遞給家長,將班級建設設想告訴家長,架起校門與家門的心橋。疫情暴發以來,學校也沒有中斷家訪,而是調整了家訪形式。
“理解才是真誠相待的開始。”焦富娟要求老師們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不易。面對各具特點的學生、不同需求的家長群體,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要付出更多。
石油二小的教師們用真誠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在班級活動中,都能看到家長的身影,他們不僅默默支持支持班級活動,還積極參與其中。
拼搏的姿態,昂揚的風采,這是石油二小學生在各類比賽中留給人的印象。近3年來石油二小學生在科技、藝術、體育等比賽中有近千人獲獎。
有些學生入校時不自信或膽小,不敢在很多人面前說話。“自信從哪里來?一定是從成功中來。”焦富娟篤信這一點,一個孩子沒有幾次成功經驗,怎么可能自信呢?
學校盡可能地為學生搭設各種發展和展示平臺,讓他們有機會感受成功。
焦富娟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只是優秀的點不一樣。“千萬別拿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焦富娟經常這樣對老師們說,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但有體育特長,或者有藝術天賦。有的孩子愛勞動,有的孩子人緣好……
學校形成了光芒評價體系。每年進行光芒少年評選表彰活動。很多孩子都有機會在兒童節時受到表彰。學校的幾十個社團也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活動中,石油二小行進管樂團的45名師生參加了海淀“同心追夢”群眾方陣。對于孩子們來說,這是他們童年的高光時刻。
回想起那個國慶,焦富娟記憶猶新。當時群眾游行活動中年齡最小的孩子只有8歲,正來自石油二小。活動當天精彩展示背后是3個月甚至更久的訓練。
100多天的訓練,沒有一個人缺勤。所有隊員即便是生病受傷,也沒有請過一次假。孩子們被曬得黝黑的小臉上全是汗水,衣服上的汗漬一圈又一圈。焦富娟記得,有個孩子的鼻子被旗桿撞腫了,老師讓他回去休息,但他只是在一旁冰敷了一陣,又進隊了。
“孩子們有一股能吃苦、不服輸的拼勁,懂得珍惜機會,珍惜每一個舞臺。”焦富娟說。她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學校是2017年5月在鼓號隊的基礎上成立了光芒少年管樂團,隨后接到海淀區行進管樂比賽的通知。在短短兩個月里,學生們刻苦訓練,最終獲得海淀區三等獎。正是這次獲獎,為他們贏來了更大的舞臺。
在石油二小教學樓三層走廊盡頭,有一個體能小屋,墻邊擺滿獎杯,都是學生們在各項比賽中贏來的。這些榮譽背后是“光芒”的引導。“我有我的光芒”是石油二小的校訓,寓意著在學校引領下,全校師生都能自信地綻放璀璨的光芒。
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資源。焦富娟希望,多年以后,不管這些孩子在哪里,回想起童年生活時,都能感到溫暖,并將這份溫暖傳遞給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