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黎
(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湖南 衡陽 421001)
病情危及、進展迅速、疾病類型不一、涉及多學科護理知識等是重癥監護室患者的特點,因而在治療過程中對護士的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規培護士由于臨床經驗較少,對于重癥監護室諸多護理機能操作不能爛熟于心,且存在知識覆蓋面狹窄的問題,無法完全滿足重癥監護室患者的護理需求,因而提高規培護士臨床應對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傳統護理教學模式下,老師傳授經驗,學生被動接受,教與學之間缺乏互動與積極性,往往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規培護士對于理論知識把握不足或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因而,如何提高護理臨床教學效果對于促進護理臨床建設及補充護理行業的新生血液極為重要。預習—主題—案例教學法以臨床具體案例作為教學內容,學生提前預習,初步掌握疾病相關知識,老師結合相應主題進行講解,以討論、問答等形式達到教學目的,使教與學之間相互契合。本次研究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期間我院重癥監護室的規培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探究預習—主題—案例教學法在重癥監護室規培護士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期間在我院重癥監護室進行規培的護士100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50 例)和研究組(50 例)。對照組男護士11例,女護士39 例,平均年齡(23.45±2.20)歲,本科19 例,專科31 例。研究組男護士9 例,女護士41 例,平均年齡(23.55±2.40)歲,本科20 例,專科30 例。兩組規培護士在性別、年齡、學歷等方面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進行規培,具體如下:帶教老師與規培護士一比一進行配對,根據重癥監護室護士規培方案制定教學目標,并以周為單位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教學內容要求覆蓋重癥監護室所有相關基礎知識及技能操作。每周進行一次匯報總結。
研究組采用預習—主題—案例教學法培訓,具體如下:根據重癥監護室護士規培方案,分為多項護理教學主題,制定周主題計劃,分別為:危重患者病情評估、急救技術及器械的使用、急救藥物的使用、機械通氣護理、動脈采血及血氣分析、患者病情監測等6 個主題。在開展主題教育前,向規培護士提前發放主題相關資料,要求提前預習。同時在臨床實踐教導中,對主題知識點進行強化。例如:在開展“急救藥物使用”的主題周時,規培護士提前預習相關知識內容,在臨床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不同患者的疾病類型以及病情程度,帶教老師講解并與規培護士一同討論不同急救藥物的使用方法、用量及配伍情況。在主題周結束之后,以實際重癥監護室患者為例進行案例分析,根據患者病情,重點討論與患者相關的護理內容,強化其理論知識的應用。
對比兩組規培護士理論知識、臨床實踐能力及自我效能評分。
(1)理論知識、臨床實踐能力:在出科前,分別對規培生進行理論測試和臨床實踐能力測試。理論測試以出科考試題目為參考,共設置50 道選擇題,每題2 分,總計100分;護理技能措施考核內容為重癥監護室相關技能操作,將各技能操作考核點寫在小紙條上,實習生隨機抽取3 條作為本次考核內容,在考核過程中,考生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從考生的操作熟練度、準確度、講解流暢度、完整度進行考核,總分100 分。
(2)自我效能評分:包括自我教育積極性、自我職責認知情況、獨立應對及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4 個方面,共計100 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 分析、處理數據。其中計量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檢驗;計數資料以(x±s)或四分位數表示,采用t 檢驗或非參數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由表1 可知,研究組規培護士理論知識考核及臨床實踐能力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規培護士理論知識、臨床實踐能力對比(n,x±s)
由表2 可知,研究組規培護士在自我教育積極性、自我職責認知情況、獨立應對及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規培護士自我效能評分對比(n,x±s)
據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注冊護士數量不斷增多,截至2020 年全國注冊護士已達到471 萬,這意味著每年將有大量護士進入臨床接受規范化培訓。由于我國規培護士來源多元化,其教育背景、學歷、自身能力存在差異性,以及大部分規培護士其規培接收單位與實習單位存在差異性,導致規培護士對于醫院定位以及臨床工作認知產生偏頗,且臨床經驗相對缺乏,使得規培護士無法在短時間內勝任臨床工作。重癥監護室涉及病種繁多、專業性強,這要求重癥監護室護士必須具備有堅實的護理知識基礎、強硬的專科技術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熟練掌握搶救儀器、藥物的使用以及各突發狀況的應急能力。因此,加強對重癥監護室規培護士的臨床護理教育十分必要。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預習—主題—案例教學法培訓的研究中規培護士其護士理論知識、臨床實踐能力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預習—主題—案例教學法培訓有利于提高規培護士的理論知識、臨床實踐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預習—主題—案例教學法通過提前發放主題相關學習資料,鼓勵學生提前預習,教學模式從以帶教老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激發規培護士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臨床教學實踐中,帶教老師與規培護士積極互動、探討分析護理問題,同時在主題周結束之后,以實際重癥監護室患者為例進行案例分析,根據患者病情,重點討論與患者相關的護理內容,強化其理論知識的應用與轉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規培護士在自我教育積極性、自我職責認知情況、獨立應對及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在常規護理教育模式下,帶教老師長篇累牘地對規培護士進行護理知識傳輸,不利于發揮規培護士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預習—主題—案例教學模式下,規培護士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使其在正式教學過程中獲得帶教老師表揚的概率更大,產生正性反饋,學習欲望更加強烈,主動觀察患者病情、仔細觀察帶教老師的護理操作,積極參與護理實踐,從主動教變為主動學,因而研究組規培護士的自我效能更高。
綜上所述,預習—主題—案例教學法能夠幫助重癥監護室規培護士提高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臨床實踐能力,提高自我效能,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