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平,王文輝,葉晨旭
(合肥工業大學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我國煤與瓦斯的問題十分突出,據統計,我國許多煤礦由于其瓦斯的含量較高,同時煤層的透氣性低,因而導致瓦斯抽采難度大,抽采不徹底,導致開采時煤層依舊會殘留瓦斯,造成大量安全事故[1-2]。在進行開采前,通過數值模擬技術對開采情況進行模擬,從而提前發現危險,進而采取相應措施是1 種常用的技術。在數值模擬過程中,急需要有1 個可以準確描述煤巖體在一定應力條件下的所處狀態的參數,而破壞接近度可以很好的實現這一功能。
破壞接近度可以定量描述某一應力狀態與其對應的破壞狀態的接近程度[3]。目前許多學者都對破壞接近度進行了研究。張傳慶等[4]、王峰[5]、呂文濤[6]、湯福平等[7]采用破壞接近度來評價地下工程中的圍巖穩定性,通過實例證明破壞接近度可以有效的評價圍巖塑性區、非塑性區的位置、范圍及變化規律,從而可以預估未來巖體演化的趨勢;張振華等[8]通過改進破壞接近度使其可以定量描述彈塑性應變硬化/軟化本構模型巖石的破壞程度,從而可以用來量化評價水庫蓄水、降雨等對岸坡的影響;楊文東等[9]基于破壞接近度來定量分析了某個水電站后高邊坡的穩定性;朱登元等[10]為了定量衡量路面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平衡性,通過Abaqus 有限元軟件進行模擬,然后采取破壞接近度進行表征,結果表明破壞接近度在路面結構優化方面有著很好的作用;姚華彥等[11]使用破壞接近度分析了地鐵開挖過程中巖土體的穩定程度;Geng Liu[12]等采用破壞接近度來定量描述頂管施工過程中周圍巖土體的危險性和破壞狀態。采用數值模擬軟件進行工程分析可以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工程活動對周圍巖體的影響,但是對于巖體內部的破損情況不能夠進行直觀的觀察。此外,也有許多學者利用CT 掃描技術來觀察巖石試件內部的損傷情況[13-15],但由于CT 機的大小限制,導致其使用范圍很小,僅限于實驗室內進行研究使用。數字三維重構技術則可以以重構模型的方式來展示巖體內部損傷的演化特征與力學行為。
為此,結合前人對含瓦斯煤有效應力系數的研究推導了含瓦斯煤巖體破壞接近度的表達式,并開展了含瓦斯煤巖體單軸壓縮數值試驗,對比了式樣破壞接近度與塑性區分布云圖,進而采用數字三維重構技術進行式樣破壞接近度三維重構,從而可以為含瓦斯煤巖體的穩定性分析及直觀展示提供依據。
破壞接近度是綜合評價圍巖危險性程度的定量指標,它將整個圍巖區域的穩定程度采用1 個空間連續的狀態變量來進行評價[16]。破壞接近度FAI 的計算公式為:
以Mohr-Coulomb 準則為基礎的屈服接近度表達式為:
式中:I1為應力張量第1 不變量,MPa;J2為偏應力張量第2 不變量,MPa2;θσ為應力羅德角,(°);φ為材料內摩擦角,(°);c 為材料黏聚力,MPa;σt為材料抗拉強度,MPa;σ1為最大主應力,MPa;σ3為最小主應力,MPa;σR為材料同時發生拉伸與剪切破壞時的應力摩爾圓圓心橫坐標,MPa;σR為破壞判據,σR=(σt-ccosφ)/(1-sinφ),當(σ1+σ3)/2≤σR時,材料發生剪切破壞,當(σ1+σ3)/2>σR時,材料發生拉伸破壞。
對于含瓦斯的煤巖,瓦斯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煤巖的力學性能[17-18],目前在研究含瓦斯煤的力學性質時,經常基于太沙基有效應力原理來引用有效應力進行分析,根據Terzaghi 有效應力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