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文,王曉,朱愛榮,劉凱輝
(新疆農業大學,新疆烏魯木齊 830052)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得到了國家的空前重視。研究生培養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培養質量越來越高,培養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研究生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祖國鄉村振興事業輸送了大量亟需的各類人才。在職人員提高學歷水平的愿望也越來越迫切,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在職人員提高學歷水平報考研究生人員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軌招生的情況下,在職人員攻讀碩士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在全國脫貧攻堅取得偉大勝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新疆高校如何主動面向鄉村振興實際需求,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2016年國家并軌招生以來,學校非全日制研究生中應屆生比例增大。這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統籌招生之前的差異較大。一是因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全國聯考取消后,相關工作納入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招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1]。對于畢業年限較長,工作時間較久的人來說難度太大,他們的學習時間有限,英語基礎薄弱,與全日制學生統一考試競爭力不大,因此人數較少。二是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學形式靈活,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攻讀非全日制研究生具有更多的選擇,可以同時兼顧學業和事業;三是由于并軌招生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獲得學位證和畢業證,學位的含金量更高,使學生少了很多后顧之憂。

表1 該校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年份統計表(單位:人)
從表2可知,該校招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工作單位或家庭住址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疆外生源有342人,占總人數的58.89%,比重非常大;新疆本地生源中,本市生源學生79人,只占總人數的13.84%,其余都分布在全疆各地。廣闊的生源分布使得學生集中授課非常困難。

表2 該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分布情況表(單位:人)
從表3可知,該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年齡跨度較大,31-40歲人群最多,為325人;25歲以下人群最少,只有6人;41-45歲有28人。)

表3 該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年齡分布情況表(單位:人
《通知》中明確指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質量堅持同一標準。各培養單位須根據研究生學習形式和生源特點,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方案,堅持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將納入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范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也將納入抽檢范圍[2]。在這種形勢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保障顯得尤為重要。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分布在全國各地,而新疆又地處偏遠,幅員遼闊。造成了集中授課的時間較難選擇,按照內地高校的經驗,選擇在周末集中上課在新疆高校難以實現。以新疆農業大學所在地烏魯木齊市為例,周邊最近的城市昌吉市離該校有42.5公里,駕車需要1小時,而最遠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距烏魯木齊1775公里,需要乘坐28個小時的火車后,還需乘坐汽車。遙遠的路途使周末集中上課成為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在統籌規劃前,該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集中安排在五一、十一上課,但這種短期集中學習又無法滿足質量保障的要求。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以在職非脫產的形式參加學習的,在時間上無法保障。因此難以參與導師的課題,沒有參與課題,論文的選題就會比較困難,導師就很難指導學生做論文,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學生的論文質量就難保障,但教育部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論文質量要求和全日制學生相同,在《通知》中明確指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也將納入抽檢范圍。學生的論文如果抽檢不過,對導師的影響也非常大,因此,導師們都不愿意指導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是近年來,高校擴招,研究生數量急劇增加,但導師增加的規模不大,因此每個導師招生的學生就越來越多,指導研究生成為了導師很大的負擔,尤其是在需要保質保量的情況下,導師的壓力很大,形成了導師數量和研究生招生數量不平衡的結果。
該校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年齡分布跨度較大,在25歲至45歲之間。研究生大多數已經在崗工作,甚至有一些已經成為行業的骨干,為了提升自己而選擇繼續深造。但仍有一部分是剛畢業的應屆本科生。無論是年齡還是工作閱歷都有巨大的差異,學生構成復雜導致教師上課困難較大。學生的基礎知識上也有巨大的差異,有些學生跨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專業不同,研究生專業是零基礎;有應屆本科生,也有畢業十幾年的學生;有學生在本專業已經工作了很多年,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有些學生從未進行過實踐訓練。復雜的構成給研究生培養帶來了巨大的難題。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在單位的工作業務量很大,由于日常工作時工作繁忙,即使是線上課程也很難保證質量完成,對研究生培養質量有很大的影響。
由于大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都是在職人員,甚至很多都有家庭,學生難以平衡工作、學業和家庭之間的關系。加之學生長期不在學校,因此給學校管理帶來了很多不便。很多通知的上傳下達相對滯后,學生收到通知后由于缺乏監督,對通知內容完成情況不佳,學校管理難度加大。由于學生長期不在學校,導師和學生聯系不夠緊密,學生很容易放松,對學業缺乏主動性,增加了畢業難度,降低了學校的畢業率。很多學生不能按時參加開題、中期考核等環節,造成最終無法按時畢業。甚至有些研究生在最長學習年限內都沒能畢業,嚴重影響了培養質量。同時,由于學生經常不在學校,對學校各項工作的安排都有影響。
對于非全日制研究生這樣一個復雜的學生群體,用忽視差異性、特殊性、復雜性的一刀切、統一化、單一性的教學和管理顯然是不適合的,甚至會引起他們的抵觸和反對[3]。線上教學由于其不受地域限制的優點,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新疆幅員遼闊,學生課堂授課時間無法保障的問題,通過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就可以開展教學活動,師生在家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4]。同時很多平臺都是直播加錄制的方式,可以進行課程回放,如果在教師直播時無法上課,可以在課后通過回放上課視頻,自主學習。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到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對學習效果的提升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尤其是近兩年,在疫情影響下,線上課程大力開發,老師們也獲得了越來越豐富的教學經驗,各類學習平臺也越來越多,很多優質課程和案例庫資源都被放在該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生只需要在有網絡的地方進行視頻教學,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線上教學也成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方式。
研究生培養方案是研究生培養的綱領性文件,是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是研究生管理部門、研究生導師指導研究生的主要依據[5]。它涵蓋了研究生教育的所有環節,充分體現了研究生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學科建設的狀況和特色,決定了研究生培養的內容和形式,最終決定了研究生培養的質量[6]。因此高校要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大力推進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依據產業發展和行業需求變化,每三年修訂一次人才培養方案,并建立健全公共學位課、學科平臺課和專業方向課“三級聯動”的一級學科課程教學管理體系,同時明確培養目標,有力地保障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隨著國家對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查的力度越來越大,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管理也更需要強化過程管理,要緊扣培養環節,嚴把培養過程,加強研究生開題、中期考核、分流、答辯、論文盲審、教學實踐等培養過程的監管力度,不斷推動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要加強日常督促,不能在快畢業時強調,導師要在日常多關心學生,保障學生學習質量。
非全日制的管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明確導師第一責任人制,加強導師對研究生的管理。同時制定適宜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相關制度,依規管理,科學管理。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到學校的溫暖與關心,不能一味強壓。
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具有學習時間緊迫、學業任務繁重、理論基礎差、工作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顯著特點。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面臨的主要困難就是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矛盾,因此,研究生必須制定能夠兼顧學習和工作,同時提高學習質量和自身工作效率的培養模式。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多為在職,因此工作經驗較豐富,單一導師指導制不能滿足學生教學。學校需建立完善以校企合作項目為主導的雙導師負責制,以校企、校地深度融合為著力點,加快校外專業實踐基地建設步伐,強化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鼓勵支持學院開門辦學,切實發揮行業協會和專業組織在培養方案與學位授予標準制定、教學模式改革、教育質量評價等方面的指導作用。
在當前形勢下,以“服務需求、優化結構、彰顯特色、提高質量”為內涵建設要求,聚焦鄉村振興和新疆產業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大力發展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通過深化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改革,形成結構布局合理、規模數量適應需要、培養模式特色鮮明、培養質量顯著提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體系,培養更多留得住、扎下根的高層次人才來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