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朋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浦東新區抓住建設高質量發展教育體系的有利時機,以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發展契機,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努力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層面上為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創造新經驗、貢獻新理論,加快構建學校自我督導體系的話語體系,更加充分、深刻地展現學校自我督導體系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使得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模式的機制更優化、更具有實踐活力,實現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的再發展、再突破,在區域教育層面推廣、輻射。
一、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的時代動因
浦東新區在傳承、創新“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實踐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以學校自評為基礎、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學校督導制度,推進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著力提升學校自我評估能力,優化學校內部治理。這主要是基于以下改革的要求而啟動的。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改革學校評價,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點任務:要在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的基礎上加快完善學校評價標準,以標準帶動評價改革的深化、完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是我國新時期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以優化管理體制、完善運行機制、強化結果運用為突破口,提出要“加強對學校的督導,完善學校督導的政策和標準,對學校開展經常性督導,引導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這是首次在國家級政策文件中提出的“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命題,具有戰略性意義,為區域層面推進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
《上海教育現代化2035》在“健全教育標準及評價體系,保障教育高質量發展”部分提出:“切實發揮教育標準及評價功能作用,將標準作為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學校治理的基本依據……推動學校自我評價常態化,形成學校自我改進機制。探索學校自主評價與外部督導相結合的發展性督導評價運行機制。建立辦學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并根據教育標準變化,修訂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根據對學校辦學水平的績效評價結果,動態調整資源投入。”
《上海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在學校評價改革專項行動中將以“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工作的根本標準,分類構建和完善各級各類學校評價標準,引導學校健全質量保障和自我評估改進機制,形成“診斷—反饋—改進”良性循環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上海市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立足“確保教育優先發展……”進一步強化教育督導職能,著力破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瓶頸問題,強調創新對學校的督導工作。
《浦東新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行動方案》提出:“指導學校建立自我督導體系。健全學校高質量發展自評機制,指導學校建立自我督導體系,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以學校自評為基礎、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學校督導制度。將‘五項管理等重點內容納入督導體系,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引導學校圍繞育人目標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使用科學的評價標準進行監測和反饋,形成‘診斷—反饋—改進良性循環的內部質量控制和保障機制。”
《浦東新區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方案》著眼于全面建成教育強區和區域教育綜合改革創新示范區,奮力打造“五育并舉、公平優質、開放融合、活力創新”新時代高品質浦東教育,該方案為浦東推進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提供了依據,確保了浦東新區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引領區建設中積極探索學校自我督導體系的順利進行,為其他學校提供了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的經驗。
二、對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的理性認識
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將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學校自我改進機制及學校內部治理機制三者有機整合,構建以學校發展規劃為主線,立足于構建自我督導的“制定框架—組織實施—自主評估—反饋改進—督導評估”運行機制,共同推進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個要點:強調學校主體的重要性;深化學校自我評估機制,進一步完善以學校自我評估為基礎、內部與外部評估相結合的學校督導制度,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校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深化學校內部質量控制和保障機制,引導學校圍繞育人目標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使用科學的評價標準進行監測和反饋,形成“診斷—反饋—改進”良性循環;形成基于發展性督導評估的學校自我改進機制、學校內部質量監控和保障機制的聯動效應,推動學校自我評價常態化,形成學校自我診斷、自我完善等改進機制,激發辦學活力,將督導評估轉化為推進區域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效能,引導學校內涵發展、優質發展,提升學校辦學質量。
其中,“發展性”將是這種體系的關鍵思想,注重突出學校的主體地位,提高學校自我評價能力,為學校教育活動的價值增值提供專業服務。
三、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
“高質量,不僅在于優美的校園、先進的技術設施,更在于優秀的教師、正確的教育理念和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需要提供豐富的課程、適切的知識,更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實現各科課程的育人作用;不僅需要以信息化、智能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更需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質和人才培養規律,全方位引領教育改革發展,與生活在新時代的人民的切身需求相適應。”為此,浦東新區著眼于學校高質量發展,根據《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結合《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形成了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指導學校完善自我督導指標體系和方案,做到幫助每一所學校完善治理體系,激發每一所學校辦學活力,實現每一所學校高質量發展。
(一)普通高中學校90F6AA26-219C-4467-A8F8-715C6B3DFC79
普通高中學校自我督導體系的主要內容涉及學校治理、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學生發展和特色發展等領域,其中,學校治理重點聚焦學校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五育并舉”培養體系,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充分激發辦學活力,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理念、規劃、制度、文化建設情況;教育教學重點聚焦學校立足全面育人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創新人才培養和學生創新素養培育,構建“面向人人”的課程體系、開展個性化課程設計和學生生涯發展指導情況;資源配置重點聚焦學校落實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標準、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各類教育資源整合和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學生發展重點聚焦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情況以及學生個性發展情況;特色發展重點聚焦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實踐、辦學特色建設過程,以及學校近年辦學取得的明顯成效及社會影響力。
(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自我督導體系的主要內容涉及學校治理、課程教學、隊伍建設、資源保障、學生發展和學校發展等領域。其中,學校治理重點聚焦學校堅持辦學方向、健全治理體系和維護安全穩定等情況;課程教學重點聚焦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保障學生平等權益、推動教學提質增效等情況;隊伍建設重點聚焦人員配置、教師管理、教師專業發展等,適應學校立德樹人、提高教育質量目標;資源保障重點聚焦學校辦學條件、設施裝備等教育資源對發展素質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保障情況;學生發展重點聚焦培養學生道德品行、身心健康、學業水平、創新能力、安全素養、美育素養、網絡素養、勞動習慣等發展情況;學校發展重點聚焦學校提高教育質量、融入家庭和社區、培育辦學特色等情況。
(三)幼兒園
幼兒園自我督導體系的主要內容涉及園務治理、保育教育、安全衛生、資源配置和辦園成效等領域。其中,園務治理重點聚焦幼兒園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健全幼兒園治理體系和社會協同發展情況;保育教育重點聚焦立足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形成科學保教長效機制的情況;安全衛生重點聚焦幼兒園風險防控體系的建設和衛生保健工作規范實施的情況;資源配置重點聚焦幼兒園的必備物資條件和教職工隊伍專業化發展的情況;辦園成效重點聚焦幼兒健康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和幼兒園近年來辦園取得的明顯成效和社會影響力。
四、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的制度設計
(一)實驗學校的確定
實驗學校的確定堅持組織推薦與自我申報相結合、試點探索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原則,注重與浦東新區學校緊密型學區集團化辦學探索有機結合,注重充分發揮學校“策源地”和師生“動力源”作用,注重尊重并保護學校和廣大教師的首創精神。
堅持循序漸進推進原則,實驗學校分為牽頭校和一般校兩類。牽頭校由區教育督導部門確定,與一般校形成自我督導體系建設聯盟,按照先行先試原則,對自我督導體系建設進行研究與探索,形成有一定普遍意義、可輻射示范推廣的自我督導體系發展策略和實施路徑,引領全區同類學校的評價改革實踐探索,為區域教育現代化治理體系的構建提供新思路、新機制、新模式。
原則上,首批實驗學校盡量兼顧到各個學段,選擇20所以內的學校先行試點積累經驗,后續根據試點情況,逐步擴大實驗學校范圍(集團、學區)。
實驗學校參與自我督導體系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學校自我督導體系整體模式。立足于學校整體高質量發展,結合學校學段實際,在所有領域全面建構創建學校自我督導體系。二是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專項模式。結合學校學段實際,選擇2~3項領域進行探索,建構學校自我督導體系。
(二)實踐運行機制
1.制定框架
在一定社會背景下,學校發展具有階段性,但這種階段性有時卻是以復雜化的發展形態體現出來的。這就在把握學校發展問題上給我們增添了難度,如何能透過表象發現其實質的發展瓶頸是需要認真斟酌的。為此,學校依據發展規劃和對應學段的自我督導體系內容,對自我督導評價改革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形成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涉及管理層面上的組織領導、工作計劃、人員培訓等,技術層面上的指標體系、評價工具、操作程序和評價形式等。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可能有下述的一些問題值得在實踐中摸索且總結經驗:一是根據學校發展的一般階段,對學校制定的自評指標體系和確定學校發展目標的適切性、針對性進行有效診斷;二是由于學校發展具有復雜性,一些特殊的學校由于特殊發展要素的輸入,可能在發展階段上有所跨越,實現了學校發展的第二次曲線,從而要依據學校督導評估標準對學校發展規劃進行審視;三是要及時總結、分析學校發展規劃的落實情況,從中發現相同類型學校在制訂和落實學校發展規劃中的共同做法和經驗,增強在指導學校進行自評指標體系制定和年度計劃落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組織實施
學校依據自我督導框架體系,以學年為單位,注重與辦學績效評估等相結合,開展評估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工作。
3.自主評估
學校根據收集到的評估信息,撰寫學校學年度自我督導評估報告,督導部門、學生及家長參與審議,最終由教代會審議形成報告定稿。
4.反饋改進
學校可以通過教代會、學生代表大會、家委會等途徑,反饋學校自我督導評估結果,并指定學校自我督導改進計劃,最終將自我督導評估報告及其改進計劃上報教育督導部門。
5.督導評估
教育督導部門根據學校自我督導評估學年度報告,在3~5年內完成學校發展性督導工作。
作為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一役”和“最硬一仗”,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世界性、歷史性、實踐性難題。目前,學校自我督導體系建設正在深入推進中。浦東新區將立足上海和浦東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立足全國和上海教育發展大勢,以評價改革激發浦東教育發展的內在活力,以彰顯“五育并舉、公平優質、開放融合、活力創新”的時代追求。
【本文系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區域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實踐研究》(立項編號:C2022235)和2020年浦東新區重點課題《責任督學經常性督導評價標準化的區域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20A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90F6AA26-219C-4467-A8F8-715C6B3DFC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