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珍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在小學至大學的語文學習中,語文素養都貫穿著整個語文教學。然而,當下語文核心素養的建構卻缺乏與之配套的課程模塊和培養機制,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仍舊是捧著“老思想”來授課。因此,提升語文核心素養迫在眉睫。
一、構建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課堂的意義
素養從表面上可以理解為素質和教養,主要是指一個人的修習涵養,因而素養教育本身也就是素質教育的體現和結果。作為現代教育的目標和方向,素養教育就是要不斷提高每個人的“勝任力”或“能力”,如學習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外部環境不斷變化下的適應能力和運用能力。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語言的建構與應用,主要針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要求。要求學生能正確解題,將所學、所想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會組織語言,學會用文字來表達思想和情感。二是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即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深挖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的文學底蘊能夠得到發展,使其能確立個性化的學習方向,樹立正確的思維模式,實現素質教育。三是審美的鑒賞與創造。這一方面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在學習中有創新、有自己的思想,鑒賞分析文章,并汲取百家之長,進行自我創造。四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重視傳統文化的展現,讓學生可以傳承傳統文化,并與實際生活聯系,實現創新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新課改背景下,這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內容為教學的開展和發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真實感受和理解核心素養,則需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更高效地自主學習,發展綜合素質,提高語文學習的探究和應用能力,還能實現高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想落實新課標的先進理念,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實施素養教育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尊重當前的教育現狀,又要結合未來的趨勢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時下最大的困境在于如何教的問題,也就是在明確方向的同時,為教育教學找到具體的實施策略,把素養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抓住教育中最核心的東西,把普適化教育與個性化、差異化結合起來,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同時注重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區別于其他人的獨特性能力。
二、構建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課堂的內涵
(一)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提升
語文思維能力簡單來說,是對文章、語句、詞語的賞析思維方式,遇到一個好的詞語、語句和文章,首先能知道是好的,然后能進行具體評析。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促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提升。在課堂教學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搜集和靈活運用相關資料,為學生創設有深度的思考、有針對性的釋疑等活動,從而促進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形成。
高中階段學業繁重,學生在課后的學習時間不多,所以課堂依然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新課改下,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教學結構上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內容,使其能夠反思,從而發展和提升其語文思維能力。
(二)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
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的內容是多元化的,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審美滲透較為便利。
群文閱讀是新課改下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法,可以讓學生快速完成閱讀,積累知識。通過群文閱讀的落實能讓學生進行文學鑒賞,并進行創新。如針對文言文中議論文的教學,教師可以將《寡人之于國也》《勸學》《過秦論》《師說》這四篇課文一同教學,組織學生分析其中的論點和論據,然后再做互動交流,完成閱讀理解,提升學生對議論文言文的認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高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開展不能僅限于教材內容,還要做課外文學作品上的延伸,讓學生可以接觸更多的寫作風格和內容,積累文學知識,這有利于審美素養和語文試題解答能力的提升。
(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語文是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學科。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將之作為教學內容引出,并組織學生討論,從而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背誦古詩文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背誦古詩文的過程中還需要理解其含義,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應用,進一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
(四)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
語言應用能力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都是依據自己的感性認知去理解文章意思,隨著學習的深入,逐漸走向理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強化對學生語言知識的傳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三、構建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課堂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
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接收,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維的發展都處于停滯狀態,自主學習能力差。要想提高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改變教學方式,有效滲透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教師先要從單一的知識講解和題目解析中脫離出來,創新以學生的參與為主的教學方式。這樣既能使學生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又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從而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條件,落實生本理念,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二)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實踐活動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如教師在講解完理論知識后,就可以給學生設計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不斷地積累語文知識,但對于學生來說,語文知識的積累過程相對而言比較死板,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無趣”的想法,再加上受到學習能力的限制,不能及時吸收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導致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給學生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更多知識,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每學期,教師可以舉辦各種活動,如作文大賽,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作文中,以此鞏固學生之前所學的內容。再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節內容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水滸傳》的認識和理解,講一講林沖這個人物,還可以圍繞林沖這個人物開展辯論賽。38BF582F-8363-446B-8C23-FD9CA46F95D5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內容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是單一地運用語言教學,無法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素材,學生也無法直觀感受。高中語文教師應與時俱進,將核心素養與信息技術相融合,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其文學視野,促進其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鳳凰傳奇的歌曲《荷塘月色》,順勢引出本課內容。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情感基調,理解文章主旨,學習并運用修辭、寫景抒情的方法進行寫作。
高中語文課本中古詩詞以及文言文都和歷史相關,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給學生展示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結合時代背景知識來理解文本中的內容,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搜集相關資料,在課堂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表達了蘇軾懷才不遇、功業未就的憂憤之情。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這節內容時,學生可能不懂為什么蘇軾會懷才不遇,這時教師就可以借這首詞給學生講一講蘇軾的一生,以及創作這首詞時的背景——蘇軾被貶黃州已有兩年,讓學生置身于時代背景中進行思考,就能很好地掌握其中的情感,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四)開展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賞析優秀的語文作品,讓學生進行分析和欣賞,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在賞析文學作品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仔細閱讀文章,讓學生發現文章的閃光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作者的角度進行思考,不僅要學習其中的語句,還需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然后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中,為自己的作文增添色彩。
高中課本中有很多優秀的文章,教師要帶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學習,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沉浸在情境中學習。通過情境教學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學習中。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中的內容給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或者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感受文章之美。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沁園春·長沙》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其中氣勢磅礴的美,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視頻,從中理解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進行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以便在以后的寫作中加以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有效地組織自己的語言。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富有情感,再加以技巧,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寫作方式。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要不斷給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及時激勵學生,讓學生產生寫作的動力。可以從寫日記開始,暢所欲言,不限制字數和題材,讓學生在日記里盡情地表達情感。學生通過日記的積累能夠很好地奠定寫作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還可以在講解完一篇文章后,讓學生進行隨堂訓練。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片段仿寫在學習領會掌握某項寫作能力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片段比較簡短,可以集中精力掌握要點,同時可以馬上反饋,具有很好的時效性。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后,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的最后一個段落進行仿寫。教師及時審閱學生仿寫的段落,并針對學生所寫的段落進行及時指導,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要教給學生作文講評的方法,既要找優點,也要找不足。對于成功者,要讓他們談寫作的體會,更上一層樓;對暫時不成功的學生,也要肯定他們的努力。作文講評不只是糾正,更是一種欣賞,一種激勵。
(六)開展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言敏感度
高中生已經有了自主閱讀的意識,但是需要教師教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進行高效的閱讀。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根據課本中的內容適當延伸,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推薦課外讀物時,不僅要結合教學的內容,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推薦,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當中。比如,在教授《祝福》這篇課文時,需要讓學生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特點以及神態來分析這個人物的性格。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魯迅的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狂人日記》等,讓學生學習其中優秀的寫作手法,以此來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還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探討、交流,分享讀后感。通過交流、探討,學生能夠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賞文章,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的教育體制也在不斷地深化改革,新課改背景下,也對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構建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衡量一節語文課是否成功,并不是看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得如何精彩,而是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表現出了足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效課堂是諸多教師追求的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學習狀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順應教育的發展,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明確教學目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38BF582F-8363-446B-8C23-FD9CA46F95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