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完成教書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承擔起育人這個偉大而神圣的責任,而且小學生正處于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階段,德育工作的推進就更為迫切。小學的德育教育不僅要在品德與生活課程中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更需要各科之間的相互配合,將德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而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具有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是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
一、在拼音拼讀識記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漢語拼音是小學生識字斷文的重要工具,也是小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然而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卻是十分單調枯燥的,而且一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教師對漢語拼音的拼讀識記的教學要巧用辦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將拼音拼讀識記的教學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開,例如巧編小故事、小兒歌,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有利于促進教學的進行和德育的滲透。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思想品德處于發展期,對文明禮儀也沒有明確的概念,對于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沒有正確的認識,因此,在拼音拼讀識記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漢語拼音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學會愛與被愛、學會團結合作與人交往、加強文明禮儀教育,促使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要求語文教學要順應時代的潮流,教師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于拼音拼讀識記的教學中,把愛國、守法、明理、誠信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稚嫩的心田。
二、在識字寫字指導中滲透審美情趣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識字寫字目標的達成,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漢字作為一種載體,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而且漢字字形優美,寓意深刻,結構多變,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然而,數量多,筆畫多,結構復雜等因素也給小學語文漢字教學帶來不小的難度。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努力探索具有趣味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識字寫字的興趣,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氛圍中學習。具體來說漢字教學一方面要依托中國流傳至今的美學原理,結合漢字的書寫特點和構詞規律進行審美教育滲透,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將漢字與日常為人處世聯系起來,將識字寫字教學與人格教育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提高審美情趣的同時能學會如何做人。
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也采用這種方式。例如我在“材”的教學中,故意將木字旁的“、”寫成了捺,并讓學生對照課本中的“材”找不同并比較這兩個字哪個更漂亮,學生很快發現了“木”做偏旁時捺要變成“、”,這樣更緊湊美觀。我順勢引導他們:做人就像寫字,謙和禮讓才能美觀,同學之間的日常相處要團結友愛,互相謙讓。
三、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民族精神教育
語言文字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也蘊含著我們民族深沉積淀的民族精神。因此,在小學與教學中要特別注重語言文字的學習與訓練,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滲透其中。
在《歡慶》的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通過品味這首詩的語言,理解田野、楓林、藍天、大海所隱含的成績、紅旗、和平、歌唱等意義,感受作者對祖國深切的祝福,充分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想對祖國媽媽說的話寫下來,讀給自己的父母、朋友聽。或者畫一幅祝福祖國生日的畫,并在畫上寫一些心里話。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和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得到提升,還能夠在無形之中將熱愛祖國的思想觀念“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四、在美文詩篇朗讀中滲透環保生命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編者選編了一些語言優美,情感豐富,意蘊深遠的文章。學這類美文詩篇在品味朗讀之中才能更好地滲透德育。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曾經美麗的小村莊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的變化,使學生明白美麗如斯的小村莊消失的原因,進而使學生認識到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與生態的重要性,從而增強環保意識,真正做到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學會認識和感悟生命,從而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就是要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關愛,學會尊重,學會理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將生命、環保等思想如春風化雨般“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在真、善、美的熏陶感染中成長為健康向上、熱愛生活的人。
五、在唐詩宋詞賞析中滲透品行情操教育
詩以言志,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詩詞短小精悍,語句優美,內容豐富,主題明確,是很好的德育滲透材料。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品讀賞析,領會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同時,也滲透了品行情操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詞種類繁多,教師要充分挖掘古詩詞所蘊含的德育內容,并將其滲透于詩詞教學之中。例如在學李紳的《憫農》二首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體會社會的不平和作者對農民生活疾苦的同情,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尊重勞動成果,節約糧食,培養學生的悲憫之心。在學陸游的《示兒》時,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理解詩人至死都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強烈而真摯的愛國之情,更要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矢志報國,自強不息。在寫景古詩詞教學中,要加深學生對祖國廣袤秀麗的大好河山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思鄉古詩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親情的珍貴,學會感恩親人;在生活啟示型古詩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心態,引導學生積極應對挫折,學會在逆境中成長。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書育人是其本職工作。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小學語文教師更要重視德育滲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