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摘要時代發展對高校藝術設計學科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應把握時代發展脈搏,著重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素養、創造能力與實踐能力,積極推動美育教育融入藝術設計學科教學中。所以,高校應詳細分析實施藝術設計學科“立交橋”式交融互動美育模式的重要意義,并針對性提出此教育模式的實施路徑,打造交融互動美育模式,推動美育更好地融入藝術設計學科中,實施藝術設計學科教學新生態,穩步提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校;藝術設計;立交橋;交融互動;美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5.014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Overpass" Blending and Interactive AestheticEducation Mode of Art and Design Discip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Fei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rasp the pul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focus on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quality, creative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 and design,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nalyze in detail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the "Overpass" blending and interactive aesthetic education mode of art and design discipline,?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is education mode,? create the blending and interactive aesthetic education mode, promote the better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art and design discipline, implement the new ecology of art and design discipline teaching, and steadi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t design; Overpass; blending and interac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1實施藝術設計學科“立交橋”式交融互動美育模式的重要意義
1.1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與審美素養
美育可幫助學生將“形式美”延伸為“本質美”,提升學生認識美、感受美、發現美與創造美的能力,同時,學生在此過程中還可升華思想境界,降低學生被外界不良因素影響的程度。尤其是新時代學生深受不良文化思潮的影響,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在高校學生群體中不斷滋長,學生亟須美育引導其正確認知本質美,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升華心靈境界。[1]美育可以為學生排除外界干擾,為提升學生品德修養注入精神力量,能夠帶領學生從更高的藝術視角欣賞藝術作品,為學生設計極具美學價值的作品提供了堅實保障;由此可見,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來說,美育能夠長期發揮實效性至關重要,所以,高校應積極實施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立交橋”式教學模式。
1.2提升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時代發展使人們生活質量逐漸提高,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也不僅僅停留在吃飽穿暖的層面,而是在生活中開始追求藝術美的存在,藝術設計行業也迎來全新發展契機,藝術設計人才要求也隨之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底蘊與精神內涵是其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高校應積極推動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交融互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厚實學生的人文底蘊,提高學生與藝術設計行業人才要求的契合度,使學生在藝術作品設計中保持飽滿精神,并始終以創新為立足點,為藝術設計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為實施藝術設計行業全新發展格局提供人才保障,保證藝術設計行業可持續發展。
2實施藝術設計學科“立交橋”式交融互動美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2.1對美育重視程度不足
高校藝術設計學科教學目標在于提升學生藝術設計的實踐能力,并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與專業技能。在藝術設計學科人才培養計劃中,高校普遍重點關注藝術設計學生的實操能力,較少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并且未切實落實美育,導致美育無法在學生發展中發揮重要價值。由此可見,高校對美育重視程度較低,甚至片面地認為僅依靠藝術設計學科教育就可滿足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要求,間接阻礙了高校實施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交融互動的教學模式。8C9FFEB0-39AC-4BED-973F-54310D928E3E
2.2缺乏師資力量
實施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立交橋”式教學模式需打破學科界限,將藝術設計學科知識與美育知識融會貫通,從而將其融入藝術設計學科人才培養中,切實發揮藝術設計學科資源與美育資源的優勢與作用,所以,師資力量直接影響“立交橋”式教學模式下的人才培養質量。[2]當前部分高校通常為藝術設計學科教師在授課中向學生傳授美育知識,缺乏美育教師專業性、系統化的指導,學生僅能夠依靠自身領悟美育知識,嚴重阻礙了美育資源發揮育人效果,間接影響高校實施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立交橋”式教學模式。
3藝術設計學科“立交橋”式交融互動美育模式實施路徑
3.1提高對美育的重視程度
傳統藝術設計學科教育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忽視美育在藝術設計學科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價值,高校對美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立交橋”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所以,在實施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立交橋”式教學模式中,高校首先應提高對美育的重視程度。高校藝術設計學科學生通常具備良好的設計天賦與學習能力,并在通過藝術設計學科的學習已掌握部分專業知識與技能,但時代發展對藝術設計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高校應把握藝術設計行業發展脈搏,認識到美育在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意義,提高對美育的重視程度,將美育貫穿于藝術設計學科教學中,以美育為支撐完善藝術設計學科教學,為實現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立交橋”式交融互動營造優質執行環境,多維度提升藝術設計學科人才培養質量,最終實現藝術設計學科人才的培養目標。
3.2強化藝術設計學科師資建設
在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交融互動的教育模式下,藝術設計學科教師是提升美育質量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藝術設計學科教師自身審美素養、人文知識儲備、價值觀念直接影響學科交融互動的教育模式開展情況。[3]新時代世界文化處于快速交流融合期,藝術設計學科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體系,積極接受新知識與新觀念,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所以,高校應加強藝術設計學科師資隊伍培訓工作,為美育教師與藝術設計學科教師搭建溝通橋梁,同時,結合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立交橋”式教學模式的工作需求,針對性強化藝術設計學科教師的培養工作,并提高藝術設計學科教師信息分辨能力與資源提取藝術,多維度提升藝術設計學科教師綜合素養與美育能力;除此之外,高校還應在藝術設計學科教師考核體系中增加美育能力考核,喚醒藝術設計學科教師提升自身美育能力的主動性,多維度提升藝術設計學科教師美育能力,打破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交融互動中存在的壁壘,實現藝術設計學科知識與美育知識有效銜接,增加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的交互點,切實促進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交融互動,為實施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立交橋”式教學模式夯實基礎。
3.3將美育厚植于藝術設計學科建設中
在實施藝術設計學科“立交橋”式交融互動美育的教學模式下高校應準確把握美育特點,并從宏觀角度規劃藝術設計學科建設,將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融會貫通,破除阻礙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交融互動的籓蘺,為美育厚植于藝術設計學科建設夯實基礎。在美育融入藝術設計學科建設的過程中,高校應遵循美育規律,陶冶學生情操,升華學生思想境界,并多維度詮釋美的本質,為學生營造可直觀感受美的藝術環境,為學生創作注入精神活力,穩步推進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的交融互動。
在實施藝術設計學科“立交橋”式交融互動美育的教學模式下,高校應重新審視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之間的關系,以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之間的交叉點為提升兩者交融互動的立足點,并在藝術設計學科教學中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帶領學生深刻感知美,使學生在實踐探索中對美產生新的認知,切實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推動學生主動發現生活中的美,進而創造美,為學生更好地適應藝術設計行業發展夯實基礎。[4]除此之外,藝術設計學科教師應認識到美育對提高學生創造性的重要作用,實施全新學生評價體系,將美育能力融入學生評價標準中,為提升藝術設計學科“立交橋”式交融互動美育教學模式的科學性與可實施性夯實基礎,穩步推進美育融入藝術設計學科教學中,彌補藝術設計學科教學中存在的短板,實現藝術設計學科資源與美育資源有效利用,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3.4豐富課外美育實踐活動
其一,以生活美學為根基開展美育實踐活動。藝術本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在傳統歷史文化中歷來有“生活美學化”與“美學生活化”這一說法;以生活美學為根基開展美育實踐活動即是指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教會學生欣賞美,使學生逐漸認識到美的本質,培養學生通過捕捉生活中的美進行藝術創作的意識與能力。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逐漸豐富了生活藝術,生活中隨處可見藝術蹤影,如服裝、工藝品、室內設計、配飾、物品包裝、建筑物等都存在不同的美,都可使學生從中獲取藝術靈感,教師應鼓勵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依托自身熟悉的事物培養自己領悟美的能力,深層次領會生活美與藝術美之間的內在聯系。
其二,構建特色藝術實踐基地。高校應根據自身校園文化特色與藝術設計學科學生實際情況針對性構建藝術實踐基地,并充分發揮藝術設計學科師資力量,開創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新格局,為學生搭建與其他學生溝通學習的橋梁。在藝術實踐基地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生興趣點,注重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基于傳統服裝、禮樂、舞蹈、陶瓷等藝術形式提升學生藝術素養,使學生在感悟經典的同時開闊視野,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全面提高學生個人修養,為學生專業發展奠定良好文化底蘊。
其三,以藝術設計行業人才標準為導向培養學生審美素養。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對藝術設計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應以藝術設計行業人才標準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在課外美育實踐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創造精神與審美素養,豐富學生精神內涵。[5]高校應深化校企合作,并在美育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企業的資源優勢,邀請企業管理人員或優秀設計師到校開展審美講座,幫助學生及時掌握審美新趨勢,保證學生能夠緊跟時代發展腳步。高校還可依托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企業實習機會,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掌握藝術設計行業人才審美素養,為學生專業發展夯實基礎。
其四,提高對藝術社團活動的重視程度。在課外美育實踐活動中,高校應注重發揮藝術社團活動的重要作用,提高對藝術社團活動的重視程度,并強化藝術社團活動的管理,推動藝術社團活動融入學生審美素養培養中,將學生在藝術社團活動中的參與情況融入學生評價體系中,以此提高學生在藝術社團活動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藝術社團活動在課外美育實踐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應注重使藝術社團活動主題凸出藝術性與群眾性,將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熏陶學生道德情操作為藝術社團活動開展目標,如舉辦繪畫作品展、舞蹈節、辯論賽、書法作品大賽等,在豐富藝術活動形式的基礎上為學生營造藝術氛圍,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追求美的能力。
4結語
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分支,通常根植于其他學科教育體系中,但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高校藝術設計學科中美育始終處于邊緣化地位。美育影響著學生藝術修養與審美素養,缺乏美育能力極易導致學生創作的作品缺乏精神內涵,所以在藝術設計學科中強化美育至關重要。高校可推動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形成“立交橋”式的交融互動,實現藝術設計學科與美育的交互融合,使美育在藝術設計學科中充分發揮作用,推動藝術設計學科優化發展,導正藝術設計學生思想行為,培養學生健康人格修養,切實提高學生與藝術設計人才需求的契合度,為藝術設計行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 李可.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藝術美育探索實踐與創新[J].四川戲劇,2021(07):148-150.
[2] 劉一藍.“美”的實在與超脫——新文化運動中的藝術、設計與美育[J].裝飾,2021(07):60-73.
[3] 杜濤,全利,張勃.基于校企協同與學科融合的“交通+藝術”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新探索[J].裝飾,2020(05):124-125.
[4] 宋立民,于歷戰,李朝陽.回顧與前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發展脈絡與學科建設[J].裝飾,2019(09):22-25.
[5] 魯曉波.新時代下的美育與創新:面向未來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J].裝飾,2019(09):12-17.8C9FFEB0-39AC-4BED-973F-54310D928E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