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霞 遲瑛嬌 林文 朱雪妍
冠心病心肌缺血為臨床常見慢性疾病[1],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者引發較多并發癥威脅患者生命。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進行早診斷、早治有利于改善預后。心電向量與心電圖均為心臟疾病的常用診斷方法[2],本研究探討單用心電圖檢查與心電圖聯合心電向量檢查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正常體檢者10 例、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8 例、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39 例作為研究對象。正常體檢者男5 例,女5 例;年齡 44~75 歲,平均年齡 (63.5±6.8)歲。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男12 例,女6 例;年齡 45~78 歲,平均年齡 (62.5±6.2)歲。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男21 例,女18 例;年齡43~76 歲,平均年齡 (62.5±6.8)歲。正常體檢者、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及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心電圖檢查:研究對象取仰臥位,維持平穩心情和呼吸,將患者雙腕、雙踝和前胸充分暴露,應用酒精擦拭,連接導聯線,檢查后進行數據記錄。心電向量檢查:即以Frank 導聯連接,研究對象取仰臥位,對放置導聯電極部位皮膚進行消毒。采集正交心電圖資料,15 s 截取目標心搏,獲得心電向量圖。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①比較正常體檢者、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額面和橫面T 向量環情況,包括T 環電壓、L/W、T/R、T-QRS 夾角。②比較正常體檢者、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T 環方位、運轉及三面ST 向量情況,具體包括T 環轉向、T 環順時鐘運行及三面ST 向量≥0.1 mV 情況。③比較心電圖單獨檢測與心電圖聯合心電向量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陽性率。判定標準:心電圖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陽性標準[3]:ST-T 段抬高;T 波倒置;Q-T 延長間期。心電向量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陽性標準[4]:T 波改變變圓;T 環變短;T 環轉速異常或T 環轉向異常;RT 夾角變大;振幅≥0.1 mV;當有3 項陽性表示心肌缺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正常體檢者及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額面和橫面T 向量環情況比較 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額面和橫面T 環電壓、L/W、T/R、T-QRS 夾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體檢者額面和橫面T環電壓、L/W、T/R 明顯高于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T-QRS 夾角明顯小于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正常體檢者及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額面和橫面T 向量環情況比較()

表1 正常體檢者及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額面和橫面T 向量環情況比較()
注:與正常體檢者比較,aP<0.05
2.2 正常體檢者、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T 環方位、運轉及三面ST 向量情況比較 正常體檢者T 環轉向、T 環順時鐘運行及三面ST 向量≥0.1 mV 占比均低于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正常體檢者、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T 環方位、運轉及三面ST 向量情況比較[n(%)]
2.3 心電圖單獨檢測與心電圖聯合心電向量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陽性率比較 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電圖聯合心電向量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陽性率94.44%明顯高于心電圖單獨檢測的66.67%;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電圖聯合心電向量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陽性率97.44%明顯高于心電圖的76.9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心電圖單獨檢測與心電圖聯合心電向量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陽性率比較(n,%)
現代人類心腦血管疾病呈顯著上升趨勢,冠心病為常見病,冠心病心肌缺血表現較為多樣,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容易被疏漏,不能早期發現和治療,使患者發生心肌梗死和猝死[5]。心電圖與心電向量均可記錄心臟病理狀態變化情況,心電圖為心電向量在平面上的投影[6],對T 環方向、大小、形狀上的改變的表達引起ST-T 段的改變[7]。但不能對一過性并可逆性導致靜息狀態下ST-T 的改變進行觀察,容易出現假陽、假陰性的結果[8]。應用心電向量更為直觀明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中觀察心電向量的T 環形狀、角度、大小、方向及T-QRS 夾角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額面和橫面T環電壓、L/W、T/R、T-QRS 夾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體檢者額面和橫面T 環電壓、L/W、T/R 明顯高于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T-QRS 夾角明顯小于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體檢者T 環轉向、T 環順時鐘運行及三面ST 向量≥0.1 mV 占比均低于無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有癥狀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聯合心電向量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陽性率明顯高于心電圖單獨檢測,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應用心電圖聯合心電向量檢測可有效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臨床檢出率,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