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胎兒泌尿系統異常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其屬于一種先天性畸形,發生率較高。由于優生優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近年來產前超聲檢查對于降低圍生兒出生缺陷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產前對胎兒泌尿系統進行超聲檢查,可及時發現異常情況[1]。隨著產前超聲檢查與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產前胎兒畸形檢出率及診斷準確性率也增高,對后期的治療與優生優育均發揮出重要的作用[2]。在本次研究中,對產前超聲檢查在胎兒泌尿系統異常中的診斷價值進行探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90 例產前超聲檢查發現泌尿系統異常的孕婦及胎兒超聲資料,孕婦年齡20~43 歲,平均年齡(29.63±5.27)歲;初次發現異常時孕周20~29 周,平均孕周(23.43±2.65)周。
1.2 方法 采用超聲儀器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孕婦使用腹部凸陣探頭,探頭頻率控制為3~5 MHz,檢查體位采用常規仰臥位,必要時聯合側臥位檢查。如果胎兒體位不配合時,告知孕婦活動后進行復查。需要對胎兒的各個系統器官進行全面測量與檢查,對羊水、胎盤、臍帶等情況密切觀察。發現胎兒雙腎異常后需要對胎兒腰部脊柱兩側重點掃查,需要橫向與縱向掃描,及時了解胎兒兩側腎臟的情況,對腎臟大小、形態、結構、回聲特點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與測量。了解胎兒腎動脈血流情況,觀察膀胱充盈、排空情況。了解胎兒輸尿管是否擴張等情況,并保存圖片。之后需要對其進行隨訪,取得引產或分娩后的資料,并了解部分病理診斷資料,將其與產前超聲結果進行對照分析。
1.3 觀察指標 對胎兒隨訪至出生后給予超聲檢查或CT、MRI 檢查確診,統計產前超聲檢查診斷準確率,分析胎兒泌尿系統異常類型。泌尿系統異常類型包括腎積水、重復腎、多囊腎、馬蹄腎、單側腎缺如、異位腎并發育不良、后尿道瓣膜、腎囊腫、膀胱異常、腎腫瘤。
隨訪至出生后超聲檢查或CT、MRI 檢查確診85 例,產前超聲診斷準確率為94.44%(85/90)。產前超聲檢查發現胎兒泌尿系統異常包括:腎積水27例,重復腎3例,多囊腎10 例,馬蹄腎16 例,單側腎缺如6 例,異位腎并發育不良18 例,后尿道瓣膜1 例,腎囊腫3 例,膀胱異常4 例,腎腫瘤2 例。見表1。其中腎囊腫、馬蹄腎、膀胱異常在隨訪中未發現腎功能損傷,未給予特殊處理,其余情況均給予手術治療,療效較好。

表1 胎兒泌尿系統異常類型分析[n(%)]
胎兒泌尿系統異常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為了確保胎兒的健康需要及時給予泌尿系統檢查,以便提高檢查準確率,為后期的診療提供有效的依據。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改進與成熟,在胎兒泌尿系統異常篩查中得到推廣普及[3]。胎兒泌尿系統異常檢出率與診斷準確率在不斷提升。胎兒泌尿系統異常的主要因素包括:環境、食物衛生、遺傳、生活習慣等,需要重視產前超聲檢查,以便最大程度降低由于泌尿系統異常在產后不能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而引起的家庭經濟與精神負擔。在胎兒泌尿系統異常檢查中,超聲檢查是最普及與經濟實用的方法,其應用價值較高[4]。
由于胎兒腎與膀胱是比較容易辨別的腹部臟器,在產前超聲檢查中可以根據不同孕周采取對應的檢查方法。11 孕周時可采取陰道超聲檢查胎兒腎臟,14 孕周時可采用經腹部超聲檢查胎兒腎臟,在20 孕周后胎兒腎臟能夠清晰顯示,產前超聲檢查胎兒泌尿系統異常的結果相對可靠有效。正常胎兒的腎臟矢狀切圖像成纖維蠶豆樣,橫切面呈現為類圓形,腎盂不分離或稍分離,正常輸尿管無法檢測到,膀胱在盆腔的類圓形暗區[5]。胎兒泌尿系統異常主要包括以下幾種[6-10]:①腎積水。超聲圖像顯示為腎盂分離伴有或不伴有輸尿管增寬情況,主要表現為腎盂分離,腎實質厚度變薄,腎臟形態更大,腎盞擴張,需要在以后的妊娠中隨訪觀察,大多數在出生后自行恢復,考慮可能是功能性改變,其主要原因為胎兒在宮內受到母體黃體酮類激素影響,從而導致泌尿系統平滑肌松弛,或者由于孕婦大量飲水、胎兒膀胱過大擠壓輸尿管引起的。當腎積水>15 mm、輸尿管增寬,考慮可能存在泌尿道梗阻性病變,在新生兒期手術率較高;②多囊腎與異位腎并發育不良。多囊腎主要表現為腎臟內存在較多的多囊性區域,囊性區域不互通,腎臟表面粗糙,腎臟形態明顯縮小,通常合并發育不良。異位腎主要表現為位置異常,腎盂輸尿管擴張積水,腎臟縮小,腎皮質分界模糊,腎實質回聲變強;③腎囊腫。超聲圖像表現為腎實質內存在單一囊性無回聲區域,腎實質占位性病變,腎實質內出現低回聲團或等回聲團,血流信號豐富;④重復腎。分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重復腎兩種。不完全性重復腎為兩個分開的腎盂各自發出輸尿管,下行中兩根輸尿管結合成為一根,開口在膀胱部位。完全性重復腎為兩個分開腎盂分別發出各自的輸尿管,下行中兩根輸尿管不會結合在一起;⑤腎缺如。單側腎缺如對側腎臟會出現代償性增大。雙側腎缺如會出現羊水過少情況;⑥馬蹄腎。雙側腎臟上級或下級會出現融合情況,超聲圖像為橫切面腎盂角變小,雙腎冠狀切面表現為腎臟下級呈現“U”形;⑦尿道下裂。主要根據陰囊、陰莖異常形態推斷診斷;⑧巨膀胱。需要根據膀胱縱徑進行診斷。
在胎兒泌尿系統異常中采取產前超聲檢查可以取得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對孕婦與胎兒無損害,可以實時成像,在產前胎兒檢查中逐漸成為首選方法[11,12]。產前超聲檢查可以盡早且有效篩查出泌尿系統異常情況,能夠顯著提高人口素質[13,14]。另外,隨訪工作也十分重要,產前超聲檢查可以指定統一的隨訪表格,由專人負責,需要對產檢發現異常的孕婦進行隨訪,以便了解其最終結局。在孕婦分娩后需要再次檢查與核實診斷,明確產前檢測的準確率,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診斷效率。
綜上所述,產前超聲檢查在胎兒泌尿系統異常中的診斷價值較高,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對胎兒娩出后的治療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