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利 崔蘭
淚道阻塞是大多數中老年人常見眼科疾病,患者臨床表現為溢淚,伴有膿性分泌物,影響生活及工作,嚴重者可造成眼球感染或其他全身疾病,給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1]。而目前,臨床治療淚道阻塞的方法較多,如:淚道探通術、淚道激光成形術、鼻淚管支架植入術等,其中淚道探通術因其操作簡單、快捷,損傷較小,疏通效果較好,從而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2]。但是,淚道探通術的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較高,尤其是術后感染問題成為影響手術效果的關鍵。本研究采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膠和地塞米松輔助淚道探通術治療淚道阻塞,通過藥物抗感染作用降低感染率,減少并發癥,加快患者恢復,取得顯著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淚道阻塞患者16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 例。對照組男38 例,女42 例;平均年齡(54.39±8.72)歲;平均病程(2.67±0.43)年。觀察組男37 例,女43 例;平均年齡(53.98±8.64)歲;平均病程(2.58±0.4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淚道阻塞的診斷標準并且確診;②所有患者均為單眼淚道阻塞;③患者溢淚癥狀持續在3 個月以上;④采用擠壓按摩淚囊區治療無明顯好轉。排除標準:①合并腫瘤、外傷性淚囊炎及其他嚴重眼科疾病引起的溢淚患者;②對實驗藥物過敏或存在手術禁忌證患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④有過眼部手術史。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淚道探通術治療。術前1 周,患者采用淚道沖洗方式確定阻塞部位。手術時患者取仰臥位,保持口腔、呼吸道暢通,常規消毒鋪巾,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做眶下神經、內眥結膜及淚點局部麻醉,采用淚點擴張器擴張上下淚點,翻轉患眼下瞼暴露淚點,探針插入下淚點1~2 mm,推注生理鹽水,患者出現吞咽動作或有液體流出表示探通成功。如在探通過程中遇到阻力較小即可拔出探針,如果阻力較大則須對探針尾部進行固定,留針20 min 后拔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膠及地塞米松輔助治療,將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膠與1 g 地塞米松做成混懸液,使用注射器連接空心淚道探針,緩慢推注,直至鼻道內出現混懸液說明藥物聯合探通術成功[3]。兩組患者均術后采用抗生素滴眼液預防感染。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溢淚、膿性分泌物等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淚道通暢;有效:溢淚癥狀明顯減輕,但淚道沖洗不徹底,仍有少量膿性分泌物;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病情加重[4]。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淚道功能恢復時間。③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出血、淚腺腫脹、感染撕裂及其他。④復發率,治療后隨訪3 個月統計復發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1.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淚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淚道功能恢復時間(5.46±1.12)d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8.21±1.24)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4.720,P=0.000<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50%、復發率5.0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25%、16.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比較[n(%)]
淚道阻塞多是因長期慢性炎癥刺激淚道黏膜導致黏膜粘連、炎癥性腫脹以及淚道組織增生肥厚多導致的眼部疾病[5]。患者多出現溢淚癥狀,同時還因淚道感染導致膿性分泌物,隨著病情發展會導致眼內外感染,炎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治療淚道阻塞的方法有很多,保守治療方法就是通過按摩擠壓淚道,排除膿性分泌物,同時進行沖洗,但是這種治療方法不能從根本上恢復淚道暢通,效果不佳[6]。臨床認為治療的關鍵在于控制炎癥并恢復引流通道,因此手術治療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方法。其中,淚道探通術憑借著操作簡單、痛苦小及費用低的優勢,在治療淚道阻塞方面被廣泛應用。但是單純淚道探通術容易出現術后出血、炎癥滲出、瘢痕等并發癥,短期內雖然可使淚道暢通,但是很容易再次阻塞。為彌補淚道探通術的不足,有研究發現,藥物輔助手術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7]。本研究采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膠聯合地塞米松輔助淚道探通術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1.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淚道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50%、復發率5.0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25%、16.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此研究結果與袁勇等[8]研究結果一致。左氧氟沙星是一種喹諾酮類廣譜抗生素,能夠通過抑制細菌DNA 旋轉酶及DNA 復制發揮其抗菌作用,對葡萄球菌、嗜血桿菌等具有較強的滅殺作用[9]。地塞米松是一種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能夠抑制炎癥細胞,減輕炎癥反應。將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膠與地塞米松制成混懸液注入淚道中,一方面可起到沖洗、擴張的作用,將淚道擴張通暢,減輕因探通所導致的淚道損傷;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兩者的抗感染抗炎的作用,抑制淚道炎癥,減少炎癥物質和細胞滲出,阻止淚道黏膜粘連,促進淚道修復[10]。但是在進行淚道探通術時需要保持下眼瞼的固定性,防止在探通過程中造成淚小管損傷,而且在使用探針進入時力度要輕柔,而且要緊貼骨壁,盡量減少對淚道的損傷,避免炎癥和感染。另外,還需避免假道的形成,在探針推進的過程中如遇到阻力時,要將探針退出一些,調整方向后再進行探查,盡量避免因過度探針推進,導致假道形成。另外,再根據口腔、鼻腔出現液體判斷探通成功時,還需觀察是否存在皮下水腫,以防止假淚道形成。
綜上所述,采用淚道探通術聯合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膠和地塞米松治療淚道阻塞,能夠有效縮短淚道功能恢復時間,治療效果顯著,且并發癥和復發幾率降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