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強

摘要:北京某基坑開挖深度11.80~18.10m,東南方向是已經開始作業的1~3號住宅建筑,全部使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形式的地基。其中,一號樓、二號樓的北部大搞7m的位置以內,是方形的布樁,南北部分的場地,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在東西側方向,總體偏差了0.7m。由于工期緊張,在確保基坑,以及附近的建筑設施安全的條件下,使用上方土釘墻方式結合下方樁錨的支護方式。支護樁使用和緊鄰的CFG樁,相互水平,其距離相同的布置方法,同時,采用加大錨固的直徑長度,切實的減短了錨桿的長,把錨桿的規劃長度,把控為一號樓、二號樓水泥粉煤灰碎石樁的出現位置偏差的地點。為進一步優化作業的精度,作業實施區域使用坐標布置樁位,以及錨桿控制位置,同時經全站儀設備,在錨桿的四周實施拉線作業,達到糾正錨桿作業角度的目的。當下,該項目的回填作業已經結束,監測結果表明,基坑及緊鄰的既有建筑沉降及變形滿足規范要求。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預應力錨桿沉降變形
中圖分類號:TV52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6(a)-0000-00
伴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進展、人口數目的遞增、城市化的進度提升,城市的土地也變得愈來愈稀缺,因此,許多大型的深基坑項目不斷的開發,基坑支護可分為擋土墻、土釘墻、重力水泥土墻。在支護的結構里,樁與墻的結構應用,很適合把控支護部位的變形現象,是深鉆技術里,普遍應用的關鍵結構方式。支撐方式以及錨固方式,是給樁墻的支撐部位,提供約束效果的措施。結合支撐樁部分、墻部分、內支撐部分的支撐系統,其強度十分優越,測算也相對成熟,相關的作業實施經驗很多,適用于作業實施區域土質不佳的情況,或者深基坑項目中。可是,內部的支撐部位,其引發的土質開挖,以及主體部位的作業實施難度,造價會提升。基坑空地作為支撐結構,有支撐樁、墻體和錨桿,對優化作業實施成效施與作業的質量有所幫助,符合作業的工時,以及造價的標準。可是錨桿裝置不適合使用在還沒處理的軟土土質、貧瘠土質里。因鉆孔和注漿導致地面沉降較大,受周圍環境影響較大。
1. 工程概況
1.1擬建基坑概況
該項目地處昌平區,基坑的深是11.80~18.10m,底部的高度變化很大。東南方向是已經實施作業的1~3號住宅項目區域,地下1層,地上14以及15層,其基礎是筏板,采用CFG樁工藝。一號樓、二號樓的CFG樁,北部的方向,大概7m位置以內,是方形的布樁形式,樁間的距離是1.6m,南北方向場地的CFG樁,位于東西側的位置上,總體偏差了0.7m。三號樓的CFG樁,是使用方形的布設布置,樁間的距離是1.6m。
1.2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
依據相關的地質勘測審資料,深度在45m之內,一共劃分為10層土質:(1)層是填土;(2)層為新近的沉積土部分;(3)層至(8)層,都是第四系積土部分((3)層為重粉質的黏土部分,(4)層為粉質的黏土部分、重粉質的黏土部分,(5)層為粉細的砂礫部分,(6)層為重粉質的黏土部分,(7)層為重粉質的黏土部分,(8)層為粉細的砂礫部分);(9)層為重粉質的黏土;(10)層為細中的砂礫部分。
參考相關的地質勘測結果,區域里的地下水,分布的狀況具體見表1。
2. 基坑支護設計
2.1支護方案的設計選擇
參考項目的土地情況、水質的條件,需要在確保基坑,及周圍的建筑結構是安全穩定的情況下,采用支護樁,并結合內支撐的技術方式,基坑的作業實施工期最少需要240天[1],實施主體部分的作業階段,由于需要分層的將內支撐結構拆下,因此會延長作業時間,最少需要60條,導致耽誤該項目的正常交付。使用樁錨的技術,能夠降低支護部分與土方作業,以及主體部分的交叉作業,可以優化施工作業的成效,以及項目的總體作業質量,符合作業的期限與造價投資標準。可因為場地的環節,限制了錨桿裝置的長度,同時,錨桿必須穿越臨近的CFG樁部位,因此,對錨桿作業的角度把控,提出了非常嚴格的標準[2]。
詳細分析之后,選用上部應用土釘墻,同時下部應用樁錨的結合方法,同時,在樁間布設旋噴樁的止水,坑里再加設疏干井設備,實施降水作業。
南部方向的支護樁,和臨近的一號樓、二號樓樁,做好水平的間距布設,東南方向的支護樁,和三號樓的水平的間距也同樣操作,給錨桿的穿越作業,打好基礎。
由于一號樓、二號樓,其復合的地基北部方向的7m位置以內,和南部方向的復合地基樁,于東西側的位置處存在0.7m的區別值。采用增加長度的錨桿設施,曾加長度至220mm,管控錨桿的設計標準,將橫穿一號樓、二號樓的錨桿,其設計的長把控為該樓的樁,使用方形布設,同時還沒有出現偏差的相交位置。
2.2支護結構設計計算
2.2.1錨桿橫穿CFG樁的剖面
使用上方土釘墻的方式,結合下方樁錨的支護方式。支護部分的變形,以及內力的測算,樁身的最大位置移動是37.8mm,樁的頂部最大的位置移動是12.9mm,樁身的正彎矩,最大為879.7kN·m。
將圓弧的滑動條,實施總體的移動,其抗滑的安全標準為1.39,滿足建筑基坑的支護標準,支護的向下部位,抗隆起的安全標準是1.907;深度為39.600m,抗隆起的安全標準值17.933,皆符合基坑的支護作業標準[3]。
2.2.2樁錨兩級邊的剖面
南部方向的車輛坡道場地,其槽底的高度是-11.600m,和地下3層與地下4層,構成的差值是4.1以及6.3m的高低層。一級的邊坡,其樁身的最大位置移動是12.6mm,樁的頂部位置,最大移動程度是10.0mm,樁身的最大正彎矩,取值是339.7kN·m;二級的邊坡,其樁身的最大位置移動值是13.2mm,樁的頂部位置,最大的移動值是3.4mm,樁身的最大正彎矩,數值為200.2kN·m。
3. 基坑的支護作業
3.1支護樁的作業實施
利用長螺進行成孔作業,砼作業之后,插筋制樁的工藝。為了讓錨桿可以從原有的CFG樁中,順利的橫穿,南部方向的支護樁和緊鄰的一號樓、二號樓,其CFG樁采用水平,并且距離相同的方式布設,東南方向的支護樁,和三號樓的CFG樁,同樣使用水平,并且距離相同的方式布設,作業實施放線階段,應該把控好樁位的誤差[4]。采用已有的基準位置,以及基坑的支護作業的相關圖紙,找到各樁的中部,操作區域可用全站儀,核對預先的標記,把樁位找對,之后,鉆桿要確保90°,開啟設備后,開始鉆孔操作,作業到預計處,進行混凝土的壓灌作業,同時需要將鉆桿上拉,再將鋼筋籠放入。
鋼筋籠采用加勁箍成的方式,可以確保鋼筋的作業區域和角度,都相對的精準,混凝土的坍落數值,需要保持為180~220mm左右[5]。需要保持不間斷的灌注混凝土,同時,把控混凝土的凝固時間,在凝固之前實施完畢灌注的作業,超灌的厚度需要大于0.5m。
相關檢測部門需要為89根護坡樁,實施低應變動力的檢查作業,抽檢的數量,是護坡樁總體數量的五分之一。檢查的結果是,89根護坡樁全部是I類樁。
3.2錨桿施工
該項目的預應力錨桿作業,要橫穿緊鄰的原有復合地基部位,三號樓的部分場地,其錨桿需要穿過一整排的CFG樁。其樁與樁的距離,需要把控為1.6m,錨桿的規劃長為24m,角度的偏差應該把控為不超過1.9°。作業實施階段,將鉆機設備定位無誤,把控角度的差距,是可以順利進行錨桿橫穿地基的主要一步。使用作圖法,結合原有的基準位置,以及基坑的支護部位,相關的作業實施圖紙,明確各錨桿的樁邊,其坐標位置和反向的延長位置,全部的精準坐標數據,作業實施采用全站儀設備,把樁邊的點與錨桿的控制位置全部布設好,同時,在錨桿的控制位置,進行拉線作業,構成錨桿的延長投影,讓錨桿的鉆機,其鉆頭的部位,和延長投影的位置相互重疊,這樣可以實現把控錨桿水平角度,降低誤差的現象[6]。
要想降低錨桿作業實施,對于原建筑的負面作用,可用套管跟緊鉆機對的方法,做好注漿的作業,水泥的水灰比,要保持為0.5,清孔作業結束后,將注漿的管子放入孔里,注漿的管口需要一直埋在液面之下,不可超過,應該把控漿體,保障注漿階段無誤。
拔下注漿的管子,將其放入桿體中,實施再次注漿,再次注漿管必須和桿體做好固定,固結體的強度,需要到達5MPa,然后再一次的進行高壓劈裂注漿。固結體的強度標準,需要滿足15MPa,用500kN級的千斤頂,做好張拉作業的鎖定。
98根預應力錨桿,其軸向的抗拉承載力符合設計的標準。1—1的剖面1-1-1-4號錨桿,錨桿長為24m,最大的位置移動數據是32.08mm,最大的回彈數據是5.91mm,最大的回彈概率是百分之18.4。
4 作業的監測環節
由于巖土項目具有復雜性,而且基坑項目十分關鍵,因此需要使用信息化的作業協助,對于基坑的支護結構,還有四周的建筑設施,做好相關的監測內容。作業實施環節,實施對監測的參數做好分析比對,可以明確,基坑的挖掘實施階段,支護與四周的建筑物體,實時的具體狀況,一旦出現監測指標異常,需要馬上找出原因并加以處理。
4.1基坑監測
基坑與四周區域的監測,涵蓋坡頂的水平位置移動情況,以及沉陷的問題、樁頂的水平位置移動情況,以及沉陷的問題、樁身其深層的水平位置偏差問題、錨桿其內力的問題、地下水位有無變化,緊鄰的建筑有沒有發生下陷或者變相的狀況。當下,本基坑項目的回填作業已經結束,總體環節的監測參數都沒有出現異樣。
從本基坑開始實施挖掘作業,到底板的澆筑完成。再到28天之后,基坑的沉降值沒有變化。項目總體的沉降觀測情況:最后的沉降數據是12.34mm,最大的數據是19.58mm,在基坑的北部方向,位于中間。
基坑項目中,正值的含義是其向內方向的移動數值,負值的含義是其向外方向的移動數值。因此,正值最大的數值為17mm,在東北方向;負值的數值為1.6mm,在南側與一號樓的附近處。
4.2四周的監測狀況
一號住宅建筑,直至三號住宅建筑,形變的監測利用整體下陷、歪斜還有下沉速率的參數進行計算,整齊的下陷為20mm,警報的臨界值為16mm;整體的歪斜參數為0.15%,警報的臨界值為0.1%,下沉的速率警報啟動標準是2.5mm/d。
1號住宅建筑到3號住宅建筑,其下沉的觀測,是自基坑項目實施挖掘,直到回填作業結束。建筑的總體沉降觀測時期之間:
一號住宅建筑的最后且最大的沉降數值是-3.00mm,最大的傾斜數值為0.04%;
二號住宅建筑的最后且最大的沉降數值是-6.88mm,最大的傾斜數值為0.019%;
三號住宅建筑的最后且最大的沉降數值是-15.56mm,最大的傾斜數值為0.052%,皆滿足《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相關要求。
5結語
文中項目因為作業的時期緊張,為保障基坑的作業順利,還有臨近建筑設施的安全穩定,項目的作業方案不再使用一般的內支撐作業,而應利用上方土釘墻,下方樁錨的聯合支護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設計工作的部分,支護樁使用和附近CFG樁,相互水平并且距離相等的布設做法,同時延長錨固體的直徑,降低了錨桿的長,把錨桿的設計長把控為樁還沒有出現偏差的地方。
(2)作業實施的部分,支護樁的作業定位無誤,并且把控錨桿的作業角度誤差,是確保錨桿可以順利橫穿復合地基的主要一步。項目采用支護樁,其坐標布置好樁位,錨桿作業利用原有的基準位置,以及基坑支護的相關作業實施圖紙,找到操作位置,反方向的延長位置,布置好樁邊的點,還有錨桿的控制位,同時在錨桿的控制位置,實施拉線作業,構成錨桿的延長投影,讓錨桿的鉆機,其鉆頭的位置和與延長投影,可以重疊,能夠把控錨桿的水平角度誤差。
為降低錨桿作業實施,對原有建筑的干擾,其注漿操作采用P·S·A42.5水泥物料,選擇二次的高壓劈裂注漿操作,并且做到實時補漿,把控注漿程序,確保注漿作業成效。
參考文獻
[1] 劉磊,魏力峰,蒲松,等.富水卵石土地層泥水平衡盾構接收技術分析[J].鐵道建筑技術,2021(7):121-125.
[2] 周飛.填土容重對中低速磁浮基床厚度影響分析[J].鐵道建筑技術,2021(4):5-8.
[3] 趙恒,李明俊.土微觀結構測試方法存在不足與建議[J].巖土工程技術,2020,34(1):1-6,17.
[4] 劉旭.建筑基坑側壁主動土壓力計算原則探討[J].巖土工程技術,2021,35(3):141-145,162.
[5]朱國權.不同剪切速率下滑帶土強度特性及孔隙分形特征研究[J].礦產勘查,2021,12(5):1256-1263.
[6] 楊朝軍,應澤林,陳飛.紹興平原河網引水工程精確引水方案研究[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21,116(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