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文娟 肖揚 楊東梅


摘?要:為探求我國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協同育人(以下簡稱高本協同育人)的研究熱點與趨勢,運用CiteSpace對CNKI中以高職本科、協同育人為主題詞的文獻進行了可視化分析。結果顯示:我國當前高本協同育人研究處于穩定發展時期,研究熱點有高本協同育人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從宏觀質性研究到微觀實踐研究,研究視角逐漸擴展、研究主題逐漸豐富、研究內容逐漸深化、研究成果漸趨多樣。從理論層面、實踐層面及研究方法層面提出展望,以期拓展未來研究的理論空間和實踐空間。
關鍵詞:高本協同育人;研究熱點;研究趨勢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6.040
0?引言
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打造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通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成才通道”。2021年《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高本協同育人是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構建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適應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對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推進建設技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因此,高本協同育人研究成為職業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話題,且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國內鮮有關于高本協同育人的綜述性文獻。鑒于此,對現有高本協同育人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顯得尤為必要,以期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借鑒和啟示。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數據來源
以CNKI全文數據庫總庫收錄的關于高本協同育人研究的文獻為數據來源。在中國知網中選擇“高級檢索”,設定數據類別為“學術期刊”,以“高職本科”和“協同育人”為檢索詞,檢索條件為“精確”,再通過人工篩選,剔除重復文獻后,共獲得139篇有效文獻(檢索日期為2021年10月30日)。對導出的139篇文獻進行轉碼,得到研究數據庫。
1.2?研究方法
以CiteSpace為研究工具。CiteSpace是由美國華人陳超美教授研發的一款可視化分析軟件,應用于一個學科或知識領域文獻的歷時及多元分析,通過繪制可視化知識圖譜探測某個研究領域的熱點主題及演進趨勢。圍繞“高本協同育人”這一主題,用CiteSpace從關鍵詞聚類等方面繪制可視化知識圖譜,探究我國高本協同育人研究的熱點與趨勢。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研究熱點分析
出現頻次高的關鍵詞常被用來確定某個研究領域的熱點。據圖1可知,課程體系、銜接、高職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專本銜接、分段培養、課程銜接、教育銜接等關鍵詞的節點較大,說明它們出現的頻次較高。通過對含有這些高頻次關鍵詞的文獻進行深入分析,得出該領域研究熱點。
2.1.1?高本協同育人的必要性
目前學界認為高本協同育人必要而緊迫。
一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及產業結構升級增長了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人才類型結構、整體素質滿足經濟社會多樣化和多層次發展需求,高本協同育人是順應產業結構升級、行業轉型發展、技術技能創新的迫切需要。
二是符合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需要,高本協同育人是貫通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解決中高等職業教育斷頭問題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融通、完備優化、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
三是促進學生可持續及終身發展的要求,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而不是層次教育,是階段性教育而不是終結性教育,高本協同育人有利于引導學生從接受“天花板式”的高職教育及“終點站式”就業轉向通往高等教育“立交橋”及?“過程式”教育與就業,符合學生可持續發展、自主發展和終身發展的現實需求。
2.1.2?高本協同育人的可行性
學界認為高本協同育人切實可行。
一是高職專科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在內涵上具有共性與關聯,二者都是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實用型、技術型、應用型人才,都注重人才培養的社會導向、實踐導向及就業導向。
二是高職專科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一脈相承,存在內在的遞進關系,是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應用型教育,前者是專科層次應用型教育,后者是本科層次應用型教育,都具有職業性、行業性和應用性。
三是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在教育體系中共生共長,都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屬于實用型、技術型高等教育系列,高本協同育人有助于完善高等教育類型結構與高職教育層次結構。
2.1.3?高本協同育人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本協同育人已初見成效,然而,學者發現高本協同育人還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培養目標對接程度較低,主要原因是辦學定位不同。高職院校旨在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強調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應用型本科高校存在“重科研、輕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社會導向、職業導向、實踐導向不明確。
二是課程銜接深度不夠,暫未形成一體化的設計,主要體現在課程分類標準不統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脫節、課程重復或斷層等方面。
三是師資隊伍銜接不暢。一方面是由于教學理念不同,職業教育要求同時具備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和教學團隊,而應用型本科教育更重視教師的學歷、學位及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職院校與應用型本科院校之間尚未搭建供教師交流溝通的平臺和渠道。
四是育人模式多樣化但規模不大。雖然各方積極探索出多樣化的高本協同育人模式如三二分段專升本應用型人才培養、四年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中-高-本貫通培養等模式,但各種模式規模不大、影響有限,且具有試驗性質。DA9C34CB-3CA5-4446-9710-659D4A249C80
五是銜接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尚未建立高本協同專業設置、課程銜接、教學標準銜接等專門制度,未能真正體現高本協同育人的內涵式發展。
2.1.4?高本協同育人的策略
目前學界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推動高本協同育人。
一是對接好人才培養目標。遵循漸進性、協同性、可持續性原則,明確兩個階段學生應達到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
二是構建好一體化課程體系。建立分類標準統一、稱謂一致、數量一致的課程結構體系;優化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關系;對課程內容進行一體化設計,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和斷層。
三是建設好“雙師型”教師隊伍。搭建高職專科及應用型本科教師相互交流溝通的平臺,疏通校企人員雙向流動渠道,采用國內培訓、國外進修、人才引進等多種模式,建設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雙師型”教師及教學團隊。
四是構建好一體化育人模式。采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設計一體化的實踐實訓方式,培養具備基礎理論知識、職業技術技能、職業道德素養,適應企業行業需求及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五是健全好高本銜接機制。改革招生考試制度,采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學業成績+職業資格證書”、破格錄取、面試保送等多種招生考試制度;建立“學分銀行”制度,通過學分互認、積累和轉換的方式進入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習;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成立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及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產教聯盟),建立現代學徒制等,全面服務高本協同育人;改革高本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構建職業素養、專業知識與技能、科技開發與社會服務、教育教學業績等指標體系,突出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
2.2?研究趨勢分析
關鍵詞時序圖譜可用來反映各研究主題隨時間變化的演進趨勢及相互影響,如圖2所示,從2005年至今,關于高本協同育人的研究越來越豐富。
2005-2013年,高頻關鍵詞相對較少,主要有職業教育、教育銜接、高職教育、銜接、策略、院校協同、課程體系等。此階段研究內容較為單一,學者已經意識到了高本協同育人的重要性,圍繞職業教育的本質、教育銜接的內涵等主題研究高本協同育人的重要性;主要圍繞課程體系銜接來研究高本協同育人的策略。
2014-2018年,高頻關鍵詞增多,主要有專本銜接、貫通培養、分段培養、聯合培養、銜接培養、培養目標、高本銜接、銜接體系、職教體系、應用本科、職業能力等。此階段研究內容較為豐富,研究狀態較為活躍。學者不僅加深了對高本協同育人必要性的認識,圍繞職教體系構建、職業能力發展等主題研究了高本協同育人的必要性,而且圍繞高本銜接體系如培養目標銜接、課程內容銜接等主題研究了高本協同育人的策略;再者,圍繞高本貫通培養、3+2分段培養、高本聯合培養、專升本等主題研究了高本協同育人的模式;此外,圍繞德國的雙元制、美國的社區學院、澳大利亞的資格認證框架、英國的個人發展計劃和學術導師制及新加坡的立交橋式職教體系等進行了高本協同育人的國際比較研究,以吸收和借鑒國外高本協同育人的經驗。
2019-2021年,高頻關鍵詞較為豐富,主要有職業教育、一體化、體系構建、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長效機制、中高本、產業需求、學分轉換、會計專業等。此階段研究內容逐漸深化,研究視角多元融合。宏觀研究方面,學者認為高本協同育人對鞏固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地位,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大意義;根據區域產業結構與產業需求來進行專業布局和專業建設;建立高本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如學分銀行制度,實現不同層次教育之間及不同學校之間的學分互認、積累和轉換。微觀研究方面,學者聚焦構建高本銜接一體化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教學模式、評價機制等來實現高本協同育人;就某個專業如會計專業、物流管理專業、機械專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等研究如何構建高本協同育人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3?研究結論與展望
我國高本協同育人研究目前處于穩定發展階段,是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政策的不斷完善和職業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入而不斷擴展和深化的。從宏觀質性研究到微觀實踐研究,研究視角逐漸擴展、研究主題逐漸豐富、研究內容逐漸深化、研究成果漸趨多樣。
(1)從理論層面看,高本協同育人是貫徹落實“辦好類型特色突出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以質圖強,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構建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然選擇,要求高職教育創新發展、普通本科教育轉型發展。因此,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本協同育人理念、有效路徑和長效機制是未來研究需要關注的重點。
(2)從實踐層面看,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進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新階段,這要求職業教育要為我國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服務,要全面落實面向人人、終身一體、產教融合的類型教育特色。因此,如何提升區域如農村地區、民族地區高本協同育人質量和水平、如何構建體現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高本協同育人載體、如何深化高本協同育人中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踐很可能是未來研究的熱點。
(3)從研究方法上看,我國當前高本協同育人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關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如部分學者介紹了高本協同育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部分學者介紹了高本協同育人試點院校已經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還有部分學者介紹了國外高本協同育人的模式。因此,如何結合校本或試點專業實際,深入調查和分析,探索具有本土特色、實踐性及應用性的高本協同育人模式是未來研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10413)[20211215].http://www.chinazy.org/info/1002/6976.htm.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EB/OL].(20211012)[202112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10/t20211012_571737.html.
[3]張紅蕊,唐志遠.職業教育中高本銜接的現狀與發展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7,(19):3135.
[4]張凱,張燕麗.高本協同育人改革的實施現狀、問題與改進策略——以廣東省高本協同育人試點項目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8,17(02):6670.
[5]魯武霞.應用型本科與高職專科銜接的理論基礎及實踐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34):510.
[6]張金根,張煜,班媚,等.高職高專與應用型本科銜接的學理基礎及核心[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31):2225.
[7]魯武霞.院校協同: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銜接的主體支持[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31):1217.
[8]易曉爽,姜學.我國中高本銜接人才培養現狀探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04):8991.
[9]吳明霞,史曉宇.我國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文獻述評[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3):1925.DA9C34CB-3CA5-4446-9710-659D4A249C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