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霞 趙鋒 劉斌 徐喬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省云浮市 527200
自2019 年3 月氫能源首次被寫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以來,國家各部門也相繼制定出臺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在內的一系列氫能源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激勵和促進我國傳統汽車企業、科研院所等積極投身汽車能源改革的浪潮中。據數據統計,截止2020 年底我國運營在線氫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7000 輛。但從數量方面來看,相比傳統汽車的市場份額要少很多,但從技術、政策及車輛運行總體情形來看,氫能源汽車技術日趨成熟穩定,對我國力爭2030 年實現“碳達峰”、2060 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及實現車輛能源形式的變革都將會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先天的地理優勢和產業優勢,對周邊區域產業升級、優化及轉型等均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以政策為導向,2019 年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通過加強珠江口岸核心區域的投資建設,輻射帶動環珠江口岸的發展,形成‘三核、三區、三灣’的空間結構。……西岸以發展技術密集型的高端制造業為主、沿海以生態保護型的現代服務業為主,東岸則以知識密集型的新經濟為主。著力打造未來金融、服務和高端制造業的大灣區特色。”2017 年統計數據,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遠超舊金山灣區,逼近紐約灣區。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經濟增速一直保持在7%以上,2019 年粵港澳大灣區的GDP 總量約為116035.66 億元。
針對氫能源汽車發展,“灣區”依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相繼出臺了不同的政策。如廣東省政府先后出臺了《廣東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廣東省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2019 工作要點》及《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等,就氫能源產業政策制定、產業鏈布局、技術創新等方面發力,將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重點產業之一;《佛山市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 年)》提出“以燃料電池為突破口,培育并帶動制氫、輸氫、儲氫、用氫以及相關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根據用氫需求,合理規劃制氫、加氫配套體系建設,保障氫能源產品用氫需求”;2019 年廣州市出臺了《關于印發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促進氫能產業發辦法的通知》,提出“推進黃埔區建設新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深圳、東莞、珠海、惠州、云浮等地市也出臺了相關產業規劃或工作方案,對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做了整體布局”等。
云浮地處粵北,擁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融灣”規劃中其定位為“以發展技術密集型的高端制造業為主”,2020 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2.18 億元,同比2019 年增長4.1%,全省排名第三,但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最低的城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十三五”期間云浮市重點發展汽車零配件、環保設備、石材裝備、精密機械、智能裝備和機器人制造等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截至2020 年底,云浮地區已經構建了“氫能公交客車整車生產平臺、氫燃料電池批量化生產平臺、氫能源和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平臺、制氫加氫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平臺、氫能源商用車示范推廣運營平臺”等新能源汽車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了以廣東國鴻氫能、國鴻重塑和飛馳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24家氫能燃料電池相關的項目入駐,助力以“七大特色產業集群”推進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之一著力打造“以氫能特色小鎮和先進能源實驗室為平臺,積極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逐步形成‘科技鏈+產業鏈’的集群發展模式”。
(1)云浮地區在氫能源汽車產業的優勢
隨著國家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高要求建設,對生態環境的高標準要求,云浮地區氫能源產業的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對標云浮著力“打造生態建設發展新高地”建設目標,氫能產業園區的企業無一不是新能源行業里的佼佼者。云浮市氫能源產業依托佛山(云浮)產業轉移工業園區,集聚了氫能源汽車產業相關的上、中、下游核心企業,形成了完整的氫能源汽車產業鏈率先在全國建成了年產氫能源汽車5000 輛的產業集群。
(2)云浮地區在氫能源汽車產業的劣勢
云浮地處粵西北地區,產業空間布局不均衡、能源結構單一、基礎薄弱、配套服務水平較低、經濟總量較小,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區域融灣,產業先行。氫能源產業作為一個起步發展階段的產業,有諸多局限性。如部分關鍵技術的零部件依靠進口,導致整車成本偏高;氫燃料運輸和儲存設備的建造成本高,導致氫氣成本偏高等,制約了整車的銷售及市場的普及應用。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驅動力,但云浮產業受自身的地理位置、福利待遇、產業等因素影響,導致能夠引進來、留得下的高層次人才數量偏少。
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和“全域東融”背景下,云浮地區氫能源汽車產業經濟不斷地完善和成長,但從數據上看,云浮地區經濟總量相對較小,為了能有效增強云浮地區產業經濟的社會競爭力和生存發展空間,云浮地區政府、企事業單位必須緊抓當前的形勢,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深化區域對接、產教融合,構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有效機制,助力云浮氫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地區經濟提升。
(1)明確頂層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汽車產業群“融灣”的產業政策、人才培養及待遇保障機制,保證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見成效”。2020 年5 月20 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中提出要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并將“汽車產業集群”列為廣東省“十大”戰略性產業之一。隨后《廣東省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 年)》文件中提出要支持職業院校建設人才技能實訓基地,培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亟需的技能型人才。利用政策傾斜優勢,如佛山市對口幫扶云浮等途徑吸引優勢企業、“高、精、尖”人才來云、助云。
(2)充分發揮全產業鏈優勢,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汽車產業作為國民消費的重要領域,其產業鏈覆蓋上游原材料的生產、下游的能源消耗、零配件及技術支持和整車報廢回收等,全周期都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同時,也在不斷地產生能源消耗。基于目前“碳中和、碳達峰”等生態環境政策的執行,氫能源汽車將會唱響汽車舞臺。云浮地處粵北,擁有著優質的山水資源,環境宜居。如何做好經濟同時又能兼顧生態環境的發展,云浮必須明確“融灣”建設的地位和使命,契合云浮“十四五”發展規劃,發揮云浮轄區內如雙東產業園區、氫能產業園區等園區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產業優勢,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助力云浮“打造粵北生態建設發展新高地、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的“六地”目標定位,“建成灣區生態‘優質涵養地’、產業轉移‘重要承載地’、科技成果‘集聚轉化地’、農副產品‘安全供給地’、灣區物流‘高效配送地’、旅游休閑‘優選目的地’。
本著“以養為本、以融為魂”的宗旨,形成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的循環生態經濟。以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打造粵北生態建設發展新高地為契機,大力發展以氫能為特色的旅游業,以氫能利用建立標桿或樣板,打造旅游勝地。
(3)加強氫能源汽車產業人才鏈建設,探索區域間的校企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助力云浮地區氫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與灣區和當地職業院校深入合作,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為氫能產業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不斷為產業注入新鮮血液與活力。大力推進“人才+產業轉型”工程,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機制。充分發揮灣區和云浮地區高校及企業的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強“校企校合作、政企校合作、政行企校合作”,積極整合并探索“產教融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政行企校“多元”人才培養機制,推進創新創業人才的工程。如探索灣區和地方高校與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新能源汽車技術訂單班,通過人才的輸送、共同培養、深入實踐等環節的教學,以政府為紐帶,以企業需求為載體,加強校企之間的科研互動,以“研”促學、以“研”促教,以“研”促建,構建“產學研”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助力區域氫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升人才對云浮地區氫能源汽車產業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