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飛 朱 丹
(貴州警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山地城市具有在豎向的三維分布特點,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受限較大。平原城市相較于山地城市具有地勢平坦的優勢,在道路建設早期便考慮自行車通行而設置非機動車道,直到非機動車出行需求激增后出現非機動車道資源不足的問題。而重慶、貴陽等不利于自行車通行的山地城市,在城市道路建設之初并未過多考慮非機動車道,以機動車交通為主,道路相對狹窄,當無須人力驅動的電動自行車普及后,便出現了非機動車無路可走的窘境,甚至出現了電動自行車與行人爭搶人行道路資源的現象。因此,在電動自行車路權缺乏、道路縱坡大且多等電動自行車駕駛不利條件下,采取有力手段治理電動自行車交通問題勢在必行。基于山地城市電動自行車管理的難點、痛點,本文通過分析山地城市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從根源上找問題,提出適宜山地城市電動自行車管理的對策。
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影響因素主要有人、車、路、環境四個維度,通過閱讀相關文獻進行如下分析。
根據相關研究,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是增大駕駛風險的主要原因,主要交通違法包括違反交通信號、逆向行駛、超速行駛、越線行駛、占用人行道行駛、違規載人、不佩戴頭盔等[1-2]。結合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的主觀性質,可將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分為主動式、被動式、從眾式、無知式四種。
交通組成對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影響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超標電動自行車在電動自行車中的占比、電動自行車在城市交通工具中的占比、大型車慢速交通的占比[3-4]。
道路條件對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影響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橋梁長度占比、隧道長度占比、縱坡長度占比、專用車道數量。橋梁路段離地高,事故風險大;隧道路段受到“白洞效應”“黑洞效應”影響,追尾風險大;下坡路段超速電動自行車急剎車側翻容易導致嚴重交通事故。
本文利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各項指標權值進行賦值,結合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山地城市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程度進行評定。模糊綜合評價法以模糊數學為基礎,根據隸屬度將定性評價轉為定量評價,并實現對多種因素影響評價對象的綜合評價[5]。
根據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影響因素分析,影響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因素主要是違章行為、交通組成、道路條件、行車環境。由此建立如圖1所示的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圖1 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3)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CR<0.1時,矩陣一致性可接受;反之需進行適當調整;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RI值

(1)確定影響因素集。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評價宮計n個一級指標,設未影響因素集,則表示屬一級指標的二級指標影響因素集
(2)確定風險評價集。將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分為五個等級,即v={V1,V2,V3,V4,V5}={高風險,較高風險,一般風險,較低風險,低風險}。風險評價等級標準見表2。

表2 風險評價等級標準
(3)運用AHP法計算出權重集W={W1,W2,W3,W4,W5}。
因為肌電位干擾引發心房過感知會導致起搏器的起搏頻率變快,致使起搏器的起搏周期并不等長。置入DDD型起搏器的患者出現心房過感知,通過對患者開展動態心電圖檢測,予以體外程控對患者的心房感知相關靈敏性予以調節,予以患者動態心電圖復查后,其心房過感知狀況會明顯減少。

(5)綜合評價。將模糊關系矩陣Z和權重集W合成為結果C。Ci表示被評級對象從整體上看對評價集元素Vi的隸屬程度。

(6)風險等級評價。綜合評價結果C與表2風險標準ae向量乘積為風險等級評價結果。
(1)邀請貴陽市6個行政區的18位民警對各自轄區內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進行評價,運用AHP法對圖1所示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權值計算,得到下表3。

表3 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評價結果表
(2)構建違章行為風險Z1、交通組成Z2、道路條件Z3、行車環境Z4的模糊關系矩陣,歸一化處理,運用C=W*Z計算違章行為、交通組成、道路條件、行車環境4個一級指標下屬二級指標構成的風險評價向量Ci。經計算結果如下:

(3)由二級指標構成的風險評價向量Ci構成一級指標的模糊關系矩陣,歸一化處理,運用C=W*Z計算違章行為、交通組成、道路條件、行車環境4個一級指標的風險評價向量C。經計算結果如下:

(4)運用c*VT計算貴陽市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等級

結果得出,貴陽市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等級為Ⅱ級,屬于較高風險。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山地城市貴陽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評價為Ⅱ級,屬較高風險。因此,建議采取合理限制電動自行車發展,嚴格地方法規,加強現場執法,優化行車環境四大策略,優化山地城市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管理。
一是合理限制電動自行車的發展,加強公共交通建設,對快速路、高架橋、隧道等路段進行電動自行車禁止通行措施;二是建議將山地城市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與個人征信掛鉤,形成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的強約束[8];三是加強非現場執法,曝光違法行為,并進行處罰;四是優化行車環境,對于有條件進行增設非機動車道路段,結合交通需求量設置非機動車專用道。
綜上所述,山地城市受限于其道路資源分配不足、道路縱坡大且多的不利因素,非機動車專用道數量少,電動自行車被動式交通違法行為突出。本文以山地城市貴陽為例,采用AHP加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山地城市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進行評價,結果顯示貴陽電動自行車駕駛風險為Ⅱ級,駕駛風險等級較高。因此,為提高山地城市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建議應合理限制山地城市電動自行車的發展,嚴格地方立法,加強非現場執法,優化行車環境,以期化解山地城市電動自行車交通駕駛風險較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