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靜 岳基偉
摘 要: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我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大環境下,國內零星散發病例及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依舊存在,疫情防控任重道遠。高校作為人群高度聚集的重點防控單位,研究及解決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學生的培養工作,尤其是實踐活動較多的研究生群體的培養工作存在的問題至關重要。本研究聚焦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研究生的培養工作,闡述新形勢下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特征與原則,分析當前高校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研究生思想及心理等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疫情防控常態化;研究生;培養工作;思想引領
新冠肺炎疫情在對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與公共衛生體系造成極大沖擊的同時,也打破了各行各業的管理規章制度,一切因時而變、因勢而新。高校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陣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學生培養工作也必須進行革新。高校需全面貫徹疫情防控方針,切實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同時,要把握好新形勢下學生培養工作的特征,充分利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蘊含的契機,扎實推進學生工作。研究生群體與本科生、專科生群體相比,實踐活動更多,疫情防控難度更大。為更好地維護師生身心健康與校園安全穩定,課題組就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研究生的培養工作進行探討。
一、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研究生培養的特征
(一)管理客體的復雜性
研究生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為完成相關實驗研究,一部分研究生需要離校實習實訓。此外,研究生群體中還有部分非全日制學生,管理客體相對復雜。在結構上,研究生群體相對離散;在管理方式上,研究生群體隨機性較強,不可控因素較多,較難實現統一管理;在溝通方式上,由于相對離散,溝通方式較為單一。
(二)管理主體的全員性
研究生群體的管理主體并不局限于高校學工部門,而應全員參與。對于安保部門而言,需要完善后勤工作,加強基礎安保;對于輔導員而言,需要精細化學生管理,注意學生思想動態;對于教師而言,需要推動教學方式轉型升級,強化思想引領;對于企業負責人而言,需要強化責任擔當,減少實習學生的不可控因素。
(三)管理目標的防守性
管理目標往往因疫情形勢變化而被動調整,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管理措施、管理目標并不完全適用于疫情突發階段。學生在管理上處于被動防守狀態,外出實踐的研究生更為受限。
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研究生培養的原則
(一)安全性原則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要強化底線思維,牢牢把握安全準則,始終把師生的生命安全置于首要位置。要充分認識到疫情防控的艱巨性、長期性與復雜性,堅定抗疫的決心,落細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在保證師生安全的前提下平穩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當研究生培養目標與防疫要求相悖時,一切以保障安全為主。
(二)快速性原則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要迅速。例如,指令下達要迅速,隱患排查要迅速,數據上報要迅速等。研究生日常管理應考慮到培養工作的后顯性,不刻意追求速度。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為及時消除隱患,必須追求速度。
(三)穩定性原則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研究生培養工作并非完全構建新的體系,而是基于原有培養體系的改良與增強。這一做法是為了保證培養體系的穩定性,確保管理人員能較好地適應新體系。此外,要轉變思想觀念,調整工作思路,利用疫情防控的契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風險教育等。
三、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研究生培養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思政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滯后
疫情防控期間,一些高校出現研究生尚在隔離期卻私自返校的情況,這一現象體現出部分研究生規則意識和法律意識較為淡薄,也反映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與法治教育工作不到位。疫情防控期間,網絡上一些人散布不實信息,惡意造謠,詆毀我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所做的貢獻,這更需要高校強化對研究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對防疫政策的判斷力與理解力。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要時刻警惕重大輿論背后存在的意識形態偏差,堅定研究生持續抗疫的信心和決心,引導研究生堅定政治立場,關注主流輿論導向,積極傳播正能量。
(二)滋生相關心理問題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部分高校遵循“非必要不出校”的原則,實行封閉或半封閉管理。在這種管理方式下,研究生群體普遍較為焦慮。若不加以疏導,這種焦慮感會加劇,個別人甚至會出現心理問題。這種焦慮感的產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高校實行封閉或半封閉管理后,研究生進出校門受限,兼職難度擴大,經濟壓力加大;其二,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部分行業減少招聘計劃,研究生就業難度增加,就業壓力加大;其三,研究生對疫情的認識不夠,長期抗疫的信心不夠堅定,容易陷入恐慌之中。
(三)實習實訓環節存在安全管控隱患
有別于本科生、專科生群體,研究生培養工作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為完成相關課題研究,研究生需走出校園,進行實踐。鑒于實習環節是遠程管理,管理的不可控因素增加,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如何統籌兼顧校內教學管理與校外研究生實習安全管控,是研究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調查發現,很多高校在這一環節的管理有所欠缺,并未達到即時把控、實時反饋的效果。高校必須建立更為完善的管理機制,提升管理人員的應急管理能力。
四、優化方案探析
(一)強化思想引領
思想和意識是研究生付諸行動的內驅力,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關口。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在推進研究生培養工作時更要強化思政教育,發揮主流思想對研究生思想的引領作用。輔導員作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更要厘清自身角色定位,積極拓展思政教育的內涵,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提高風險意識,強化責任擔當。除常規思想教育外,還要加強對網絡輿情的防范與研判。高校團委﹑學生處﹑宣傳部等多部門可聯合起來,組建輿情防控小組,對各類輿情熱點實時監測,落實輿情研判﹑預警﹑引導工作,對研究生群體中出現的不良思想及言論及時進行教育引導,堅決抵制不良價值觀對研究生思想上的滲透。要充分發揮校園官方媒體的宣傳教育作用,以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為指引,聯動打造傳播矩陣,提升校園主流媒體在思想教育上的引領作用。
(二)完善心理建設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更要重視研究生的思想動態,必要時提供心理疏導與心理干預。要從研究生的角度有效介入,幫助其建立積極的思維方式,保持身心健康。要充分發揮輔導員、學校心理協會、心理專家等的作用,構建多方合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由學校心理協會牽頭,對全體研究生心理狀態進行普查,分析研究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研究生心理重組框架,分年級、分階段實施必要的心理疏導。輔導員、學校心理咨詢師可作為主要成員成立心理幫扶小組,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疏導工作。高校可定期邀請心理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強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研究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此外,管理機構應加強就業指導和經濟困難學生幫扶工作,從源頭上減少部分研究生的心理困擾。
(三)優化管理機制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不少高校校外實習實訓的安全管控工作存在著隱患,管理機制有待改善。鑒于遠程管理的不可控性,輔導員應取得實習地點相關負責人的支持,明晰雙方管理責任,共建研究生管理平臺。對于輔導員而言,必須深入排查﹑嚴密防控,及時知悉校外學生的身體狀況與動態信息,貫徹“日報告、零報告”的管理方針與“全覆蓋、無死角”的工作要求,掌握每個學生的動態。在實習地點相關負責人的協同配合下,組建多層次排查隊伍,以便及時指導研究生嚴格按照防疫要求進行防護。
新冠肺炎疫情在給經濟社會造成持續性沖擊的同時,也給高校研究生培養工作帶來挑戰。課題組就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研究生的培養工作進行研究,在分析新形勢下研究生培養工作的特征與原則的基礎上,對當前高校研究生培養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予以剖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期創造高校疫情聯防聯控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馬成.精細化學生管理模式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智庫時代,2020(8).
[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報,2020-01-26.
[3]張琳.習近平關于“底線思維”重要論述的理論闡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1).
[4]時同凱.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有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J].長江叢刊,2020(12).
[5]劉秉賢.加強大學生防范和抵御重大疫情風險教育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1).
[6]劉晶,吳國毅,黃艷蘭.高職院校網絡輿情治理的內涵、問題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0(4).
[7]趙波,蔡特金,張志華.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情緒狀態的呈現與調適:基于自我關懷的視角[J].中國青年研究,2020(4).
[8]黃愛顯.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學生的就業創業工作:以離校未就業學生為例[J].內江科技,2021(8).
[9]許慶斌,王蒙,張冠群,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4).
[10]易歡歡.大疫之下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防線[J].新西部,2020(17).
責編:瀚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