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燕 付聰
摘 要:將《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精神及時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需要準確把握《決議》精神賦能課程教學目標的價值邏輯,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是什么、干什么”而“知黨”;需要精準把握《決議》精神融入課程教學內容的講授邏輯,依據教材結合教學內容找準切入點,培養“愛黨”情感;需要深入把握大學生對《決議》精神的接受邏輯,引導大學生“知黨”入腦、“愛黨”入心、“忠于黨”入行。
關鍵詞:《決議》精神;思想道德與法治;知黨、愛黨、忠于黨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干什么”的根本問題,是高校立德樹人的理論遵循。深刻領會《決議》精神,將《決議》精神及時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需要深刻把握《決議》精神的核心要義,結合教學內容找準切入點,在推動《決議》精神融入課程教學中增強教學實效性,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使命落在實處。
一、知黨:《決議》精神賦能課程教學目標的價值邏輯
(一)《決議》是黨史教育的鮮活教材,賦能人生觀教育
中國共產黨是擁有苦難輝煌奮斗歷史的黨。百年黨史中涌現出無數勇立潮頭、為國為民的青年志士,他們勇挑時代重擔,在與歷史同向、與祖國同行中實現人生價值。黨史中的青年英雄群譜是新時代青年學生學習和追隨的榜樣。《決議》是一堂生動的黨史大課,也是引領青年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鮮活教材。
(二)《決議》是信念教育的精準教材,賦能理想信念教育
中國共產黨是擁有堅定信念、永葆初心的黨。百年黨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堅守共產主義理想、堅定人民立場不負人民的歷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經歷挫折中愈加煥發生機活力,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始終不忘初心,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依靠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決議》是展現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大課,是對青年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精準教材。
(三)《決議》是素質教育的高能教材,賦能道德法治教育
中國共產黨是擁有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堅強能力的黨?!稕Q議》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边@是對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信心表達。《決議》可以有效引領青年學生堅定中國道路,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二、愛黨:《決議》精神融入課程教學內容的講授邏輯
(一)《決議》精神融入“思想”主題,講出信仰之愛
1.黨之青春力量。結合教材第一章,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為切入點融入《決議》精神??v觀黨的歷史,是一批心系民族危亡的熱血青年在上下求索中創立了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展現著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的青春力量;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蘊含著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的青春力量;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展現著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的青春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廣大青年奮發有為、為攻堅脫貧矢志奮斗,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團結奮斗,為科技創新砥礪奮斗,充分展示了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青春力量。引領青年學生了解百年黨史上一代代杰出青年的感人事跡,激發青年學生將青春融入黨的奮斗偉業從而實現人生價值的動力,厚植學生的愛黨情懷。
2.黨之真理信仰。結合教材第二章,以“堅定信念信心”為切入點融入《決議》精神。首先,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關鍵是馬克思主義行”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正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找到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車輪前進的人間正道。其次,講清楚黨的偉大歷史成就的歷史邏輯。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就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結果。最后,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邏輯,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制度優勢,讓青年學生在切身感受中理解黨的性質、綱領、宗旨,喚起青年學生的信仰之愛。
3.黨之性質宗旨。結合教材第三章,以“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為切入點融入《決議》精神。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旗幟鮮明講政治,持之以恒糾“四風”,全面從嚴治黨走向縱深,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高壓反腐行動,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加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到底,贏得人民忠心擁護。據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阿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發布的調查報告《理解中國共產黨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顯示,民眾對各級政府的滿意度都保持在70%以上,其中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更是高達93.1%。該中心通過調研發現,中國政府在公共服務、反腐倡廉、環境保護等領域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贏得了民眾的認可。這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融入《決議》精神,講清楚黨的“三代表”和“三個從來不代表”,講清楚我們愛的“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這一教學重點,講清楚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這一教學難點,升華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感。
4.黨之價值追求。結合教材第四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切入點融入《決議》精神。重點是把握黨百年奮斗重大成就的歷史脈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的統一性,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底蘊,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全社會共同意志和磅礴力量的精神紐帶的道理。20世紀末,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世界范圍內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谷,中國共產黨面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挑戰。在滿足人民群眾盡快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強烈訴求的同時,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始終堅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開拓、堅持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鞏固的過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在歷史脈絡中梳理,才能讓青年學生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道理,讓他們明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既不能回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從而獲得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涵養對黨的信仰之愛。
(二)《決議》精神融入“道德”主題,講出由衷之愛
結合教材第五章,以“發揚中國革命道德”為切入點融入《決議》精神。以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型案例講清楚革命道德的重要內涵和時代價值。老一輩革命家周恩來用公而忘私的生命品質詮釋了為人民服務,死不留灰、生而無后、官而不顯、黨而不私、勞而無怨、去不留言,用貫通天地的“大無”“大有”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寶貴品格,贏得了超越意識形態之爭的世界人民的廣泛稱贊,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以帶領蘭考人民治理“三害”的奮斗歷程詮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以“不搞特殊”的干部家風彰顯了領導干部處理公私關系的人民情懷,對公私之辨給出了旗幟鮮明的響亮回答:“心里裝著百姓,唯獨沒有自己?!薄肮埠蛧鴦渍隆鲍@得者張富清在革命戰爭年代不懼生死、戰功赫赫,但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在平凡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勇于擔當、低調奉獻,堅守為國為民的初心和使命。不管是人民總理還是縣委書記抑或普通黨員干部,都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核心道德,他們彰顯的道德風范可以催生青年學生心中對社會主義道德弘揚者的由衷之愛,引領青年學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
(三)《決議》精神融入“法治”主題,講出理性之愛
結合教材第六章,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遵循的原則”和“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為切入點,重點講清楚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統一。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的最大區別。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維護憲法權威,而我們貫徹憲法的基本原則首先就是黨的領導原則。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原則,才能保障憲法提出的人民當家作主、尊重和保障人權、社會主義法治、民主集中制等原則的實施。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二者是相互統一的。黨作為一個執政整體,其本質是政治組織,黨依法辦事;法的本質是行為規則,黨和法不存在誰比誰大的問題,不能簡單比較。但具體到每個黨政組織、每個領導干部,都必須服從和遵守憲法法律。要引領青年學生理解法治思維的正當性、規范性、邏輯性和科學性,引導他們樹立法治思維,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從而不斷提升法治素養,用法律的理性培養對黨的理性之愛。
三、忠于黨:《決議》精神入腦入心入行的接受邏輯
1.入腦:因理論透徹而入腦。青年學生要從“知黨”的認識,生發“愛黨”的情感,落實到“忠于黨”的行動,需要透徹的理論引導。理論透徹才能說服人。根據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要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授課,這樣才能提升立德樹人實效?!稕Q議》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教師要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年學生的成長規律,立足青年學生對理論的深層次需求,在以學術講政治方面下足功夫。從中學的思想政治課到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定要講出“理論”,遵從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的原則,把黨的百年奮斗的民族復興主題、四個歷史時期、偉大歷史成就講清楚,把黨奮斗的五大歷史意義的實質講清楚?;诤裰貧v史底蘊、大歷史觀的“中國共產黨是什么、干什么”的回答,一定能夠以歷史邏輯的厚重、理論邏輯的透徹和現實邏輯的有力被青年學生接受和認同,從而引導他們知黨、愛黨、向黨、忠于黨、跟黨走。
2.入心:因情感真摯而入心。青年學生建立“愛黨”的深厚情感,需要教師講出真情。對于青年學生而言,夸張、夸大的情感展示有表演之嫌,他們更樂于接受課上課下一致、課內課外統一的教師言論,所謂“千教萬教,教人學真”?!稕Q議》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教師只有真正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憑著對“我們成功的經驗”的真懂,憑著“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真誠,憑著對“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信,才能講出由衷的愛黨之情,才能被青年學生接受。
3.入行:因責任擔當而入行。青年學生知黨、愛黨、忠于黨要通過行動來體現。看清了“我們從哪里來”,明白了“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也就真正明白了“我從哪里來”,明白了自己如何能夠成功,明白了“我”永遠離不開時代、離不開黨。永遠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才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青年學生就是未來的接棒人。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請黨放心,民族復興,我在努力”,以實際行動為黨擔當,就是新時代青年學生由衷的心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陳禹同.中國民眾對政府滿意度高[EB/OL].(2020-07-31).http://www.cssn.cn/hqxx/202007/t2020
0731_5163886.shtml.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責編:初 心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題“新時代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范式研究”(編號:2019SJGLX539)
作者簡介:白海燕(1968— ),女,河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付聰(1995— ),女,河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