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梅
摘? 要:幼小銜接是一個關鍵時期,對于幼兒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過渡階段的重要性,針對幼兒設計過渡性的課堂活動,組織拓展性的實踐活動,并且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通過這些措施來實現幼小教育的銜接,幫助幼兒順利完成過渡,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幼小銜接;過渡階段;基本途徑
幼小銜接是幼兒身體和思想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一關鍵節點進行恰當的引導,對幼兒整體的成長與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環境下,教師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小銜接是實現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轉折。處于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點,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銜接階段,幼兒要面臨著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經歷從未經歷過的事情,會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在缺乏對過渡階段正確認知的情況下,幼兒很容易出現一些身心健康問題。而這些問題會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自尊心、自信心不斷減弱,進而影響其后續階段學習和生活的適應及健康的成長。而有效的幼小銜接能夠讓幼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使其能快速地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避免出現更多的問題。由此可見,開展有效的幼小銜接十分必要。
二、幼小銜接的基本途徑
1. 結合幼小教學特點,設計過渡性課堂教學
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存在較大的差別,教育側重點不同。對于學前教育而言,實現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其未來的健康成長打好基礎是最重要的目標和任務。相比于知識教學,這一階段更注重幼兒良好精神品質的形成、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的養成,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將趣味性作為其關鍵性的影響因素。而對于小學教育而言,知識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在小學教育階段,課堂教學既要關注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又要關注學科知識的積累與掌握;既要保證教學活動具有趣味性,又要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生所面對的教學內容更加復雜,需要具備的品格和能力也發生了轉變。在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各有特點的情況下,教師要實現有效的幼小銜接,就需要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兼顧好兩者,逐步引導幼兒適應小學教育的學習和生活,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2. 圍繞幼兒現實需求,組織拓展性實踐活動
幼兒在進入小學之后,往往會在長時間保持專注學習、遵守課堂紀律、接觸較為復雜的學科性知識等方面存在不適應的情況。這種不適應不僅表現在幼兒不具備接受這種學習模式,并且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的能力,還表現在其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等方面與小學教育的不匹配。因此,促進幼兒實現思維上的迅速轉變和能力上的快速提升是幼小銜接階段的重要任務,也是有效的幼小銜接教育應該收到的效果。正是因為幼兒在這一階段存在著這樣的不足,導致了其無法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因此,教師開展幼小銜接教育應該圍繞幼兒的這些現實性需求,將小學階段需要學生具備的各種能力和素質作為銜接教育活動的設計核心與目標,通過組織幼兒參與拓展性的綜合實踐活動來鍛煉、強化其能力,進而使其具備應對小學階段學習和生活的各種挑戰的能力,這樣幼兒自然就能迅速地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實現健康成長與快速發展。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先通過對大班幼兒、學前班幼兒,以及低年級小學生的觀察了解和溝通交流來整理、總結其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探究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結合自己教學的專業知識找到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并且將其轉化為實踐活動任務這一形式,鍛煉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對于幼兒不具備連續閱讀文章的能力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的段落閱讀和表演活動來加以解決。在幼兒園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一些長度適當、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和繪本作為閱讀的材料,通過動畫的形式先簡單介紹,激發幼兒閱讀后續內容的興趣,再組織幼兒自主完成剩下部分文章的閱讀任務。在幼兒完成文章的整體閱讀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集體討論,共同歸納故事發展的線索,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還可以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文章故事的創新性表演。在組織幼兒參與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能夠逐步培養幼兒持續性閱讀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由此可見,綜合性實踐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和強化學齡前幼兒適應小學教育生活所急需的能力和素質,還能夠通過強化幼兒表達能力的方式,幫助其更好地完成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過渡,從而盡快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3. 充分了解幼兒問題,開展針對性心理輔導
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除了幼兒在習慣、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更需要教師格外關注。尤其是對于剛剛脫離學前教育環境開始面臨小學新環境的幼兒來說,教師和家長對于他們的態度和要求在迅速發生轉變。他們所面臨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以及接觸的學習內容、所要具備的學習能力等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突然面對這樣的變化,很多幼兒的心理都會產生一些問題。因此,學校和教師需要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幼兒正確看待、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能夠保證幼兒的心理健康,實現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先了解幼兒普遍存在及可能會面臨哪些心理問題。一般來說,僅僅了解當前階段幼兒的心理狀況和困惑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觀察小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總結其中出現的問題,同時與幼兒家長建立聯系,了解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教師還可以與附近的小學建立聯系,組織開展趣味性的小游戲、小活動,讓幼兒和低年級小學生,以及雙方教師共同參與其中,逐漸建立起彼此之間的信任關系。在這一基礎上,與幼兒、小學生進行對話與交流,從而了解其當前在心理上的迷茫和困惑。了解問題之后,教師就可以選擇針對性的方式來幫助幼兒解決這一問題。對于學習上存在問題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其學會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向教師尋求幫助;而對于存在環境適應問題或者是交朋友問題的幼兒,教師則可以在班級內、幼兒園內的集體性活動中鍛煉幼兒人際交往能力,使其能夠在陌生的環境中快速結交新的朋友。通過這種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幼兒在這一時期的心理問題迅速得以解決,能夠健康、快樂地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與銜接。
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能夠讓幼兒迅速適應新的環境,還能夠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況,積極應對新的學習任務和挑戰,有利于幼兒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從教學特點、現實需求和心理輔導等多個方面做好幼小銜接,幫助幼兒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得到新的發展。
基金項目:2021年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兒園與小學教學銜接的實踐研究([2021]PLG467)。
參考文獻:
[1]秦啟菊. 淺談農村幼小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實施途徑[J]. 亞太教育,2015(30).
[2]周香. 小學一年級課堂教學中幼小銜接的現狀與分析[J]. 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4).
[3]于麗群. 幼小銜接現狀的思考及有效途徑的探究[J]. 教育革新,2012(1).
[4]王桂英. 淺談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J].家庭與家教(現代幼教),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