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行業進入存量時代,建筑類圖書市場也受到較大沖擊。目前建筑類圖書市場競爭激烈,存在大量同質圖書甚至是低質量圖書。文章通過對建筑類圖書主要類別進行分析,給出新形勢下建筑類圖書策劃原則,即通過采取外出調研,了解讀者需求,加大自投稿審查力度,對同類選題整合為叢套書出版,加強自主策劃、整體策劃,加強策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書,加強學術成果出版,創新圖書出版形式,加強融合出版等措施,做好新形勢下的選題策劃。最后文章給出新形勢下建筑類圖書出版方向——重點在城市更新板塊、建筑業轉型升級板塊、行業改革創新板塊、碳達峰碳中和板塊深耕細作,為國家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服務,為讀者服務。
關鍵詞:“十四五”;建筑類圖書;選題策劃;策劃原則;出版方向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7-0217-03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建筑市場也隨之繁榮。過去的20余年是建筑業發展的輝煌時期,建筑市場的繁榮也帶動了建筑圖書出版業的蓬勃發展。依托建筑業龐大的讀者群,市場上發行的建筑類圖書種類繁多,包括職業資格考試類圖書、一般應用圖書、培訓教材、工具書等。其中,大部分圖書具有較好的市場,最高單行本發行量曾達數百萬冊,因此,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開始涉足該板塊[1]。但隨著競爭愈發激烈,部分出版社急功近利,出版了大量同質圖書甚至是低質量的圖書,不僅形成惡性競爭,而且造成單品種銷量的大幅下降[2]。并且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重大改革措施,建筑企業進入轉型升級階段,新技術更迭越來越快,中國建筑業也進入存量時代,傳統暢銷圖書銷量大幅下降。同時,新媒體的崛起也加快了讀者獲取知識方式的轉變。文章在回顧已出版的建筑類圖書主要類別的基礎上,分析了新形勢下建筑類圖書的策劃出版方向。
一、建筑類圖書主要類別
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建筑業發展有了良好的外部環境;1984年,建筑業推行項目法施工,開始了破冰之旅;1990年,中國開始實行商品房交易,帶動了建筑業的蓬勃生長;1998年,中國建筑業進入鼎盛期,開始繁榮發展。
伴隨著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建筑類圖書出版事業也逐步走上了繁榮之路,立足于大建設、大土木領域,市場上推出了大量優秀圖書。
(一)學術理論著作
該類別圖書強調原創性、創新性、理論突破,對國家建設的重大貢獻和推動作用。比如“人居環境科學叢書”提出了人居環境科學未來發展的趨勢,開啟了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的新征程?!洞罂鐝綐蛄轰摌蛎驿佈b設計理論與方法》是我國研究該項技術的第一部專著,書中提出的復合梁疲勞試驗方法與相關的設計控制指標等,均為國內首創。這些成果均是作者在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和潤揚長江大橋工程的科研與實踐成果?!吨袊厣滦统擎偦l展戰略研究》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體現中國城市地域特色的城鎮化”等理念。
(二)應用技術類圖書和手冊類工具書
該類圖書強調新技術的推廣和技術的創新,對生產力的提高有著重大推動作用。手冊類工具書還要求具有權威性,體現新規范,引用資料系統、翔實,數據準確,并注意系列化、成套化、層次化,方便查詢。應用類如《國家體育場鳥巢結構設計》總結了鋼結構建造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超大跨度結構,書中的自主創新成就代表了國內外建筑科技領域的最高水平,對今后超大跨度鋼結構的設計建造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秶矣斡局行乃⒎浇Y構設計》實現了一種全新的空間結構形式,工程的相關成果獲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還獲得2010年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杰出結構大獎。工具書極具權威性,如經典品牌工具書《建筑設計資料集》被譽為我國建筑設計人員的“現代漢語詞典”,堪稱當代建筑領域的“百科全書”;《建筑施工手冊》被媒體評價為“推動我國科技進步的十部著作”之一;美術類如《中國古建筑大系》是弘揚華夏古建筑文化的鴻篇巨制,被專家學者稱贊為“傳世之作”。
(三)科普讀物
建筑文化遺產與歷史類科普讀物對廣大讀者傳授建筑文化遺產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普及科技知識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中國園林藝術》被譯成英、德、法、意等6種文本在全球發行(德文版即發行4萬余冊);《中國古建筑大系》以及“國際工程管理系列叢書”等反響非常大,前者曾印兩萬余套。早期的《木工建議計算法》發行138萬冊,“建筑工人技術學習叢書”中的5種書印數逾百萬冊,其中的《木工》達330多萬冊。結合我國多發地震災害出版的《房屋抗震基本知識》《圖說地震災害與減災對策》《農村民居建筑抗震使用技術》等,被及時送到災區,同時送技術下基層,受到了政府表彰。
(四)培訓教材
培訓教材的出版與我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特別是各個時期的教育方針政策緊密相連,但總體的方針是以發展為動力,以服務培訓為主線。例如,為促進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的發展,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順應國家對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要求,結合全行業工人學習、培訓、鑒定工作的實際需要,將建筑裝飾裝修職業技能《崗位標準》《鑒定規范》《習題集》按工種匯編成《建筑裝飾裝修職業技能崗位培訓教材》及《全國裝飾裝修行業培訓系列教材》;為貫徹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第一部職業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專業人員職業標準》出版的《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專業人員職業標準培訓教材》等。
二、新形勢下建筑類圖書策劃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建成文化強國”,而出版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建筑類圖書出版應將主題出版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做好精品出版和融合出版,落實文化強國戰略,提高國家軟實力,體現編輯價值,為國家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服務,為讀者服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外出調研,了解讀者需求,在選題立項時明確圖書針對的對象,為作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對于自投稿加大審查力度,對同類選題整合為叢套書出版,創新圖書出版形式,將是新形勢下建筑類圖書出版的重點工作方向。
(一)加強自主策劃、整體策劃
回顧過去,大部分經過前期認真調研、自主策劃或跟作者加強溝通交流的圖書均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出版社多套獲獎圖書也是編輯與作者共同策劃的成果。
近年來,作者自投稿、專著、團體標準等選題的比例大大增加,處理這部分稿件占用了編輯的大部分時間。而此類圖書的讀者面通常較窄,很難獲得大量讀者的關注,編輯也很難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新形勢下應通過對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文件的學習研究,發掘選題點,多做政策熱點圖書,做好重點選題儲備。
(二)加強策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書
在重要的學術手冊、專著領域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的策劃,充分體現編輯在出版過程中的策劃主導地位,盡量邀請業內最權威的專家擔任作者,方便日后的延續再版。
(三)加強學術成果出版
隨著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的改革,團體標準已成為推廣新技術的重要載體,可由此延伸出相應的學術專著。同時,還要多參與學術會議,了解行業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加強與作者的溝通交流。關注國家和部級的相關課題,尋找選題方向。
(四)加強融合出版
在專業應用書領域可加強融合出版。手冊類圖書碼洋大、產品周期長,過去一直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一般應用書中占有重要的份額,但當前隨著技術更新的日益加快,其時效滯后嚴重影響了銷量。此類圖書可嘗試數字出版,實現實時更新,打造專家答疑等互動產品。此外,施工設備、材料類領域圖書較少涉足,內容+廣告的傳播模式可為此類圖書提供新的出版思路。
三、新形勢下建筑類圖書出版方向
過去一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多個重要文件,包括《關于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等。2022年初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以及頒布的《“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給建筑行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這也是建筑類圖書出版的方向。
(一)城市更新板塊
當前形勢下,城市發展面臨巨大挑戰,近年來相繼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城市內澇事件等給全社會帶來巨大傷害和慘痛記憶??茖W理解城市更新的定位和作用,對城市適應現代風險與復合型災害,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這對于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3]。2022年1月20日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穩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內澇治理,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在20個示范城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在城市更新領域,已出版的圖書包括“新型智慧城市研究與實踐——BIM/CIM系列叢書”“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與管理叢書”以及《城市更新與地下空間改擴建規劃設計》《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技術手冊》《老舊市政道路提升改造施工管理導則》《公共機構綠色建筑技術實施指南》《城市防洪治澇現狀及策略研究》等。大部分為學術著作或應用圖書,在新型智慧城市、海綿城市、防洪治澇等方面未來可以采用科普、手冊書的方式向讀者展示更多的研究成果,讓讀者切身感受到城市更新帶給自己的便利。
2020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全國開始“新城建”試點,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因此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建安管平臺建設、智慧社區建設等領域可以及時總結相關試點城市經驗做法,供其他城市參考。
此外,在歷史建筑遺產保護、國家公園的建設與保護、數字化信息采集與測繪建檔、微改造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中的應用、歷史建筑修復工法、遺產保護材料等方面,可以組織出版系列叢書。
(二)建筑業轉型升級板塊
近年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面向未來,更要激發數字經濟潛能,為高質量發展賦能。進入數字化時代,建筑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需要跟上時代的變化,加快提升智能建造水平。
未來在BIM、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新型建造方式、智能建造等方面應加大圖書出版力度。比如針對建筑信息模型在采購、制造、安裝和交付環節全面應用、相互貫通的需求,研發的自主BIM軟件和圖形平臺,反映自主研發軟件相關技術和適用方法的學術著作和應用書;反映施工現場建筑機器人及建造裝配的學術著作;3D打印建筑方面的著作;面向智能建造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成套技術類;既有建筑裝配式裝修技術研究與示范類;智能建造質量檢測機器人類、建筑質量保險制度類;工業化建筑數字設計關鍵技術和方法類;建筑部品部件智能制造裝配研發類,等等
(三)行業改革創新板塊
近年來中國建筑行業持續高速增長,帶動了我國建筑業強勁發展。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平穩發展,完善我國建筑業行業產業鏈,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措施,以規范市場競爭,提高我國建筑行業的競爭力。比如《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建筑工程施工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試行)》《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圍繞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建筑師負責制等可開發應用書、培訓教材等。
2021年10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發布了《混凝土結構通用規范》等9份強制性工程規范,規范里的全部條文必須嚴格執行,2022年4月1日起實施,同時廢止了一大批現行工程建設標準相關強制性條文。這將對行業從業人員產生較大影響,可策劃相關規范解讀系列配合規范的使用。
(四)碳達峰碳中和板塊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期間,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八大重點任務之一。
建筑行業是能源消耗總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的行業之一,“雙碳”目標任重道遠。在該領域可重點策劃出版如低碳城市指標體系、城市及建筑供熱系統減碳關鍵技術、建筑業全過程碳排放核算方法、零碳建筑技術體系,還有基于碳中和的既有建筑綠色性能建造設計研究,“雙碳”目標對城市軌道交通、造價、城鄉建設領域等的影響。
四、結語
為更好地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服務,通過對相關工作重點的研究,新形勢下將重點做好城市更新板塊、建筑業轉型升級板塊、行業改革創新板塊、碳達峰碳中和板塊等的選題策劃,圖書類型可為科普類、應用類、培訓類和工具類,以自主策劃和叢套書為主,爭取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礫瑤.淺談建筑施工類圖書選題策劃[J].傳播與版權,2016(1):20-21,27.
[2] 楊少彤.建筑圖書出版策略探究[J].科技與出版,2009(7):28-30.
[3] 本書編寫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39.
作者簡介 王礫瑤,碩士,副編審,研究方向:建筑施工類圖書出版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