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日前發布,在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部分,提出提升老年文化體育服務質量。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眾所周知,閱讀是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供給側的角度來看,業界為老年讀者出版的圖書品類眾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有關單位,自2014年起向全國老年人薦書,7年來已推薦400余種優秀出版物,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如今,在利好政策出臺的背景下,業界該如何讓老年人閱讀更上層樓?
社會應激發老年人閱讀興趣
圍繞老年人閱讀存在的問題,華齡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董巍坦言,真正為老年人著想,解決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圖書還是比較少。其原因在于沒有對老年人的真正需求進行充分調研,考慮不夠周全。
在從事老年人閱讀推廣工作15年的銀齡書院創始人薛曉萍看來,老年人首先需要能夠帶來正能量的圖書,用閱讀充實余生。其次是情感類圖書,呼應情感需求,特別是彌補情感缺失。再次是利于隔輩教育的圖書,通過家庭共讀提升參與感與成就感。最后是有助于老年人融入社會,在現代生活方式上提供實用指南的圖書。
“閱讀是長久的陪伴。老年人閱讀需要引導。”薛曉萍表示,對于“難啃”的大部頭閱讀,可與觀影等更為直觀的方式相結合,為老年讀者梳理圖書脈絡結構,闡釋經典作品的現實意義。同時,要結合老年人心理特點創新閱讀形式,可以通過組織沉浸式戲劇、朗讀劇等形式,讓老年人親身參與其中,激發閱讀的興趣與熱情。
記者在北京圖書大廈看到,放大鏡幾乎成為老年讀者的“標配”。董巍表示,要通過開展老年人閱讀調查、養老社區捐贈圖書等方式走近老年群體,傾聽他們的真實需求,盡可能在開本、字體字號、色彩等方面,探索適合老年人閱讀的圖書形式。
聽書前景好但數字鴻溝待彌合
近年來,國家不斷完善老年人服務政策,如2020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重點推動與老年人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手機APP的適老化改造。
為響應《行動方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云聽”于2021年10月14日重陽節推出“云聽”簡潔版。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云聽副總編輯張顯峰看來,從移動互聯網音頻產品整體看,老年人可以聽的內容有很多,適合聽的內容也不少,但專門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內容產品目前仍然很稀缺。
作為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專為老年人打造的聽書平臺,“樂齡聽書”針對老年人的關注點和閱讀喜好,聚焦養生保健與休閑生活內容,并在功能上增加字號更大、導航更清晰、內存占用自動提醒、電量實時監測等易于老年人操作的設置。
具有伴隨性的聽書無疑是適合老年人的閱讀方式,但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助理、“樂齡聽書”項目負責人陳軍坦言,目前阻礙老年人進行有聲閱讀的是智能設備使用方式以及老年人對數字內容的付費意愿不強。
閱讀推動老年人實現自身價值
來自天津的65歲老人王更新,通過在網絡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做主播,找到了退休后的人生價值。他在喜馬拉雅演播的《明朝那些事兒》目前播放量超過4.71億,王更新也以254萬關注者成為喜馬拉雅粉絲數最多的老年主播。
喜馬拉雅發布的數據顯示,有超過5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在平臺上當主播。他們在兒童、人文、歷史、健康養生等內容領域分享故事與觀點,演繹音頻節目。
從聽書到參與內容生產,在滿足老年人知識信息需求之外,閱讀進一步推動老年人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不過,2020年喜馬拉雅8周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平臺主播人數已過千萬,5萬名老年主播的數量相對來說仍算“鳳毛麟角”。
“下一步,喜馬拉雅還將不斷深耕內容,聚焦老年人智能生活場景服務。”喜馬拉雅創始人兼聯席首席執行官余建軍對此表示,希望讓長輩也能充分體驗互聯網的福利,享受銀發時光,成為“耳朵經濟”的增長新引擎。
圍繞如何通過閱讀讓老年人發揮余熱,為社會作出貢獻,陳軍從內容生產的角度提出,除了信息獲取和娛樂消遣,也可以為老年人提供一些技能培訓內容,鼓勵老年人學習新技能,掌握新知識,既能豐富老年人的生活,也能為老年人尋找更多的工作機會,和同好進行交流,讓他們融入并且享受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以書為媒,希望全社會關注并加強對老年人的美育教育。”董巍表示,只要一個人有欣賞美、創造美的熱情,就不會老,就會幸福快樂,社會也會和諧穩定。傳遞“永不服老”的理念,也是華齡出版社“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幸福老年人”的出版宗旨所在。(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B07A3443-B1AE-46FA-961A-68D820A5AF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