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婭



一、教學理念
一切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課中積極主動參與、課后認真完成作業,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情感,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選擇性必修模塊3《文化交流與傳播》第二單元中的第2課。從單元內部看,本課《歐洲文化的形成》,與第1課《古代西亞、非洲文化》和第3課《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一起構成了《多樣發展的世界文化》。從選擇性必修模塊3來看,本單元《多樣發展的世界文化》與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共同講述了世界各主要區域的文化,幫助同學們正確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本課共三目內容:“古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中古西歐文化”和“拜占庭、俄羅斯文化”,分別從歐洲文化的起源、中古西歐文化、中古東歐文化三個維度說明歐洲文化的形成,展現歐洲最具特色的文化內涵。
三、學情分析
1.本課授課對象為高二歷史選考學生。他們在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中已經學過了古代海洋文明、古代羅馬帝國、中古時期的歐洲以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等相關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且經過高中一年的學習,他們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有了提升,歷史思維能力等也有了提高,為本課學習奠定了基礎。
2.本課涉及當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在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下)》已有提及,但同學們對基督教所知不多,感覺神秘而充滿好奇。教師利用基督教的產生和發展歷程串聯本課三目內容,同時補充相關史料讓同學們辯證地看待基督教信仰,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宗教意識,推動建立自己的信仰體系。
四、教學目標
課標要求:了解歐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具體來說:
了解古希臘羅馬文化以及騎士文學、世俗文學繁榮的背景,體會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產物,并會反作用于政治、經濟。了解歐洲文化形成的特定時空,體會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空的特有產物。理解史料是通向歷史認識的橋梁,體會史料實證精神。充分利用教材史料,適當補充課外史料,從哲學、戲劇、法制、建筑四個角度幫助同學們全面理解古希臘羅馬文化對歐洲文化形成產生的深遠影響。理清歐洲文化的源頭與文化傳承發展的脈絡,為當今歐洲的文化表象尋找歷史依據,學會從歷史中探尋因果聯系,進而客觀評判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文化問題。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羅馬法對近現代社會的深遠影響;中古時期歐洲的基督教文化;拜占庭文化與歐洲文藝復興的關系。
教學難點:古希臘羅馬文化對歐洲文化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歐洲文化的源頭與文化傳承發展的脈絡。
六、教學設計思路
以“基督教的產生和發展”即“多神論”? ?→“一神論” →? “第一次分裂” 為明線進行串聯,對應教材的三目內容;同時以人文主義、理性主義為暗線貫穿整課內容。
七、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美術欣賞,設疑激趣】
步驟一:課前播放音樂,欣賞古希臘多神的美術作品。
步驟二:設問:在西方,每年的12月25日是什么日子?為什么會有這個日子?
【答:圣誕日(節),即基督耶穌出生的日子。全世界基督徒最重要的紀念日。】
設計意圖:課前以音樂和美術作品渲染氛圍,再利用“圣誕節”這一西方最大的節日設問導入新課,拉近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理解歐洲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同時體現了基督教在歐洲文化的地位和影響力。
(二)第一目:文明濫觴:古希臘羅馬文化
1.了解古希臘羅馬文化概況
【地圖表格,整體把握】
步驟一:出示2世紀初的羅馬帝國地圖。
步驟二: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教材P21-22,自主梳理古希臘羅馬重大文化成就。
設計意圖:地圖來自于《中外歷史綱要下》P10,同學們熟悉,方便教學且不會增加負擔。利用地圖落實時空觀念、明確古希臘與羅馬之間的地理聯系。表格梳理,總體把握,簡潔明了。讓學生動手,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2.難點:古希臘羅馬文化對歐洲文化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
【史料研習,突破難點】
(1)哲學、戲劇
過渡: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84—前322),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
材料一? 亞里士多德肯定客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而且是人類認識的來源,認識產生于對外界事物的感覺。這一觀點使他“接近了唯物主義”。
在哲學領域,亞里士多德確定了哲學的研究對象,在《形而上學》一書中,提出哲學所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十三個問題,其中一些問題,一直是后來西方哲學爭論的中心。
——(選自《中外歷史人物評說》P32)
設問:結合材料一和教材思考:亞里士多德哲學思想的來源及影響?“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亞里士多德對后世有何影響?
材料二 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采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羅念生譯《詩學》(選自教材22頁學思之窗)
思考:從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的定義中了解古希臘戲劇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
設計意圖:哲學和戲劇是古希臘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理解古希臘文化對歐洲文化形成的深遠影響的重要媒介。且教材在這兩個方面都提到了一個人物:亞里士多德。利用他對哲學和戲劇進行整合,便于理解和記憶。E478299F-2AA7-47A9-AF52-9D63ECEA0766
(2)法制
材料三? ?這部傳統習慣法的整理、匯編(十二銅表法),盡管終究是為維護貴族利益的,但也多少體現了平民的某些要求,突出了法律對社會生活一定的規范和制約作用。
——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
材料四? ?羅馬法是純粹私有制占統治的社會的生活條件和沖突的十分經典性的法律表現……在羅馬法中,凡是中世紀后期的市民階級還在不自覺地追求的東西,都已經有了現成的了。 ——[德]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一卷(選自教材22頁史料閱讀)
思考:結合圖、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如何評價《十二銅表法》?依據材料四和教材,分析羅馬法對近代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法制思想的影響。
(同學們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闡述該小組成員的觀點。)
設計意圖:羅馬法是古羅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歐洲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通過整合教材,把古代羅馬法、中世紀拜占庭帝國的《羅馬民法大全》和現代法制貫通,幫助同學們深度理解羅馬法的影響。合作探究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服務現實是歷史學習的重要功能。
(3)建筑
出示圖片材料(建筑教材中都有提及):
思考:比較萬神殿和帕特農神廟的異同點。從中可以知道古希臘與古羅馬是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典型建筑說明古希臘文化與古羅馬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并聯系現實說明古希臘羅馬建筑或文化對歐洲乃至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
3.古希臘羅馬文化繁榮的原因
材料五?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和工業之間的更大規模的分工成為可能,從而為古代文化的繁榮,即為希臘文化創造了條件。”在雅典,“當一個人的意見沒有被采納的時候,他不會因此而受到侮辱,更不應當因此而受到處罰”。
設問:依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希臘文化繁榮的主要原因。
設計意圖:唯物史觀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指導思想,古希臘羅馬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經濟和思想等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體會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和思想的產物。
(二)第二目:萬流歸宗:基督教文化
過渡:中世紀西歐神學家們的思維方式源自古希臘哲學,這種思維方式對基督教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1.基督教發展歷程
2.基督教在歐洲的地位、作用和影響
材料六? ?十誡,是《圣經》記載的上帝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眾部族首領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頒布的十條規定。猶太人奉之為生活的準則,也是最初的法律條文。
第一誡?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3節)
……
第五誡?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12節)
第六誡? ?不可殺人。(13節)
第七誡? ?不可奸淫。(14節)
第八誡? ?不可偷盜。(15節)
第九誡?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16節)
第十誡?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仆婢、牛驢,并他一切所有的。(17節)
——百度詞條
材料七? (中世紀)天主教神學……是當時唯一的意識形態,天主教會無孔不入地滲透在中世紀歐洲社會、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個毛孔,鉗制著人們的一切活動。
——《歷史必修川教師教學用書》岳麓書社2005年版
設問:根據材料六、七并結合教材思考:西歐中世紀文化的特征是什么?有何目的和影響?
設計意圖:圖示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利用圖文清晰準確把握基督教發展的歷程,簡潔明了。基督教信仰是西歐地區普遍的文化符號,影響至今。可適當補充一些史料辯證地評價基督教信仰。順勢引出為了沖破基督教的禁欲主義、抨擊貴族的專橫和教士的貪婪,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在西歐迅速發展,成為中古西歐文化的重要內容。
(三)第三目: “正統”教派:拜占庭、俄羅斯文化
步驟一:根據地圖引入教材P24思考點:拜占庭帝國的地理位置對拜占庭文化的發展有何重要影響?
步驟二:以查士丁尼為主線認識拜占庭文化;結合相關史料理清拜占庭文化與古希臘羅馬文化以及及歐洲文藝復興之間的關系;梳理拜占庭文化與俄羅斯文化的關系。
設計意圖: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最本質的特征,要把拜占庭文化放在特定的時空中進行理解。以“查士丁尼”為線索串聯法制以及拜占庭其他文化,散而不亂。補充精簡史料突破本課重難點:拜占庭文化與歐洲文藝復興的關系、拜占庭文化與俄羅斯文化的關系、歐洲文化的源頭與文化傳承發展的脈絡。
(四)【小結破難,探究升華】
步驟一:課后問題探究:結合所學,想一想古希臘文化、羅馬文化與中古時期的歐洲文化有哪些聯系和區別?(教材25頁)
(同學們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闡述該小組成員的觀點。)
步驟二:總結升華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探究和課堂小結,再次強調本課重難點,幫助同學們全面了解歐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五)教學評價設計
步驟一:課堂鞏固練習 + 真題演練
步驟二:布置課后作業
依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及“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相關要求,將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學習及掌握情況劃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高中畢業生在本學科應該達到的合格要求。
能夠簡述古希臘羅馬文化、中古西歐和東歐文化的主要成就,并運用歷史時間軸或歷史地圖進行梳理;明確羅馬法對近現代社會的深遠影響;理解中古時期歐洲的基督教文化;知道拜占庭文化與歐洲文藝復興的關系;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第二層次: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命題依據。
能夠了解古希臘羅馬文化以及騎士文學、世俗文學繁榮的背景;全面理解古希臘羅馬文化對歐洲文化形成產生的深遠影響;理清歐洲文化的源頭與文化傳承發展的脈絡;可以結合日常文化現象進行說明,在現實中感悟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正確看待歐洲文化,樹立正確的文化觀。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
(一)教學主線明確,學科核心素養突出。
(二)亮點是難點突破:古希臘羅馬文化對歐洲文化形成的影響。用哲學、戲劇、法制、建筑四個角度,分古希臘的哲學和戲劇、古羅馬的法制、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筑三個方面,全面深度理解古希臘羅馬文化對歐洲文化形成的影響。
(三)突出對基督教的辯證理解:因為其中的合理性可以流傳至今;因為其中的不合理性有了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還有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等內容,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四)史料研習法是本課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史料,并適當補充課外史料,提升同學們的史料解讀能力,感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科特色。
不足之處:課前預習任務的完成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結尾小結升華用詞還可以繼續斟酌。
(323799? 浙江省龍泉市第一中學)E478299F-2AA7-47A9-AF52-9D63ECEA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