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順玲

摘 要: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減負增質,提升作業效果是教師應思考的問題。當前的英語作業存在著“鞏固操練型作業多、實踐探索型作業少”“書面作業多、口語作業少”等情況。對此,教師結合新課程標準、教材及學情,創新英語作業方式,給學生適時布置表演型、書寫型、探索型、融合型等多樣化的作業,將作業由單一變為多樣,由低階走向高階,有效地提高了英語作業的質量,充分發揮了英語作業的綜合育人功能。
關鍵詞:“雙減”;小學高段英語;作業設計;創新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要把凡是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做的事情都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去體驗、感悟,去創造、實踐、應用。”“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作業應該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學習任務,布置體現差異性的作業,如對話交流、課本劇表演、歌曲演唱、故事創編、手抄報設計等,引導學生做到“要我做”變成“我要做”,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與意義,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而目前我們的小學英語高年段作業的設計依然偏向單一化、機械化,具體的形式有:抄單詞、背課文、抄句子等機械訓練,拘于書本、讀寫的形式,這種機械固定式的作業,缺少創造性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并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也不能滿足擴展學生知識視野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既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目標,又要尊重個體差異,使課程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以利于不同學生的小學英語能力都有相應的提高。因此,作為新時代下的新型教師,我們設計作業的思路應當適度開放、向課外延伸、與生活接軌,貼近學生心理的特點,增強趣味性、實踐性和創新性,促使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主地獲得新知,設計形式多樣化、主題可實施化、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作業。
一、充分了解學生特點,提高作業能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生性活潑,喜歡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寓學于樂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愛唱愛跳,愛表演,愛玩耍的特點,讓呆板的作業“活”起來,讓靜止的書面作業“動”起來。比如,學習PEP五年級下第五單元fly, jump,run,swim等動詞后,可以要求學生將所學的動詞,編一套簡單的體操。第二天在班級里展示。“I can fly.I can jump.." “Fly like a bird.Jump like a rabbit..,學生一邊做一邊說,不但掌握了詞匯,還發揮了想象。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作業實踐性
比起抄寫單詞課文等書面作業,學生更喜歡動手動腦的作業。我們可以布置學生設計做賀卡、手抄報、手工等作業。比如,學習完人教版PEP Grade 5下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B Read and write 英語派對邀請函的制作格式后,可以布置學生制作生日派對的邀請函卡,如本單元還學習了有關Teachers’ Day, Mid-Autumn Day, Children’s Day,Christmas Day 等節日,可以布置學生制作節日賀卡,并寫上祝福語,不僅激發了學生動手的欲望,而且促進了與人之間的交流,增強了自己與他人的情感。又如,學習完PEP Grade 5上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B Let’s talk后,可以布置讓學生設計關于Food and drink為主題的手抄報,來表達自己喜歡的食物和飲料。
高年級的學生也可根據每單元或每課制作思維導圖作業。思維導圖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是一種直觀形象、邏輯性強的認知思維工具。比如,學習完PEP Grade5 下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有關季節的主題后,引導學生以“季節”為創作起點,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根據四個季節所顯現出的不同天氣、不同景象、不同著裝及從事的不同活動等來繪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制作如下:
又如學習完PEP Grade 6上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有關交通工具方式后,讓學生歸類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并將其列舉出來,讓學生繪制交通方式思維導圖,在這些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中,學生將所學新舊知識整合在一起,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具象化,加速學生各個英語知識點的內化過程,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起到了復習舊知,鞏固新知的作用。
三、強化學生口語表達,促進作業形式多樣化
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除來布置動手的作業之外,口語型作業作業也不能少,而日常布置的單調和機械地重復聽讀,時間長了學生也會厭倦。新時代的小學英語高年段口語型作業應該包括語音、語調以及學生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都要得到鍛煉。最簡單的口語型作業就是有感情的朗讀所學的課文,可以拍成短視頻的方式上交,這個作業需要學生聽錄音模仿才能形成。我們也可以給高段學生設計配音(Dubbing)作業,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看的動畫片、電影片段讓學生用趣配音錄音并制作錄音視頻,學生會很有興趣的主動模仿角色練習,完成后并在班級一起欣賞。又如口語表演型作業,即小學生很喜歡課文中每單元的Story time,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放手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去表演,通過合作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演中學不斷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口語生活型作業,即小學生用英語分享自己生活的點滴。例如,學習完PEP Grade 5 下Unit 1 My day 后,讓學生以“My day”為主題,用英語說一說自己的一天生活,并以視頻形式分享出來。口語生活型作業打通課堂學科與生活的壁壘,將觸角延伸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而且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是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過程,布置有效作業,是“提質減負”的一個重要的切入口。“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做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優化英語作業,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樹立嶄新的作業理念,讓每一位學生在“提質減負”背景下多一點空間去探索,多一點時間去思考,多一點機會去體驗,多一點自由去呼吸,真正實現作業“量的減負,質的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