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我對成都的記憶是從建設路猛追灣開始的。那是在2017年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我還是一名大四的學生,只身一人提著兩口大皮箱,從重慶老家出發,乘坐了5個小時的大巴車來到成都建設路旁的石室初中培華校區擔任生物代課老師。一年后,本著求職初心——高中生物教學,選擇來到了成都市實驗中學。今年是我在實驗中學的第四年,在實驗中學這個健康快樂的工作環境中,我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情,收獲了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回想我來成都的初衷和這幾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教海無悔,青春無悔,是什么引導著我不斷前行呢,我覺得是一種教育情懷!
什么是教育情懷呢?溫家寶總理曾給教師提出過三點期望:1、要充滿愛心,忠誠事業;2、要努力專研,為人師;3、要以身作則,行為世范。百度搜索上的一個回答我比較贊同:教育情懷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一種深沉、持久、難以割舍的感情,它不是唯一的,而是千人千面的。擁有教育情懷的教師是高尚的,他們有自己對教育的獨特感受和理解,會在教育過程中投入真誠的感情,而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教育情懷往往包含塑造人、培養人的使命感。我膚淺的理解為,這就是育人初心,師者情懷。但這么一個宏大的詞語,我們都很難將其討論清楚,所以我只能從我的細微的體會和零碎的經歷,來談一談我的教育情懷。
第一、來自榜樣的引領。從教幾年來,我發現不管是我們學校、區上、還是市上的優秀教師,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教學質量高、教師素質好,同時還懷有較高的教學情懷。每當我去聽他們的專業課、班會課或是交流工作日常,都能感受到他們不僅是學生的領路人,還是學生未來人生發展的引路人,這些便是來自我們身邊榜樣的力量;
第二:來自學生的靈魂拷問。我的第一屆學生在進入高三前,我給她們布置了一個作業,即給我寫一封信(當時因為工作變動我就不能帶那個班了)。班上的語文課代表,一位心思細膩的女生,寫了一句讓我深思了很久的話:回顧李老師帶我們的這兩年,印象中依然是高中第一節生物課您給我們上課的情景,很遺憾,您當了我們兩年的副班主任,但我并沒有收獲到寶貴的人生箴言。我很遺憾,捫心自問,我們新教師的第一屆學生肯定都是巴心巴肝的,肯定是想把我們所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都傳授給他們的,為何到頭來,我留給學生的卻只是一個第一印象呢?我開始深思:作為青年教師,我們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如何扮演好一個教師的角色,承擔起教育人,并為之慮深遠的責任?
后來,在高三這一年,我便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包括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制定未來的長短期規劃。我記得學校主任在給我們做青年教師培訓時說過一句話:“當我們將學生當作娃娃或者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就更能走進教師這個需要強烈責任心和飽滿愛心的角色中去。”當時,我還沒有成為媽媽,很難感同身受。后來我們學校的一位年輕化學老師(一位兩歲孩子的媽媽),她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共鳴:“我現在用心負責的對待我的學生,我相信以后我的孩子也一定會遇到像我一樣對他用心負責的老師!”我就想,如果我面對的學生,就是我的孩子,我會如何對他呢?所以在我之后的工作中,我遇到性格敏感的學生,我會私下參與解決他與家人積累的長期矛盾,教給她共情;在遇到晚自習情緒激動在教室舉著刀對著胸口揚言“不如死了算了”的學生,我會冷靜地充當心靈輔導師,引導他走出封閉的自我;遇到高考前100天發展起來的班級情侶時,我會用自己相似的高三校園戀愛經驗和8年異地戀經歷,引導他們正確對待自身的前途,并在高考后時不時給這些理科直男學生,灌輸一點提高戀愛覺悟的小技巧。后來,好幾個學生因為我選擇了當生物老師,或者選擇從事生物方面的科研工作。讓我最感動的是那一次,我擔任高三三個班的教學工作,每周三個早晚自習。在教師節那周,我生病不得不去醫院做手術。手術前一天,我有早晚自習,5節課,還聽了兩節課。回到家,躺在床上,第一次因為工作我累哭了。我不知道自己每天這樣上班是為了什么。恰好這時候,上屆一個學生給我發了聊天截圖對話,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如果以后讓我去探望高中老師,李老師肯定放在第一位!”“第一個去看李老師,肯定是因為,想去看看她還像不像以前那么活潑!”“看看她在為自己事業奔波時保留的一份天真爛漫有沒有被歲月消磨。”“希望她一直保持對這個事業的熱衷!”那一瞬間我突然感覺這何嘗不是學生的一種反哺呢?當我們在他們人生重要時刻給予了真誠的關懷和幫助,他們也會在不經意間用他們獨特的方式指引著我們勇敢前行。我很開心我的學生把我的教師工作看作是一份事業,遺憾的是很多老師只是將這份事業當作賴以生存的工作。也就在這一刻,我想,我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第三、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我又接了新一屆的高三三個畢業班,三個班級層次不相同:有生物成績連續兩年班級平均分排年級第一的班級,有關乎這屆高考命運的普通班級,有綜合成績年級排名第一的班級。搭班的老師中,不乏校長、年級組長等資深大佬。可以說,我的心情十分忐忑不安:因為我是實實在在的在夾縫中求生存了。剛接到這三個班的時候,我的師父就給我下了任務:如果這個年級的理綜出了問題,責任就在我身上!我必須快速成長起來。
其實回顧我前幾年的教學,還是很大程度上在關注教學體驗,而非教學經驗,除了準備公開課或者參加比賽,基本上處于溫水煮青蛙的舒適圈中。但此時,我也意識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是到了不得不認真搞事業的時候了。為了一開始在充當后媽時能獲得學生的認可,我覺得我最應該做的就是加強備課。
暑假補課的第一天,我便帶著高三老師的氣魄,侃侃而談上一屆學姐學長新鮮出爐的優異的高考成績,計劃著在學生面前,先從氣勢上搶占先機。在接班前,我對學生的了解僅僅來自一份零診考試數據,從零診中高線上線率和有效率來看,我主觀上判斷這幾個班的學生接收能力應該都還好。但我犯了一個很大的失誤,沒有提前與班主任和前一任生物老師對接,對學生進行詳細的了解!以至于新學期開學半個月之后,我才得知有個班級的學生跟我磨合問題非常大,個別學生甚至給我提出了詳細的改進措施,要求后媽一定要變成親媽一樣,讓我去適應他們。遇到這種時候,絕大部分老師想必都會產生情緒。當一個老師得到學生認可的時候,你在講臺上打嗝他都覺得是香的,而當得不到學生認可的時候,你板書上一個字寫歪了他都覺得老師錯了。特別是實驗班的學生,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冷靜分析之后,我沒有選擇強壓,而是選擇加強備課。對于一輪復習的內容,學生通過自組梳理,基本上都能回憶出大半,復習知識點很容易給學生帶來錯誤認識——老師講的我基本都會,無需再聽老師講解。但是當我發現學生不再那么認真聽我講課,總會在不合時宜的時候打瞌睡、不再有求知欲的時候,我就應該深思,我是不是該加強備課了。以前我是不能切身體會到新教師手寫教案的真實好處的,覺得即便寫了詳案也不會在課堂上照著講,很多時候還借助臨場發揮,而此時我才慢慢體會到教案對青年教師授課能力提升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重新認真感受了這三個班級,發現每個班的學生性格都相差甚遠,我的教學需要做到切實有效的因材施教。于是我開始認真在教案上通過教學反思,來記錄在不同班級講解相同內容遇到不同情況時的處理方式,不斷為下一個班或者下一屆教學提供支撐經驗。同時我也感受到了面對不同學生時管理經驗的匱乏,我開始尋找機會和經驗豐富的教師探討此類學生管理問題,利用高三分科會積極主動跟區上其他學校的優秀高三老師請教復習策略,也更加頻繁的聽我師父和組上優秀教師的課,每周抽出時間至少聽四節課,主動邀請前輩以及區教研員黃老師來聽我的復習課,每節復習課都按照市上倡導的“備目的、備情景、備活動、備應用”以及大單元復習的要求來設計,并開始主動編寫符合自己學生的復習資料。
通過各位老師的評課意見,也快速體會到了復習課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同時感受到了學生對我態度改變,那個跟我磨合不好的班級,一開始學生在走廊上看到我都完全視而不見,慢慢地開始在課上跟我有了眼神的交流,再接著愿意大方指出我的一些小口誤并且很配合我的課堂氣氛,到后面愿意舉手回答問題和主動上講臺講題。這些其實都是很常規的學生操作,但對于每一個中途接班特別是高三才接班的老師來說,真的需要付出很多,學生從不認可到認可老師,必須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的信任才能獲得。回想當初才接到他們的時候,我從早到晚都在亢奮的思考教學方法和技巧,生怕這個年級的生物敗在我的經驗淺薄上,得知學生其實對我存在意見的時候,我開始每天失眠,要么兩三點都睡不著,要么三四點就崩潰的醒來,每天都精神衰弱,瘋狂掉發,后來突然發現有一個晚上我能踏實入睡了,我便發覺其實我也在慢慢走向成熟,所以以后無論我在接到哪種棘手的班級,我都可以坦然面對,游刃有余。高三的每一天都講求效率,我也一直延用了上一屆做每日計劃的方法來緩解焦慮,力保復習有規劃,學生每天有收獲。最近,我師父聽了我的課之后給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脫離復習資料書和配套課件,根據高考考綱要求和學情具體情況重做復習課件,不僅限于PPT教學,這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我開始慢慢嘗試編寫學案和改編考題或者原創題,這也必然會給我的教學帶來更加明顯的提高,希望我可以慢慢走出教學的舒適圈,像老教師們那樣規范的教學,走向成熟。
每一位優秀的教師都曾經披荊斬棘過。路漫漫其修遠其兮!祝愿我們每一位青年教師都能勇敢做那位追風箏的人,用情懷譜寫教育之歌。我想說,教海無悔,青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