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泳梅
摘 要:廣東童謠長期流傳于廣東省內,記載著廣東民眾平時的生產生活方法和特有的風俗習慣,也反映著廣東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向往,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正處于國內與國外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的大環境之中,我們更應該重視起年輕一代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廣東童謠走進音樂課堂,不僅能提升學生對廣東文化的興趣,還能有效提升我國音樂教育的質量,更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廣東童謠;音樂課堂;傳承;地域文化
前言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發展之中,隨著各民族的興起與更迭,許多優秀的文化作品流傳至今,對我們意義非凡。然而,在國內外文化日益相融合的大環境下,伴隨著流行音樂潮流的沖擊,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我們的民族音樂,使其不到重視與發展。傳承中華民族文化,首先從保護地域文化開始,讓民族音樂走進小學課堂,使學生從小熟悉民族音樂,在提高學生的地域文化素養和音樂素養的同時,傳承、發揚、創新民族文化,梳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廣東童謠與傳承地域文化的關系
1.對廣東童謠的認識
童謠是一種流傳廣泛、通俗易懂的兒童傳唱歌謠。其內容廣泛,題材豐富,真實地反映著生活。且大都沒有樂譜,音節和諧,形式簡短,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廣東童謠是對當地風土人情的描繪,直接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感受和愿望。以廣東童謠《落雨大》為例,這首童謠描繪了廣州老城區下雨時的街道場景與路人狀態,歌詞以兒童的視角切入,充滿童真童趣。
2. 廣東童謠與傳承地域文化的關系
一個地域特色的音樂文化與相關的地理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與社會變遷、文化傳統、自然生產方式也息息相關。教師從童謠入手,讓學生在童謠中認識、了解石壁文化,感受其燦爛歷史,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引導兒童去體驗。學生在學習童謠的過程中,了解了當地的文化習俗,潛移默化地延續了石壁文化。在傳承民族文化的潮流中,面對保護和傳承石壁文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感,在課堂中開展民族音樂教育,保護石壁文化勢在必行。
二、廣東童謠對傳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意義
粵語童謠作為廣東民間文化的分支,用質樸、直白的語言記載著廣東地區的人文風情,地理風貌。如番禺石壁作為獨特的自然村,有著不可取代的文化作用。由于是天然形成的風景景觀,關于石壁的傳說故事也不在少數。童謠在長期流傳的中形成,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不斷發展,它源遠流長、傳承不息。學??梢砸酝{傳唱為切入點,在目前的基礎上繼承并創新童謠,整合本地區的相關文化資源,挖掘民間歌謠中適合教育的部分,結合石壁文化的發展對其進行改編,賦予新的內涵。
三、讓廣東童謠走進音樂課堂助力地域文化傳承
1.運用興趣教學模式,激起學生好奇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最好的辦法就是激起學生對民族音樂濃厚的興趣。有趣的童謠,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輕快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充滿童真的歌詞也深深吸引著他們。將趣味教學法運用到音樂課堂,學習與趣味并重,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也能創造出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
2.綜合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新鮮感
為了適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已不大適合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教師應該樹立多樣化教學意識,積極推動教學模式改革,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視聽練結合。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式誦讀、表演式誦讀、伴音樂誦讀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對音樂課堂的熱情,進一步感受、體驗民族音樂文化,幫助他們有效融入音樂文化的學習之中。
3.豐富教師文化素養,做好傳承領路人
在音樂課堂上,學習者才是真正主導,而老師所需要做的是指導與輔助,幫助學生做好練習與運用,進行合理的歸納與總結。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課堂內容提前做好相關的了解工作。例如,在《落雨大》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了解到,這是對廣州老城區雨天街道的描寫,并將廣東的地方文化融合其中,進行適當的文化拓展。這樣不僅對作品有更深的了解,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四、結束語
音樂課堂中的文化傳承對我國民族音樂和民族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更凸顯出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性。獨特的地域文化滋生出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文化,也從側面說明,做好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工作,十分有利于我國優秀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這也是其創新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學生學習民族音樂,就是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師在課上適當地引導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在學生的情感方面積極引導,不僅有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學習的使命感,推動國家傳統文化的振興與創新,極大提升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鄒建生.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J]. 文藝生活,2018(02): 187-189.
[2] 鄭海曙.如何在音樂課堂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J]. 北方音樂,2017(12):155.
[3] 張娜.弘揚平湖童謠,傳承鄉土和文化[J]. 生活教育,2017(11):20-23.
[4] 孟天屹.淺析民歌音樂風格與地域文化[J].黃河之聲,2013(0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