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偉聰
摘要:關于當前時代的發展,教與學一直是一對矛盾沖突的聚焦點,如何把控教育中教與學的沖突點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準點,那么如何提升教導者的教學水平以及課堂趣味也就成為了當前需要研究分析的試點問題,如何提升學生群體的知識接納程度,筆者會在以下幾個方面論述關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相關問題并作出探討。
關鍵詞:教與學;創新課堂;趣味教學
什么是創新課堂?其實關于什么是創新課堂的問題至今都還沒有相關準確的定義,以筆者粗略的理解來看,創新課堂就是在有效的課堂,比如說一節語文課40分鐘時間內,運用授課人他自身的專業知識最大程度或者巧妙的課堂設計去完成學生群體關于知識基礎、知識結構、知識應用、知識升華整體系統的知識儲備流程,而在這過程中,學生必須是主體,而授課人也就是老師則是主導者。話說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為什么已經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步?那是因為老師的“滿堂灌”讓本身成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們成為了一臺臺“聽課機器”,而老師也成為了課堂的“霸主”,扼殺了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一面。
因此,轉變老一套的教學模式,提升實際有效的課堂效率,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課堂備案講課,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已經與新生代的受學群體不相適應了,在當今互聯網信息互通的時代,海量知識信息的流通已經從某種程度上沖擊了傳統課堂,枯燥無味的傳統課堂勢必會被靈活多變的新型課堂所取代,授課者也需要從傳統“教法”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到新型創新“學法”的教學教學模式中尋求轉變,以“學法”主導“教法”在基礎教育中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在《大教學論》提到:在探索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方面,這些年推行的雙主教學模式,整體性教學模式,主體參與教學模式,識字、閱讀、作文、聽說等方面的教學模式。這些模式的建立,為探索構建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初中語文創新課堂,可以開展什么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顒涌梢园凑栈A知識、實際運用、名著知識、閱讀理解四方面進行。原因是以前的語文學習主要集中在語文課本上,注重聽說讀寫和語言文字的表達,工具性較強。但如今是大語文時代,課堂活動的設計也應該與時俱進,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包括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一種綜合性的能力。
關于考查基礎知識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它包括字音、字形、筆順、詞義等文字基本功方面的掌握。知識基礎的學習不能被摒棄,一切知識架構的形成都是需要完整的基礎知識儲備的,但是學習基礎知識的方式是可以被改變的。以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為例,語文這一門學科要求的是受學者能夠靈活運用自身的基礎知識儲備能力完成解讀知識架構能力的轉換;結合閱讀理解的分析基準代入應試解題的模式建立;最終目標是實現個人修養提升以及人生價值水平的確立。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預習、學習、分析、探討,實際上是為了知識系統的建立鋪平了道路。在如今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寫字的能力逐漸弱化,經常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所以筆者針對此情況專門設計了一個名為“一站到底”的語文課堂活動。
創新課堂上“一站到底”的“站”,顧名思義就是要求學生站起來進行一些以基礎知識為題目的挑戰答題游戲。筆者認為,“一站到底”是基礎知識教學檢測最為有效的一個教學活動,就以筆者所教的班級為例,共48人,按“組際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為6個小組,在“一站到底”教學活動中,以6個小組進行競賽,每輪派一名隊員參賽,老師則負責主持,每輪則由每組的小組長負責出基礎知識的題目考查,待3名參賽同學完成后舉手,老師則開始倒計時10秒,最后組與組之間交換批改,錯則淘汰坐下,答題正確的同學則可以繼續站著進行下一輪的比賽,直到整組同學全部被淘汰結束。在這個教學活動環節中,教師要巡視每個小組,把同學們做錯的題目逐一拍照上傳到電腦,再次強調提醒。
在這個教學活動的設計上,筆者認為可以把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到極致,因為學生在站著答題時會變得格外專注,心里也會產生緊張的情緒,模擬出考試時的場景,更有利于鍛煉他們的心態。此外,通過由組長出題,必定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融入現代信息技術的師生雙邊性互動。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和創造力,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在課前進行小組討論和充分的學習,為的就是能通過鞏固強化從而贏得比賽,獲得小組集體榮譽感。這樣的教學活動把學生從“要我記”向“我要記”進行蛻變,把手中的筆和講臺還給了學生,充分展現了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風采。
知識應用的適用群體是學生,教育應該是以人為本的,那這里的“人”就應該是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發展自我的個性,強化“思德”教育,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交流,更加注重受學群體本身,老師在此過程中應該充當語文課程的情感層面的構建人,讓知識傳遞的橋梁支撐點歸結到“學法”中來。構建新型課堂模式要充分結合應用信息互聯技術,針對不同的授學群體來制定不同的情境塑造,豐滿文中的人物框架結構,充分利用教學媒體的輔助作用對不同的受眾群體進行差異化教學,因材施教,教育本身就是為了完整塑造學生的品行以及人格的,結合應試教育的現實情況配比與之相對應的德行教育,才能更好的達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目的。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首先要考慮和明確的是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包括上述新時期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論;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具有特定的目標條件和局限性,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應構建一套相對完整的操作要求和基本程序,以滿足和反映現代先進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論的要求。這里的操作要求和基本程序應該切合實際,并在實踐教學中得到證實。教學路漫漫而修遠兮,筆者將上下而求索之。
參考文獻:
[1]夸美紐斯 《大教學論》
[2]赫爾巴特 《教育學》 (1883; Eng. tr. by JC Zinser,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