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玲
摘要:書法就是漢字的一種書寫方式,其藝博大精深,是民族的文化傳承魁寶。而學習書法是讓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追求美、表現美,使之熱愛藝術、熱愛生活,也能夠在書寫漢字的實踐當中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但是要想真正地讓學生去品味書法的內涵,就必須讓學生去真正地實踐和感悟,僅依靠教師的指導和監督練習是會禁錮學生思維的。而參與式教學是讓學生切身地體會書法的過程,在一撇一捺當中去感悟中華傳統藝術和文化的魅力。因此本文作者就以淺談參與式教學在書法教學中的運用為題,結合毛筆書法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以下幾點見解。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書法教學;軟筆書法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古以來書法名家輩出,傳承下來的書法作品更是精品絕倫。書法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中華精神內在和外在的體現。從狹義講,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和書寫法則。也就是讓學生用軟筆以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學生傳統文化既是時代提出的緊迫課題,又是中小學生發展的需要。而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帶領之下,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書寫技巧,從而提高其學習水平,這樣的教學方式較為程式化,參與式教學是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性,讓學生自主體驗,自主學習,陶冶情操,提高個人修養和文化素質。因此,教師要積極地落實參與式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書寫古法,并在不斷地實踐當中去傳承和弘揚文化。
一、課堂討論,實現頭腦風暴的思維參與
豐富的書法字體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書法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各個時期所呈現出不同的字體風格是民族精神的體現。而要想實現書法的有效教學和全員的參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拓展,個性和想象力,在課堂討論當中,實現一場頭腦風暴的思維參與,讓學生認識書法,并激發學生對書法學習和書法作品認知的興趣,為書法創作賦予更鮮活的生命力。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相同字卻不同字體的圖片,讓學生認識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讓學生親身體會我國書寫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可以讓學生針對不同字體來進行分析。此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這些不同字體的書法作品都有著什么樣的特點呢?你認為什么字體最好看?”通過啟發提問讓學生仔細地觀察這些書法作品,去探究每一種書法形式的獨特魅力。最后教師還可以針對某一字體不同書法名家的書寫形式來進行教學。例如楷體。就可以根據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不同的作品引導學生分析,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其講述不同作品當中所體現的不同個性品質和內涵。從思維出發,讓學生徜徉在書法藝術的海洋之中,在細細品味的同時,激發起探究書法的積極興趣。
二、情境引導,實現情感體驗的實踐參與
書法僅僅依靠情感上的體驗和理論知識的教學是難以獲得成效的,還要開展以書法實踐為基礎的教育活動,讓學生親手體驗,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書法水平。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現代化的教育工具,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真實的教育情境,在情境引導當中讓學生將個人情感融入書法中,為后期的書法創作奠定基礎感受。
例如,教師可以將古詩情境與書法相結合。選取學生們感興趣的古詩,利用多媒體將古詩的背景表現出來,用直觀的圖片或者是視頻方式。讓學生在多媒體的情境引導之下去體會詩人的情感。然后引導學生將這首古詩用軟筆書寫下來,體驗創作的快樂。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參與進來,使學生能在平時臨帖中更加愿意去研究書法家的書寫狀態,感受軟筆的柔韌和彈力,扎實專研,進而提高學生的書寫感染力。
三、競爭教學,實現學生主體的全員參與
參與式教學是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育實踐當中去感悟和分析教學內容。但若是教學方式單一且沒有針對性,就會導致學生的參與度降低,難以發揮教學本身的意義。在書法的參與式教學引導中,教師要利用競爭教學實現學生主體的全員參與,并在競爭中營造一個相互成長的和諧氛圍。
第一,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軟筆書法作品的評比活動,針對較好的作品,可以給予積分獎勵,在一定時間段內積分最高的學生可以獲得物質獎勵。通過獎勵來激勵學生進行書法的競爭,引導學生實現全員參與。第二,可實行小老師助教法,讓軟筆水平較好的學生協同教師一起教學,定期對學生進行輪換,讓學生在同伴的幫助下更加親近和諧。第三,教師還可以讓書寫延伸到學生的課余生活當中,分小組管理,讓學生相互監督。以多種形式的競爭來營造一個相互成長的書寫氛圍,促使全員參與軟筆練習。
總而言之,參與式教學是可以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從課堂討論、情境引導以及競爭教學三個方面出發,實現學生思維、情感體驗和全員參與,促導學生在墨香中感悟書法的靈動,傳承古代書法家的精髓和刻苦專研的藝術品質。
參考文獻:
[1]李來水. 小課堂里大空間 書法課上趣味濃——小學毛筆書法趣味課堂初探[J]. 江蘇教育, 2016(53):3.
[2]李君. 小學毛筆書法教學的瓶頸和突破之我見[J]. 吉林教育:綜合, 201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