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皓 申蕾 周晶 郭洋
摘要: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把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作為工作主線;堅持組織教育、自主教育、實踐教育相統一;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建立健全少先隊榮譽激勵體系,切實增強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成為當前少先隊面臨的重要問題。以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為中心任務,緊密結合少先隊員日常學習生活,遵循少年兒童不同成長階段的認知規律和行為特點,對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的要素進行兒童化的、逐步深入的生動解析,運用少先隊特有的服務崗位、實踐體驗、評價體系等多種激勵載體,探索“一主線三平臺”管理模式,具體化、常態化、持續化地激發少先隊員光榮感的內生動力。
關鍵詞:少先隊;自主管理;光榮感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少年兒童和少先隊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鄭州市二七區少先隊常規管理實施的現狀為研究依據,探究少先隊大隊組織常規管理教育當中需要去創新的問題。對照少先隊常規管理要求,圍繞“立德樹人”的工作目標,提出標準化意見和建議,創新少先隊常規管理教育,對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教育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探索以隊員隊骨干自主管理為主線,設計導向鮮明、形式多樣、交織貫通、階段上升的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引導少先隊員在追求一個個小目標的過程中接受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從小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樸素情感。
(一)以隊員隊骨干自主管理為主線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不僅推動了高效的課堂形態,更是促進了少先隊組織管理形式的多元與創新。少先隊組織中少年兒童的自主管理是少年兒童全面發展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兒童素質教育下全面發展的需要,更是少先隊組織的鮮明特征和重要內容。少先隊大隊組織的常規管理基本可以分為基層組織建設、輔導員隊伍建設、隊員隊骨干的培養、日常管理、活動管理等方面。緊密結合少先隊員日常學習生活,尊重少年兒童不同成長階段的認知規律和行為特點,對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的要素進行符合“兒童化”梳理。在常規管理當中,隊員隊骨干的培養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在以隊員隊骨干自主管理為主線的基礎上,運用少先隊特有的崗位、活動、評價三大板塊為管理平臺,在組織管理、常規檢查、陣地建設、隊課開展、主題教育、儀式活動、制度評價等多元共建的激勵載體中體現隊員隊骨干的管理主體地位,讓少先隊員真正做到自主設計、自主參與、自主體驗等自主管理模式。
(二)創設“少先隊崗位”管理平臺
在《紅領巾崗位激勵實施辦法》中指出:崗位鍛煉是少先隊組織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少先隊員在組織的教育引導下、在輔導員的幫助下,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途徑。在崗位管理平臺中,通過組織管理激勵,常規檢查信息化建設、崗位的陣地建設創新中做到新的嘗試,有效提升少先隊管理水平。
1.在崗位的組織管理中,有效發揮激勵作用,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通過民主選舉、定期輪換的方式,發揮隊員隊骨干自主管理的作用。同時,通過實踐體驗、“紅領巾獎章”、榮譽等多方面,對優秀少先隊員進行表彰,通過崗位激勵少先隊員成長。
2.在少先隊常規檢查中,有效融合信息技術,促進崗位服務提升。將少先隊常規檢查與學校信息技術建設結合,通過“智慧隊建”、“曉黑板”等信息化平臺的運用,加強常規檢查的有效性、實效性和便捷性,引導隊員隊骨干在崗位中提升服務。
3.在崗位的陣地建設中,創新增設新型崗位,促進崗位管理提升。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根據不同年齡的隊員身心特點,在校園、社區中設立特色崗位,讓隊員隊骨干最大限度的參與到隊工作中,在服務中成長,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
(三)創設“少先隊活動”管理平臺
在少先隊活動實施過程中,要倡導每位少先隊員的主體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通過少先隊活動除了讓隊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外,更重要的是要使隊員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隊員成為具有積極探求意識與充分擁有獨立性的活動施動者,從而更好的發展少先隊員的自主管理。
1.轉變角色,輔導引領。少先隊活動中,少先隊輔導員要轉變組織活動的傳統教育觀念,著眼于培養少先隊員們的創新能力、創新素質。由原來的輔導員組織隊員參與,轉變為隊員自主設計活動,請輔導員老師指導;由過去的“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實現隊骨干管理隊員自我組織活動 。
2.并肩攜手,合作交流。少先隊活動體現隊員們的合作交流,針對高中低年級隊員年齡的差異展開進行。所謂合作交流,是指在隊員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隊員在中小隊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相互探討分析。在合作交流中,充分發動隊骨干的管理能力,使他們充分調動起隊員們的積極性。促使輔導員、隊骨干和全體少先隊員都能夠團結合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
3.創設情景,活動實踐。為少先隊員創設活動情景,可以結合國家重大事件和重要節點,將情境體驗融入到少先隊活動之中,使隊員在“沉浸式”體驗中增強自主管理意識。為隊員創設活動條件,使每位少先隊員明確活動目標,給予活動方向,通過少先隊活動中隊員參與,明確分工、自主管理、落實職責,達到少先隊“活動育人”目的。
(四)創設“少先隊評價”管理平臺
1.建立“紅領巾獎章”評價體系。在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聯合下發的《關于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的指導意見》的文件中,首次提出了“紅領巾獎章”,以少先隊員標志命名的獎章,更彰顯了少先隊的政治性,對于每一位少先隊員來說,是一種激勵,也是自我身份的認同。“紅領巾獎章”是少先隊組織開展日常教育活動和評價的重要載體,用好基礎章、特色章、星級章。
2.建立中隊評價體系。除了每學期“紅領巾獎章”的評價以外,建立以每個中隊為單位的“文明中隊”評價體系,增強隊員們的集體榮譽感。少先隊大隊組織通過設立紅領巾小崗位,發揮隊員隊骨干的積極作用,對各個中隊紀律、衛生、安全情況的監督和檢查,開展形式多樣的少先隊活動,大隊委對中隊的各項積分進行評比,評選出“文明中隊”并頒發錦旗。每月一總結,學期末進行優秀表彰,積分制度和中隊輔導員掛鉤,納入學校績效考核和綜合考評黨建板塊,以此來激勵少先隊員主人翁意識,增強中隊組織活力。這樣的評價體系是以集體為單位,但是每個少先隊員也都能參與進來,增強隊員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小主人意識,發動每一位隊員注定融入集體,履行隊員義務,讓隊員們有強烈的光榮感和歸屬感。
3.建立多位一體化評價體系。除了在學校大隊組織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以外,學校少工委要結合家庭、社區、社會做好隊員的管理和評價,在寒暑假成立“社區紅領巾小隊”,在社區建立少先隊活動陣地,有請熱心家長、社會各界少先隊工作愛好者開展社區少先隊工作,做到校內、校外無縫銜接。假期“小小志愿者”“紅色研學”“手拉手”“紅領巾學黨史”等主題活動開展以后,要對活動中涌現出的優秀少先隊員進行評價,形成學校、家庭、社區、少先隊四位一體管理評價模式。
筆者及其團隊通過“一主線三平臺”少先隊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從少先隊員的主體地位出發,利用崗位、活動、評價三種管理系統,激勵少先隊員成長,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在具體的實踐研究中,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團結、教育、引領廣大少年兒童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少先隊專項課題《少先隊常規管理策略創新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0ZS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