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慧 鑫鑫
摘要:“新國漫”電影不僅有視聽結合的優勢,還融入了一些優秀的與時俱進的中華文化元素。將中華文化元素引入對外漢語教學不僅能夠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還能向學習者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關鍵詞:“新國漫”電影;文化元素;對外漢語教學
一、“新國漫”電影在對外漢語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的本質是語言教學,動畫電影在漢語課堂中的應用也可以進行語言教學。首先漢語是同時具有聲韻調的一種語言,而且還會有一些語流音變現象。動畫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去學習和理解這些語音現象。比如,在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電影《相思》的對白中,“桐兒,你去哪兒?”這類句子可以學習和練習兒化音?!敖o你看個好東西!”和“都濕了,快上來”中的“西”和“來”都讀輕聲,“先生打你了?”里的“打”因為連續的兩個上聲而發生了音變,學生在這種真實的人物對話情境中不但能了解這些語言點,還能更深刻的明白和理解它們。其次漢語教材的主題和內容有限,課文中所包含的詞匯也是有限的,而且這些詞匯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實生動的具體情境作為支撐,學生在學過之后記憶也不是很牢固,因而在靈活運用上也是欠缺的?!靶聡彪娪暗膽檬且环N視聽結合的方式,學習者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調動多種感官,因此對于詞匯的理解和記憶效果也會相對更好一些。教師可以通過影片中人物所說的一些有教學價值的詞匯設計教學活動,如《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的臺詞“只要你夠勇敢,夠堅強,總有一天你也可以騰云駕霧。”中“勇敢”和“堅強”是形容詞,但比較抽象,直接解釋不好理解,教師可以圍繞這兩個詞通過影片中的具體片段設計釋義活動,學生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運用。還有比如《風雨咒》的臺詞“你別嚇唬我!和《小門神》的臺詞“今兒別想走。”中的“嚇?!焙汀敖駜骸倍际潜容^口語化的詞語,相對書面化的詞語是“恐嚇”和“今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學習,這樣學生不僅能理解其基本意義還能掌握具體的語用場景。除此之外,學習者通過觀看動畫影片還可以學習到一些漢語常用句式,比如《白蛇:緣起》里的臺詞“幸好你及時出現,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中就包含了假設副句幸好……,不然……。生動的感知和學習,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漢語常用句式的語用規則。
二、“新國漫”電影中所蘊涵的中華文化元素
“新國漫”電影之所以如此受大眾喜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電影中融入了一些非常受大眾認同的中華文化元素,這些內容引發了所有觀眾內心的共鳴和情感的流淌。本文以幾部近年來口碑比較好的國漫電影為代表進而分析中體現的典型的中華文化元素?!赌倪钢凳馈凡⒉皇呛唵蔚膶矣鲬魰缘哪倪傅墓适碌暮唵胃木?。主人公小哪吒以煙熏妝、黑眼圈、吊兒郎當的“丑”模樣面世,一出世便不幸投胎為魔,被世人所厭惡、排斥。但最終哪吒在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悉心的教育引導下認清自我,對自己的命運抗爭到底,最終成長為靈體,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哪吒》這部影片體現了中國傳統中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和中國人自強不惜、不懼困難、敢于與不公抗爭到底的民族精神。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的故事背景起源于莊子的《逍遙游》,整個電影的對話語境依附于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背景。動畫中的建筑物取材于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而福建土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建筑,它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洞篝~海棠》中出現了很多人物名字也非常具有傳統文化元素,比如“椿”、“鯤”、“湫”等。國漫《白蛇:緣起》作為《白蛇》的系列影片,取材于《白蛇傳》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在地點設置上與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的“永州之野產異蛇”相結合。影片中的臺詞也運用了很多古典文化,例如,國師的咒語來源于東漢張嶺的《老子想爾注》。再有影片人物小白整體的服裝和配飾以及小白的氣質,完全符合中國傳統的造型美學,契合了人們心中的古典美人形象。
三、“新國漫”電影中華文化元素引入對外漢語教學的作用
(一)提升漢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傳統漢語教材所涉及的話題難免有限,且由于更新周期較長,所以與留學生的實際日常生活可能會有有很大出入,所以這樣會導致學生壓根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根據可拉伸的“情感過濾假說”可知,語言輸入受學習者多種情感因素的影響,積極的情感過濾才能帶來有效的語言習得。而將“新國漫”電影中所包含的中華文化元素引入對外漢語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積極情感。動畫電影中包含的文化元素類型多樣,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影片中的情景可以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環境下獲得更多的語言能力。
(二)文化教學輔助語言教學
漢語學習者對漢語的學習不僅僅是獲取漢語知識,也是在進行跨文化交際。只有具備了中國文化素養,才能形成中國式言語思維的語言能力。早期,語言教學家古安在其著作中《語言教學與學習的藝術》就提出了文化對于語言教學,幫助外語學習者學習掌握語言的同等重要作用。美國結構主義原語言學代表人物弗里斯主張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應自覺或不自覺地沉浸于目的語文化中。胡文仲先生也指出不能割裂語言于文化之間存在的客觀聯系。由此可見,在漢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輔助作用很重要,而國漫電影作為對外漢語的教學資源可以為漢語學習者提供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三)增強外國學生對中國的文化認同
漢語學習者如果只掌握了漢語的語言表現形式和語法規則而忽略了漢語中所蘊涵的社會文化功能,那么在語言的實際應用效果上會大打折扣。在課堂上將語言教學于文化教學有機結合,學生在了解了目的語國家的背景后,才會去真正地學習這門語言。通過電影中的中華文化元素,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價值觀取向,行為規范,以更加溫和與可行的方式傳遞給外國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感知中國的民族文化,逐漸縮小與漢語文化之間的學習距離,不斷提升漢語理解力,提升漢語交際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海燕,羅雨晗,王心怡.《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及其對“國漫崛起”的重大意義[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2(02):84-88+117.
[2]李璐.中國動畫電影在對外漢語高級口語課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9.
[3]劉榮勇.中國電影元素在中級漢語口語課堂文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大學,2021.
作者簡介:鄭靜慧(1998.03-),山西大同人,沈陽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