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夢婷 劉雪琪 陳嬋
摘要:在新冠疫情背景之下,全國大量涌現英語在線教育平臺。本文通過分析在線教育發展背景,尤其深入探討英語在線教育運營與盈利現狀,分析其面臨的困境,指出英語在線教育平臺復合、高效的盈利道路。
關鍵詞:英語在線教育;運營與盈利
一、在線英語教育發展前景
線上教育是一項新興產業和教育模式,2020年新冠疫情更是促進在線教育的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在線學習英語成為不少人的選擇。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在線英語教育產品也趨向多元化發展,在線英語教育發展前景廣闊,各大英語教育平臺積極探索優化其盈利模式。
二、在線英語教育盈利問題
“互聯網+”時代,網絡英語教育蓬勃發展,尤其是英語教育平臺,就其盈利方面而言,還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利潤源的問題
網絡教育平臺對利潤來源的具體特點和需求沒有深入分析。具體表現如下:
1.英語網絡教育平臺的技術更新較慢,課程內容普遍陳舊,導致用戶體驗感下降。盡管很多用戶使用英語平臺,但愿意購買產品和服務的用戶較少。英語線上APP會出現系統卡頓、使用流量過多、課程內容重復以及收費過高等問題。
2.部分英語線上教育平臺功能單一,只是單純的將線下的教學模式原封不動的移植到網上平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進行課程學習的時間局限性和空間局限性,但沒有更好的發揮網絡平臺的互聯特點。
3.個別英語在線教育平臺沒有細分用戶群體需求,提供的服務較為籠統,教學內容照搬線下學習內容,沒有發揮網絡教育的優勢和特點。
(二)利潤屏障的問題
就利潤屏障而言,絕大多數英語在線教育平臺意識不足,尚未形成自己的利潤屏障,具體表現為處于相同細分領域的同類型平臺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趨同,內容同質化太強。
如果英語平臺沒有自己獨特優質的內容,就非常容易被競爭對手所取代。用戶在作選擇時,就會比較平臺服務水平,比如課后輔導的實時性,平臺使用的便捷性等。如果競爭對手通過降低服務價格爭取客戶,不豐富課程內容,提高教學質量,那就會涌現一批質量不高的在線教育英語平臺。
因此,英語平臺要探索自身特點,深挖用戶需求,形成獨特利潤屏障。利潤屏障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讓別人賣不了”,即平臺為了做到持續盈利,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而建立起來的一道進入壁壘,這道進入壁壘可以通過價值效應、品牌效應、規模效應和版權效應得以實現。英語教育平臺要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改進和優化,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精品內容,建立自身利潤屏障,從而實現持久盈利,占領市場份額。
三、在線英語教育盈利對策
(一)針對不同的英語學習群體,細分不同群體的需求,針對性優化在線平臺
(1)對于家長群體,主要關注的是在線教育平臺授課模式、在線教師授課水平以及授課內容等。因此,英語在線教育平臺應優化自身授課模式,如增設英文外教在線課程,親子互動線上英語課程,針對性地為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2)對于學生群體,課前的輔助教學、課中線上講授及課后監督管理,都是其學習需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英語在線教育平臺可以開發實時教學互動功能,包括互動板書、答疑、圖片共享、答題器、小黑板、協同編輯、文檔共享、作業系統,能有效提高在線教學及學習效果。
(二)優化英語在線教育平臺資源,更新升級系統,提供完備的技術支持。
一方面,不斷創新英語線上課程的教學方法、豐富平臺資源,比如打造混合式教學課堂,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質量;打造中英圖文、動畫及音視頻多元交互式課堂,有針對性地選取與教材緊密聯系、貼近現實的教育資源,聯動多樣化交互中心。
另一方面,及時更新平臺技術,培養一支技術能力強的專業客服團隊,做好平臺維護工作,提升教學資源利用率。
(三)穩步擴大用戶基礎,提升付費增值服務能力。
英語在線教育平臺起步階段通常通過免費服務吸引盡可能多的用戶,擴大用戶基礎。當用戶群擴展到一定數量并擁有穩定的客戶數量時,可以向長期在線用戶提供收費增值服務。英語在線教育可以通過個性化培訓、豐富多彩教學內容和思辨思維訓練等方面提升平臺競爭力。同時,平臺可以向在線教師收取一定的廣告費,為在線教師提供全方位的運營支持服務,并在平臺上進行深入合作。在線英語教育課程也可以設立付費獎勵功能,建立教師獎勵機制,平臺可從中獲利。
結語:
新時代在線教育模式已成趨勢,英語在線教育應從利潤源、利潤屏障方面積極改革發展,提升平臺盈利能力,進而實現學員與在線教育平臺互利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龍煦霏.后疫情時代在線教育進階的模式及路徑[J].科技與金融,2020(9).
[2]譚朝陽. 后疫情時代中小學在線教育常態化應用研究[J]. 現代教育論壇, 2021, 4(8):100-102.
[3]孟凡謀, 趙紅曄, 趙堃,等. 后疫情時代醫學生理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研究[J].? 2021.
[4]袁琳波. 后疫情時代"三位一體"的線上多元翻轉教學模式在留學生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進展, 2021, 11(6):6.
[5]趙瑩. 后疫情時代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 讀與寫:下旬, 2021(12):2.
[6]陳文浩, 鄧卓怡, 李曉晨,等. 后疫情時代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融合創新的策略研究[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1(19):4.
課題一:成都大學校級青年基金項目《新文科背景下外語專業課程思政融通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1KCSZ25;
課題二: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后疫情時代英語在線教育運營與盈利模式研究》,課題編號:S202111079080;
作者簡介:
一作:陶夢婷(2001.08--);女;漢族;籍貫:安徽省馬鞍山市;本科;成都大學 英語專業(在讀)
二作:姓名:劉雪琪(1990年10月--);女;漢族;籍貫:四川廣安;學歷:碩士研究生;就職單位+職稱:成都大學,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為:終身教育、繼續教育
通訊作者:陳嬋(1987.12--);女;漢族;籍貫:重慶;學歷:碩士研究生;就職單位+職稱:成都大學教務處、張瀾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文學、商務英語、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