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滄州市新華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意義深遠,旨在整改當地城鎮危房和老舊住房,提高低收入居民住房條件。因棚改項目涉及諸多內容與事項,工程復雜繁瑣,在改造中會面臨諸多問題和困境。鑒于此,為推動滄州市新華區棚改項目正常開展,應系統剖析棚戶區改造問題,而后結合滄州市新華區當地發展現狀,提出具體應對策略,以期保證棚改工作發揮應有價值和效用。
關鍵詞:滄州市;棚戶區;改造
引言
棚戶區作為國內城鎮化發展進程中衍生的代表性現象,能夠解決諸多貧困居民家庭住房問題。但是,基于新時代視域下,棚戶區的存在已經阻礙了城市良性發展,影響城市形象,不利于和諧社會構建。為此,我國各地區必須明確棚改項目意義,結合自身發展需求推行棚改工程,維護城市發展。
一、滄州市新華區棚戶區改造問題
(一)資金籌集困難
滄州市新華區棚改項目需要大量資金且建設周期長,所以在大規模改造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確保資金充足,反之則會阻礙棚改項目開展。然而,資金籌集是新華區棚改面臨的主要難題,地方政府亟需解決如何提升棚改項目對市場信貸資金的整體影響力和金融組織的參與度等。尤其是在三線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實行棚改項目,因部分位置偏遠且商業開發價值低,無法保證改造時實現資金就地平衡,影響了新華區棚改項目正常推進。
(二)權益保障欠缺
第一,棚戶區安置問題。在滄州市新華區,倘若拆除棚戶區居民棲身住所,其中有些居民短時間無法找到合適住所,四處漂泊,定然會對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產生影響。第二,棚戶區征收,居民權益保障不到位。譬如,棚戶區居民住所修建缺少規范性,將居住房屋修建成放置雜物的場所,拆遷人員經常將此種修建不規范的房屋按照雜貨間處置。然而,事實上,居住房屋只要保證高度超過2.2米,便可按照居住用房基礎標準展開補償。第三,地方政府未能真正認識到棚改工程的價值和重要性,未能有力監管開發企業各項資金,導致原住居民安置不妥善,嚴重損害了廣大居民的利益。
二、滄州市新華區棚戶區改造開展對策
(一)拓展資金來源,加強棚改建設保障
因滄州市新華區棚改項目規模及資金需求量大,當地政府只依靠中央組織財政補貼無法順利完成棚改任務。在此基礎上,地方政府要以解決棚改資金不足問題為入手點,多渠道籌取資金,保證新華區棚改項目正常開展。具體而言,不僅可從成本低的國家銀行申請相應貸款,還要引導社會各類資本參與。譬如,通過社會資本入股的模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而地方政府亦可運用股權模式與社會力量進行合作,借助這些手段籌集資金,助推滄州市新華區棚改工程正常開展,如此還能有效減少地方政府在棚改項目中的資金負擔。
(二)堅持依法拆遷,有效疏解社會矛盾
針對滄州市新華區而言,其棚改項目拆遷,要遵循“公平、公正、透明”基礎原則,在補償標準、選房程序以及安置方案等層面,做到公開,確保獲得大部分拆遷戶的認同與理解。與此同時,為更好維護棚改群眾家庭利益,要將“釘子戶”拆遷補償訴求,根據多數群眾認可且支持的補償標準,按照經評估、合理的拆遷公允價格,借助司法程序進行解決。對于低保和特困家庭,地方政府要實施政策扶持,在適度財政補貼的同時,通過公租房和擁有租賃權等手段解決這些家庭居住問題。針對短時購買力薄弱且無法安置的家庭,可利用公有產權安置房或部分產權安置房等方式,解決困難家庭拆遷安置問題,隨后通過政府授權機構賦予的贖回權利,擁有完全產權,有效疏解棚改遺留的相應社會問題,真正實現新華區棚改項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的發展目標。
(三)優化棚改計劃,大力推動城鎮發展
首先,規范土地利用體系。土地征收問題是滄州市新華區棚改項目面臨的基本問題,確定土地歸屬,優化土地使用體系。嚴格杜絕出現胡亂拆遷情況,依托新華區城市發展情況和經濟水平作出長遠規劃,開發低效利用建筑土地,形成產業聚集,提高土地規模效益,提升土地整體利用率,在確保經濟和社會協同發展的基礎上,助推土地效益率實現最大化。提高新華區棚戶區土地綜合效益,主要體現在集約化利用城市土地,唯有全面考量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才可有效利用城市土地。在滄州市新華區,整理棚戶區土地,不僅要推動傳統行業發展升級,還要為當地新興產業提供發展空間,助推城市轉型。與此同時,也要轉變城市發展目標,以全面滿足群眾居住需求為主導,優化居住環境,提升居民就業水平,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除此之外,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實現全面小康,消除城鄉差距矛盾,共同富裕,各地區大力倡導城鎮化建設,滄州市亦是如此。然則,城鎮化建設并非一蹴而就便可實現,面臨諸多矛盾和尖銳問題。比如,將農村居民轉變成城市居民,既要幫助居民轉換身份、職業與觀念,又要改變傳統生產生活模式,提升收入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做到規模化經營。但事實并非如此,地方政府借助城鎮化發展契機,不斷擴展城市規劃區,將周邊農村列入規劃區,推行棚戶區改造。然則,以物為主體的城鎮化,忽略了產業發展以及農民就業,以至于棚戶區群眾存在“好吃懶做”與“水土不服”等弊端,為日后回遷安置房建設和管理埋下極大隱患,甚至影響社會和諧。所以,新華區地方政府要改變自身思維觀念,以市場為主導,切記盲目建設棚戶區。在順應農村居民勞動力轉移方式的同時,引導居民自由流動,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這樣既能保證居民全面發展,又能加快城鎮化建設。
結語
綜上所述,棚改既是城市發展的主要工程,又是城鎮發展的關鍵環節。伴隨國內城鎮化發展進程持續推進,滄州市必須要注重改造老舊城區。棚改工程復雜繁瑣,地方政府應發揮自身主導作用,加強資金投入,有效解決棚改存在的各類問題與困難,助推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藝,李志剛.城中村公共空間的重構與微改造思路研究[J].規劃師,2021,37(24):67-73.
[2]宋偉軒,袁亞琦,谷躍,徐旳,劉春卉,汪毅.南京棚戶區改造的城市社會空間重構效應[J].地理研究,2021,40(04):1008-1024.
[3]王保民,莊叔喬.棚戶區改造中的補償問題反思及應對[J].東岳論叢,2020,41(04):149-155.
課題項目:河北省2021年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滄州市新華區棚戶區改造問題及對策研究》(2021008)
作者簡介:馮曉璇(1991-10), 女 , 漢 ,河北省滄州市,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