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胡青山?高田澤
摘要:法律專業院校是培養法律人才的基地,法律專業畢業的學生是法律行業的一股力量,作為一名學生,養成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養成和學習法律專業知識一樣重要。當今我國法律專業的學生對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深刻。因此我們要樹立法律職業作風,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考核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標準,內外兼修,打造一批批好的法律人才培養更多法學知識扎實、法學技能過硬、法律職業道德強的髙素質法學專業人才。
關鍵詞:法學教育;法律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教育
一、法律職業道德的內涵
法律職業道德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法律職業道德規范;另一方面則是從事法律行業的個體的道德品性。具體而言,法律職業道德規范是具有明顯的客觀性以及社會性的,它要求我們要嚴格遵守社會中的倫理道德及倫理規范,這也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法律這一職業的崇高尊嚴及地位。而后者則是具有明顯的個體性和選擇性的,它是法律職業者個人的品質境界、道德觀念、品性及情操等充分體現。法律工作者是法律的維護者和捍衛者,只有具備了崇高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堅持真理,自覺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二、大學法學教育中開展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意義
(一)有效培養高素質法律人才的手段
我國出名的法學專家孫曉樓先生曾經在他的書中指出法律人才一定要具備社會常識、法律道德及法律學問,才可以有效地對法律進行運用、改善,最終對其進行執行。一個比較優秀的法律人才一定要具備較高的法律道德水平,如果其不能夠具備法律道德,那么他的法律學得越精,就越會去玩弄法律,從而做一些觸犯法律以及自身道德底線的事情。另一方面,從事法律行業的人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職業功能,也使得法律職業道德能夠逐漸發展成為與法律知識、技能及其思維方式一樣重要的一種維護法律職業的有力條件。總之,一名合格的法律職業者必然要經過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課程的培養,因此,大學法學教育中在對法律人才進行培養的同時,必須要將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的培養工作置于與法律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同等重要的位置,并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將其體現出來。
(二)彌補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欠缺以及弊端
當今在我國大學法學教育中,對于其職業道德方面教育是最為匱乏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第一,法學教育中往往只側重于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簡單傳授,并不重視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工作。因此,學生個人對于法律的目標以及意義等眾多問題的探索都會缺乏一個科學有效的引導;第二,很多高校的法學教育中關于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開展時間比較晚,因此其發展還不夠成熟;第三,從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整體師資力量目前來看仍不能滿足該教育的要求。
(三)有利于培養社會法治意識
法律職業的共同體是推動一個國家法治取得發展的強有力的力量,而其中的法律職業道德以及法律實踐都會對社會法治意識的形成產生直接的影響,從而使一個國家的法治進程建設受到阻礙。一個國家如果缺乏必要的法律信仰,那其法治建設就無從而談。所以,高等院校的法學院作為一個我國培養綜合型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必須要深刻貫徹落實對法學專業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加強社會法制意識的培養力度,進而推動我國的法制化建設的進程,實現我國長遠發展。
三、高校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被忽視
很多法律專業院校都比較注重學習理論知識,而忽視培養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大學四年全部學習理論知識,一部分學生和老師都不重視培養法律職業道德素養,根本不重視這門課程的學習。而實際上,法律職業道德和學習法學專業知識,兩者緊密相連。因此我們不僅要扎實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培養法律職業道德,兩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這樣才能打造出一批復合型的法律人才。
(二)對法律職業倫理道德的認識不夠深入,停留在理論學科層面
高校的法律職業道德教學和本科的理論課程教學,在形式和內容上基本上是相同的,法律職業道德的教學方式沒有創新,根本無法體現出它的特點和價值。一部分學生和老師,還是把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當成是普通的理論課程,只是把他當成一項教學任務來完成,作為掌握理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手段。
四、培養高校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確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高校課程中的核心地位
為了提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高校課程中的份量,就需要把與法律職業道德有關的課程列入到專業課當中,和刑法、民法等具有同樣的地位,從而有效引導全國各大高校進行法律人才的培養,明確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對于培養我國的法律人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加強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師資隊伍的建設
當前,我國進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師資隊伍的整體力量仍然處于一個相對薄弱的狀態,對于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而言,其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其教學手段等都與法學專業的其他課程有所區別,這就要求相關教師要具備更高的專業能力才能夠有效開展該課程。因此,高校必須注重加強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通過采取學校對教師的培訓以及教師的自我提升兩種手段的有機結合,從而使得該建設的進程和建設的力度都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提高。
(三)完善和創新法律職業倫理教育模式
各大高校要根據本校培養法律人才方案為依據,遵守法律教學方案,中西結合從而來提高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成效,不斷完善和創造新的教學模式。結合本校的傳統文化,根據老師素質、再結合辦學特點,運用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采用啟發式和案例式的教學模式,從而不斷完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傳播方式。
五、結語
總之,高校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工作是具有艱巨性和長遠性的,而法律職業道德以其自身獨有的優勢能夠不斷推動著社會法治化進程的建設。因此,法學專業的相關教師必須注重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的不斷探索,并能夠注重自身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教學手段的創新,這樣一來才能最終實現學生法律職業道德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符馨月.高校法學本科教育中如何強化法律職業道德教育[J].速讀(下旬),2018,000(003):37.
[2]陽嬌嬈.初探實踐性法律教學與法學教育改革[J].法制與社會, 2019(17):203-204.
[3]左衛霞.高校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研究[J].今日中國論 壇,2013(07):118-119.09B6138C-7461-443D-B8E0-0E8F6940FA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