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燕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的教學活動不應僅限于課堂,而應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對傳統的、單一的、機械化的英語課后作業缺乏興趣。針對這種現象,我積極思考,努力創新,給學生布置新穎、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后作業,讓小學英語課后作業豐富起來,讓學生愛上作業。
關鍵詞:課后作業;豐富;愛上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活動不應僅限于課堂,而應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英語課后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鞏固。(《英語課程標準》,2001)
課堂上學生表現活躍,但是課后作業反饋卻有所不同。根據調查,發現現在學生對待英語課后作業的態度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少數學生樂于主動完成;絕大多數學生視作業為負擔;另有極少部分學生則經常不能主動獨立完成作業。究其原因主要有:(1)課后作業量過大,學生負擔過重;(2)作業形式單一,機械性抄寫內容為主,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3)作業的內容空洞,脫離生活實際。
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作業疲于應付,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那如何讓英語作業發揮實際而有效的作用呢?
一、讓作業“響”起來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鼓勵學生多聽課文錄音,模仿里面的語音語調,但由于上課時間有限,有些學生不能很好掌握,因此教師布置學生課后聽讀錄音的作業。但是我們外來民工子弟學校的家長忙碌著工作或家務,無暇顧及孩子這些作業。有些家長文化水平較低,沒有能力去監督或是評。針對這種現象,我鼓勵學生模將錄音錄制好通過微信、QQ將錄制好的錄音內容發給老師,老師進行指導,或進行全班展示或評比,那么他們就會反復聽讀錄音,模仿語音語調,發揮最好的水平。學生的作業“響”起來了,學生完成作業由被動變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同時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英語的語感,語音語調也會變得更加標準。
二、讓作業選擇“多”起來
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態度以及理解能力、學習環境、情趣愛好等因素存在巨大差異。傳統的課后作業的布置忽視了學生的差異,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英語作業兼顧學生的個性差異。例如布置的作業分為各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選擇適合的內容,保持學習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從中發現學生興趣點和知識掌握程度,更好的調配出適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作業。比如我讓學生嘗試著寫句子、小短文,小作文。先讓學生抄寫句子,然后仿寫句子,從寫一個句子再到寫兩三個句子,再到寫小短文。當教完My Schoolbag后,A部分學完的時候要求仿照課文寫句子: I have… 再熟練書寫的基礎上,讓學生寫小短文或者“Lost and Found”。從句子到短文,從易到難,學生更加容易接受,而且學生更加有成就感。作業在他們眼中增添了樂趣,他們也會主動完成作業。
三、讓英語作業“動”起來
小學生喜歡動手操作,喜歡追根究底和想象,喜歡有吸引力的事物,因此要投其所好,而且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因此生動、高效的課后作業,應該要使學生也動起來。
1、多動眼
隨著英語的普及,只要用心去發現,就會發現生活中充滿著英語,鼓勵學生去收集,摘抄生活中的英語。將“成果”拿到班內進行交流評比。學生興趣濃厚,反饋回來的作業精彩紛呈。例如CCTV(中央電視臺)、ID card(身份證)、Crest(佳潔士牙膏)、KFC(肯德基)、MacDonald等等。這種作業形式,學生對自己的發現感到很高興,既有利于培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有利于激發主動學習英語的欲望。還推薦學生收看一些英語動畫節目,這樣既欣賞了節目學到了知識,又學到了英語,可謂一舉兩得。
2、多動口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際、交流,而“說”則是最直接的交際手段,因此給學生布置一些“口頭”作業顯得很重要。要求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句子、對話在課堂中進行挖空,填充,掌握之后運用到生活中。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對話及閱讀部分的展示通常是有具體的情景。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們把課文表演出來。老師可以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將對話好好準備,在第二天展示出來。通過學生的不同層次的表演,給予學生不同的獎勵,比如:能脫稿、熟練表演的獎勵二顆星,有表情動作的再加一顆星,鼓勵基礎較差的學生嘗試著拿著書進行表演,給自己一次機會。在表演后,及時做出以鼓勵為主的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就感。這樣能增進合作精神,又能相互指正,爭取使對話表演達到最佳水平。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鍛煉了個人膽識和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而學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漸漸愛上這種形式的作業。
3、多動手
小學階段所學的英語內容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例如水果、學習用品、衣物、動物、顏色、職業、家居用品等等,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學完這些單詞后,可以讓學生給這些物品進行歸類,并且在生活中尋找同類的東西,并在家長和互聯網的幫助下找出它們的英文單詞,并且把這些單詞摘錄下來,制作成單詞卡或者單詞集。
字母學習是英語學習中的基礎,但是有個別字母容易出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設計,將字母設計成喜歡的模式,還可以組合起來。將好的作品進行展示,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英語,說英語,學會用簡單的英語表達自己的感情,樹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通過實踐,發現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逐漸濃厚,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等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盛艷萍. 改革課外作業,延伸任務型 課堂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6
[3] 潘偉英.小學英語開放性作業的設計,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2
[4] 劉倩. 對我國英語教學體制的幾點思考,山東外語教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