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沙·巴拉提
摘要:初中物理知識不僅抽象而且冗雜,因而對于初中物理老師來說,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在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差異性的前提下,應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打造符合中學生發展特點的趣味高效物理課堂,幫助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突破難題,實現物理學習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本文將從三個方面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科;初中物理老師教學策略;有效性
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來說十分重要。所以,初中物理老師應該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們將來的物理學習打下牢固基礎。通過課上多媒體式教學、合理設計課后作業、教授思維導圖等教育方式,老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們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一、巧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
1.聯系生活實際
對于初中生來說,很多物理概念比較陌生。因而,老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這個輔助教學工具,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導入本階段物理學習內容。在聯系生活實際過程中,老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很多現象一一列舉并用物理語言、相關知識進行解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講到重力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為同學們播放“一個蘋果突然落地的動畫視頻”(牛頓發現重力存在的起源),引發學生的思考——為什么蘋果會筆直的落在地上而不是于空中飄浮。在視頻觀看后,老師提出一個相關問題“能不能說出一個在生活中見到的相似的情形?”并引導學生們在教材中找出答案。老師利用多媒體深入挖掘了生活中的實際現象,營造了歡樂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對重力產生了感性的印象。此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引入“重力”的概念及其相關性質。
老師通過多媒體達到“生活進入課堂”、“課堂聯系生活”的教學目的,豐富了物理教學形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2.提高實踐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操作為主的學科。學生在直觀的動手操作中,往往可以增加實踐經驗。因而,老師應合理設計有趣的實驗環節,打造趣味性實驗課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實驗課上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當老師講到大氣壓強相關知識時,為同學設計“會跳的乒乓球”趣味小實驗。首先,老師要引導同學們將乒乓球放在老師下發的漏斗中,讓同學們用嘴試著吹乒乓球,觀察乒乓球是否會從漏斗中被吹出。同學們會發現本以為很容易的事情,其實并不容易,因為不論怎么努力地吹,乒乓球都不會從漏斗中被吹出來。在實驗結束后,老師為同學們導入“大氣壓強”的概念,為同學們解釋,當吹乒乓球室時,乒乓球下方的氣流的流動速度變快,壓強會變小。所以乒乓球下方壓強小于上方壓強,會被死死摁在漏斗中。此類型實驗不僅材料易得、簡單容易且耗時短,而且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思考。老師也在貼合教學內容的同時,設計了合理的趣味實驗,增強了同學們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于知識探索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在物理學科中,實驗占有很大的比重。因而,老師合理開展實驗教學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特定知識的理解。
3.注重教材
老師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時,要把握住教材的重要地位。作為引導者,老師要做到通過課本引導學生掌握讀教材的正確方法、深入梳理知識點的方式,及時糾正學生梳理教材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幫助與鼓勵。老師可以利用講述法、板書法、提問法、討論法幾種形式,合理利用教材,達到每一節課的教學目的。
比如,在講到物態變化的熔化和凝固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首先靜默閱讀教材本節內容。閱讀完畢后,老師引導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總結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征、形成過程以及適用條件。同學們在集思廣益、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增強了自身參與意識,也在積極主動思考中拓寬了思維。
老師在注重教材知識講授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設計分層作業,提高復習效率
教材中的練習題數目有限,所以在立足于教材的情況下,老師要學會設計分層隨堂練習與課后作業,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老師可以根據課程所講內容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將作業分為基礎、中等與難度較高三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都可以得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到電功率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1.指出額定功率、額定電壓的概念及它們的符號及單位分別是什么;2.通過相關習題計算額定功率與額定電壓;3.在完成上述兩項作業后,對本節課內容進行完整地梳理并在下一堂物理課之前上交自己的總結。老師要對學生們提出時間要求,引導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鞏固練習本節課所學知識并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老師對練習與作業進行了分層規劃式教學。老師也應對課后作業及時批改,寫下相關評語,幫助學生掌握鞏固知識的良好學習方法。
三、利用思維導圖,加強能力提升
相較于羅列知識點的教學方法,思維導圖式教學明顯效率更高。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定理與推論,老師應教授同學們思維導圖的記憶方法,將主干知識點與零碎知識點合理連接,加深記憶。同學們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合理預習與復習的過程中,不僅梳理了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更好的區分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差異,從而加強對框架知識的掌握,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
比如在力學板塊,同學們可以合理設計樹狀思維導圖。力就是大樹的主干,而力的概念、類型、影響及其定律分別為主干部分。以力的類型為例,又可以延伸出浮力,重力,拉力等知識點……通過對內容的不斷延伸,同學們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愈加透徹。
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上,老師通過教授思維導圖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的物理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構建了完整的知識體系。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通過巧用多媒體、合理設計分層作業、應用思維導圖等方式進行高效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建福.“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物理自學指導精細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
[2]蔡偉.試論互聯網+背景下初中物理創客課程建設[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8).
[3]馮學理.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J].《技術物理教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