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摘要:教學過程中作文一直是難點和痛點,同時,缺乏寫作素材成為學生的通病,寫作時無話可說,沒有思路和內容失真成為常態。從而導致了寫作教學質量相對較低,為解決以上問題,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微型日記的形式促進寫作,在日常點滴中積累素材,記錄平時的靈感,改變日記教學的路徑,讓日記不在成為負擔,提高寫作技巧,進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
關鍵詞:微型日記;日記教學;作文
作文就是為了表達與交流,小學分為三個學段,每個學段各有側重點,一二年級看圖寫話,三四年級攝入寫作,四五年級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創造自由的寫作機會,讓學生敢于表達。三年級開始接觸日記,然而,長期以來日記教學成為了痛點,學生厭寫,內容失真,流于形式。在寫作中,日記對提升寫作能力卻十分重要,魏書生曾說:“寫日記所帶來的好處是難以盡述的?!?但是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日記、周記、讀書筆記等形式的寫作,缺乏真實的情感體驗,多數是蒼白無力的敘述,使學生產生寫作消極的恐懼心理,扼殺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創作熱情。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撰寫微型日記時,應盡量減少形式的束縛和禁錮,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保留日記的隱秘性,區分公開日記和私人日記,將日記教學與寫作教學聯系,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中,體驗寫作的趣味,讓學生打破心理防線,提高寫作水平的路徑。
日記教學應該是打開一扇窗,而不是修建一堵墻。內容上,兼容并包,只要是學生真實的耳聞目睹都可以寫入日記;形式上,靈活多樣、別具一格,多元化、個性化,“總是無始無終,沒有一定的結構,沒有謹嚴的文體,也沒有敘述的脈絡的”①。日常教學中常給日記下定義,囿于固定的規則、形式,甚至將日記公開化,分析和評比日記內容,削弱學生的寫作熱情,并未達到促進寫作的作用。打破日記教學的僵局,將微型日記引入習作教學,改進習作教學的策略。
1 接觸桎梏,敞開心扉寫
尊重日記的隱私性,消除學生的憂慮,學生自主選擇日記是否公開評改。日記的內容可以是觀察隨筆,可以是讀書體會,即使是一句話也可以作為當天的內容記錄,也能激發學生善于記錄,愛寫、樂寫。微型日記不限體裁、題材,尊重學生的真實感受,側重記錄生活中的小事,鼓勵學生觀察生活,描寫生活中的細微事件。日記中不止拘泥于文字形式,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是手賬,可以是繪圖創作等形式輔助記錄,能夠鮮活生動的描繪情節。這些方式打開習作訓練的新思路,易于學生接受,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幫助學生奇思妙想。引導學生走向戶外,走進圖書館、預覽室、博物館,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和個人經歷。鼓勵學生走到大自然中去,用文字描述自然中的事物。
微型日記就是要解開學生寫作的心結,消除對寫作的恐懼,改變對日記寫作的看法與態度,長期以來,學生的日記表達口語化、內容上枯燥無趣,形式單一。學生將寫日記的任務視為完成作業,急于應付差事,并未體驗到寫作的樂趣,掌握寫作的方法。
2 結合信息技術,激勵表達欲
教師需要吸納大量的新理念,契合當下的時代特征,結合信息技術,搭建平臺,利用網絡的多元優勢,指導學生展開自由寫作。網路的無限性和及時性,讓微型日記寫作更加自由,修改更加高效,作品的呈現方式也更多元。發布學生作品,教師要尊重學生心理,征得學生的同意。網絡評價鼓勵不同的主體參與,來自家長和同學間的贊賞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創作欲。微型日記的優勢在于不限題材、體裁,內容范圍廣,寫作自由。學生的心理負擔不會太重,同時,學生在寫作中追求自由的時候,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讓學生在自由與規范中有尺度,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在寫作中逐漸積累更多的寫作技巧與方法。網絡發表便于修改,開放評論,評論變成學生的二次創作,點燃學生的表達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配上學生自己的朗讀,喜歡的插圖,創作的表情符號,讓微型日記內容更加豐富有趣,這些路勁貼合學生的學習心理。
教師要多和學生溝通與交流,給予學生相應的寫作指導,教授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讓微型日記教學集合媒體發表的活動能順利開展,實現微型日記的效用。激勵學生的創作欲,書寫自己的真實的想法和情感,由此寫出來的內容才會更加有品質。
3 想象方法的科學滲透,激發寫作積極性
對于兒童來說聲音和動畫刺激元素,更能激活思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聲、像、影、音等多種刺激手段,打開想象的源泉。想象的方法豐富多彩,還可以采用為課文編寫后續、情節擴展、課題連珠、圖文轉換、多向改寫等多種方式進行聯想。教學過程中為故事續編結尾,發揮微型日記的功能,簡短的描寫激活學生的創作能力。課題連珠,課題連珠式移植與相聲節目里的片名串聯。具體做法為收集已學課文篇目的標題,具體做法是收集已學課文篇目的小標題,再經過合理的想象和聯系,最后編成一個內容較完整的,帶有某種思想含義的小故事中去如五年級上冊,《珍珠鳥》《白鷺》經歷《桂花雨》,遇上了《松鼠》,看見了《圓明園的毀滅》,最后成功逃脫《獵人海力布》。就可以使之成為促進學生想象發展的“催化劑”,觸動學生的心弦,激活學生的想象,使學生思維迸發,產生創作的靈感和激情。圖文轉換,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插圖轉變為生動的文字,或把課文的文字帶入情感色彩進行描繪,進行思維的轉換,發散學生的想象力,充實微型日記的內容,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科學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想象的方法,為日記寫作破冰,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微型日記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想象力。
4 善于捕捉題材,采用循環日記
循環日記顧名思義,日記不再是單篇的記錄,可以是連續的劇情,簡短的故事情節續編??梢允莻€人的微型日記本,也可以是班級的微型日記本,以一個話題展開,進行不同觀點的碰撞,激發學生的思辨思維,在中高年級的教學中,尤其適用。班級循環日記策,可以采用故事續編的方式,學生基于自身的經驗展開續寫。此外,學生可以借助書本中的人物進行二次創作,在日記中展開與故事人物相處的一天。以寫,促讀,打開學生創作的魔盒,開啟了閱讀的智慧之門。學生在捕捉到素材進行創作時,參考已有的作品,也會推動學生的課外閱讀。微型日記的寫作不僅促進寫作教學,同時推動閱讀的發展。研究發現,兒童文學故事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另外,日常教學中的手法也可以引用到日記教學里,日記寫作不再是平鋪直敘,對細微事情的觀察和真實感受。通過微型日記里學生不斷的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面對不同題材、體裁的作文時,學生不再是無法可說,微型日記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拓展了學生的認知范圍,讓學生進入沉浸式寫作,在默化潛移中讓學生愛上寫作。
5 跨學科整合,豐富寫作素材
早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詹姆斯·布里在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和他的工作伙伴就提出了“跨學科寫作”的概念?!翱鍖W科寫作”簡單來說,整合各領域的知識如歷史學、自然科學、美學等學科內容知識與聽說讀寫結合的寫作過程??鐚W科寫作,重在整合的過程??鐚W科寫作的整合即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工具。寫作的內容素材,本質上說就是跨學科的,整合各學科內容,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著名的教育學家袁浩提出了各學科整合促進寫作的觀點,他從教學論的角度做了具體的闡釋,他認為數學、自然、歷史、地理、勞動、體育等學科的學習活動都是學生多彩生活的組成部分,學生在各個學科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激發想象與創作力。教師要巧用這些資源,鼓勵學生捕捉其他學科學習中閃現的靈感,及時記錄,豐富寫作素材。微型日記的優勢在于不拘束寫作的規則,在其他課堂中的靈感學生可以隨身記錄。教師在教學中可示范引領,激活學生思維力,參與學生其他學科的課堂活動,觀察其他學科教學中可以供給寫作的材料,在語文教學中示范收集,教授學生方法,幫助學生知識遷移,真正的將知識為我所用。教學中注意材料的呈現方式,教授學生對寫作素材的評估。
寫作教學與其他學科建立聯系,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整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力,捕捉寫作素材的細節力。
6 選擇科學素材,轉變寫作遷移
豐富的語言積累是基礎,實行能力的遷移,才是寫作教學的核心。教師要在選擇素材時,應考慮科學性、合理性、適用性,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時代背景,引領學生將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能夠準確審題、立意、選材,深度的思考才是微型日記教學的重點內容。除了在生活中積累大量的原始素材之外,深度思考也必不可少,這樣的日記才有感染力和影響力,學生也能從中獲得創作的成功體驗。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素材積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教授選材的方法,選取的素材要具有代表性,明確清晰的呈現出中心主題。教師選取的素材如果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將難以理解。由此,把優秀文章中的素材遷移到學生的作文,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成為作文教學的又一重點。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微型日記里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選取他人的寫作素材時,要在素材中找到共鳴點,記錄下自己的第一體驗,文章的內容才會更加自然,貼近實際。在微型日記書寫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設立聯系,并進行對文字的適當轉化。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微型日記中的內容遷移到寫作里,寫作的過程屬于表達思想和言語的過程。因此,讓學生從微型日記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并尋找合適自身的書寫形態和技法。
總之,寫作的興趣是起點,保護好學生的寫作欲望,在日記教學中尊重學生主體,保護學生的表達欲,消減大量的日記公開性評比,立足原因尋求解決辦法,而非重走老路,循環往復的在這條路上繞圈。學生的日記內容干癟,缺乏活力,一方面乏味枯燥,生活規律有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生不善于捕捉生活的閃光點,很難發現生活中的樂趣,恰如朱光潛所說:“如果有相當的敏感,到處留心,一日之內值得記的見聞感想絕不會缺乏。一番家常的談話,一個新來的客,街頭一陣喧囂,花木風云的一種新變化,讀書看報得到的一陣感想,聽來的一件故事,總之,一切動靜所生的印象,都可以供你細心描繪,成為好文章?!雹?教師們要注意建立多樣的微型日記寫作教學方法,根據學生了解的事情和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來進行創作教學活動,而在此過程中,老師要充分表現出一種思想引導的功能,將創作的主導權留給了學生,以培養學生參加創作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注釋:
①吳秀明主編.郁達夫全集·第十一卷·文論(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213.
②朱光潛.談文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47.
參考文獻:
[1]何源.遵循日記寫作特征,改進日記寫作教學[J].語文建設,2021(12).
[2]戴曉娥.聚焦學科育人,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J].語文建設,2020(6上).
[3]金天紅.微型日記對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水平的積極作用[J].僑園,2020(3).
[4]國媛媛.微型日記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寫作水平的影響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4).
[5]陳淑嫻.微型日記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水平的影響[J].試題與研究,2019(15).
[6]馬英萍.淺談微型日記對小學作文教學的促進[J].學周刊,2021(35).